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央视《面对面》专访主持新冠逝者尸检的法医学系教授刘良。

2020-03-03 11:54 作者:至糖至健v  | 我要投稿

是什么让他们一定要回到风暴核心,央视新闻《面对面》专访主持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讲诉首例新冠肺炎逝者尸检前后的故事。

原本带着妻儿回到郑州,准备过年的刘良在职业敏感的驱使下坐立难安,在病毒还未大规模散播前的28夜晚也就是过年前3天,在他的朋友圈里就开始呼吁要做尸体解剖,目的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它到底伤害了我们的什么地方?到底打到你的心脏,还是打的你的肝脏,打的肺。对这个地方给他药,还有病毒到底通过一个什么机制那个肺受到了损伤?如果找准这个的话,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性措施。

刘良让为一般有个说法:临床医生如果是治病的话,没有病理的这个支撑的话,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月24日除夕,刘良代表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了尸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在自己团队的微信群里征询大家的意见。大家后悔离开了,应该还留武汉,刘良想起来他曾经跟大家说了这一段话,我说在这个世界级的这种大灾之前,我们不幸也有幸的遇到这个这么一段经历,不再起作用真的感到羞愧凭。

借法医通行证,刘良和离开武汉的团队其他成员先后回到武汉,湖北省卫建委同意刘良和他的团队对新冠肺炎事尸检,但是病理解剖的场地很难落实。大部分普通的解剖的情况下是到外地,有的野外也可以做,然后太平间也可以做。但是这次这次解剖的遗体是烈性传染病,这个解剖非常要小心的事情,灭菌这些东西的条件是很要求很严格的,全中国能够满足这个解剖条件的地方要多少?地坛医院一个,广州一个带有负压的。

为了解剖的相对安全,一个医院的手术室相对稳妥的选择,当时医院资源紧缺,焦急等待中刘良通过媒体发声。

2月15日金银潭院长张定宇提供临时改造的医院负压手术室供解剖使用。晚上9点法医刘良接到了金银潭院长张定宇的电话。终于,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可供解剖。

2个多小时的首例尸体解剖

接到张定宇电话后,刘良迅速安排团队成员,一同前往金银潭医院。 晚上9点接到电话,凌晨1点尸检才正式开始。在刘良团队等待的过程中,金银潭医院正快速将一间小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符合传染病解剖的空间要求不少,最好是一个带负压的空间,排水也得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可能对地面、甚至地下水有影响。而且为了保证室内没有任何血液、组织残余物的污染,必须采用干性解剖。

与普通尸检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依然存在传染性,因而刘良团队做的防护级别更高——戴三层手套,两层口罩,帽子也有三层,最后是护目镜加上防护屏。至于身上的防护服,密封性也更高,不透风不透气。参与解剖的人把全身暴露的位置都给封闭了,才算防护到位。

尸检开始后,穿着隔离服的刘良,不到10分钟就汗如雨下。防护服内的衣服湿透了,身体觉得有点冷,加上呼吸也不够通畅,眼镜与护目镜雾气朦朦。刘良视线模糊了,感觉自己像高原反应似的,出现了心慌头晕低血糖的症状。一些平时轻松上手的步骤,由于有点缺氧,每缝一针就得大喘气,腰也开始不舒服。再加上饥饿感的袭击,整个过程进行得比往常慢很多。他过去做一例解剖手术只需要1个小时,而这一例新冠肺炎的遗体解剖持续了3个多小时。直至凌晨3点50分,首例新冠患者的解剖才算结束了。

12天后,刘良等人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

主持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的刘良教授称:新冠肺炎的病变与SARS有类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从目前的病理结果来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他认为这是临床治疗需要警惕的地方。


对于本次发布首例尸检报告的意义,法医学专家表示:肺部病变发现是目前对临床帮助最大,有助于改进治疗措施的。但其他的证据仍有很多的个体性差异,建议跟进病理阅片和后续的病理工作,这样更好。

来源:央视新闻《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专访主持新冠逝者尸检的法医学系教授刘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