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懂道德经?
看不懂是因为道德经除了文字理解,还需要体悟,也就是致虚极守静笃。
因为道只能体悟,不可说,一说即落入文字和语言的二元对立中,道本身包括阴和阳,好和坏,善和恶的全部属性,而有超越二元对立的概念,
但一旦去用人的文字描述,就落入了二元对立中的一边,无论怎么说,怎么理解,都是在二元对立的概念里转圈圈。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法用语言阐述出来,如果可以定义和命名,就不是‘超越二元对立的道’了,因为人类的定义和命名本身就是二元对立的,有局限的,人类认识万物的思维模式就是好和坏,对和错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都只能不停的举例子,在美和丑,好和坏,长和短,空和无,也就是阴阳二元对立的描述里让你意会道是啥了。
道本质不可思不可议,容不得你思考,一思考就是善恶二元,所以只能在二元中反复的论证,告诉你,道超越二元,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概念本身就有局限性,一旦定义概念,就落入了局限中。
比如你说花园里的草是恶的,不好的,无用的,因为它影响花生长了,讨厌。
那么你贴了一个恶的标签,你就会执着这个概念,你也就发现不了,草也是可以喂牛羊的道之用了,
不是人类发现不了道,是因为人类一思考,就是二元性,总要定义命名和概念,总要搞一个有用和无用的标签,因为思考的目的就是有用和无用,趋利避害的分别,
恰恰好和坏的分别,也把人自己困在了好和坏狭隘的观察视角,
你定义评判草是恶时,无用时,其实就把你也困在了狭隘的观察视角,因为你贴了个标签,心里记住了这个结论,下次即使看到草,你看到的也只是你记忆里的‘草是无用的’结论了,
所以,你带着有用无用的有色眼镜,怎么能看到牛羊处的草是有用的宝贝呢?
我只是举个栗子,方便理解,现实中没有人会弱智到分不清草的用处,
但你怎么能分的清你现在脑子里那些以前的有用无用的结论,就是‘花园里的草’呢?
你怎么能确定,当下的草,实际是牛羊处的有用之物,而没有被你‘草是无用的’的经验和标签挡住你观察事物本身呢?
器皿因为中间的空虚所以能装水和粮食,
车辐条的中间间隙,所以车轱辘才能使用,
房子因为里面的的空间,所以可以住人和纳物,
这些都是无之以为用,都是‘有用和无用的思维模式’永远注意不到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反复复的论证事物另一面的作用,
你们认为的丑,短,无用,柔弱,恰恰都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大致就是告诉你,不要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认识万物,把万物分一个好坏对错美丑,因为你就发现不了事物对立面的作用妙处了,
所以要致虚极守静笃,达到内心无欲,没有有用和无用的分别心的状态,在去观察万物,就能发现其中万物运作的道之妙用,不可言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