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夏朝脉络
禹,名文命,字高密,号大禹、神禹、帝禹、禹王,黄帝四世孙。父,鲧,又名鮌,字熙。帝尧封鲧于崇,号有崇氏,称崇伯。母,有莘氏女,名志,又名脩己。文命因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姒氏,后来继帝舜为部落首领,封丹朱(帝尧之子)于唐,封商均(帝舜之子)于虞。一子,启。
夏启,帝禹之独子,黄帝五世孙,帝禹一世孙。传说为夏朝开国君主。禹本定意禅让皋陶,因皋陶早死,故决定禅让皋陶之子伯益(一说伯益并非皋陶之子),后启与伯益争天下,而创夏国,定阳翟为都城。又灭同族有扈氏(姒姓),平定武观之乱,稳固夏之国本,后迁都于斟鄩。有五子,太康、元康、伯康、仲康(中康)、武观。
太康,启之子,黄帝六世孙,帝禹二世孙,世袭夏王,迁都于安邑。饮酒游猎,不理朝政。被后羿(有穷氏)夺得都城安邑。废黜太康,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傀儡。
太康回不得安邑,便在阳夏筑城,后死于阳夏,其后不显,一说迁徙至西北,建康居城。
仲康,启之子,太康之弟,黄帝六世孙,帝禹二世孙,继夏王位,迁都于帝丘。欲率军攻伐羲和(后羿之党羽),失败后被后羿软禁至死。独子相。
相,仲康之子,黄帝七世孙,帝禹三世孙,继夏王位,迁都商丘、斟鄩、帝丘。寒浞之子,浇攻陷都城,自刎而死。其妻从窦逃出,归有仍氏,生子少康,一支后裔以相为姓。
(臣服于夏朝的诸侯国,寒国,传至伯明,将浞驱逐。寒浞投奔有穷氏,后趁机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与后羿之妻生,浇,封于过;殪,封于戈。
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四十年。)
少康,相之子,黄帝八世孙,帝禹四世孙。在虞国时,任庖正,创造了酒。
与斟鄩氏(姒姓)、斟灌氏(姒姓)和遗臣伯靡等,合力攻灭寒浞,恢复夏王朝,建都纶城。长子杼;次子无余,封于越国;三子曲烈,封于鄫,其后有宗圣曾参。留居有仍氏的儿子,抒、宠,赐姓窦氏。
杼,少康之子,黄帝九世孙,帝禹五世孙。从原迁都老丘,东征时获九尾狐,创制战甲和矛,大败东夷部落。一子槐,又名芬,又名祖武。
槐,杼之子,黄帝十世孙,帝禹六世孙。都城老丘。征服九夷族。一子芒。
芒,槐之子,黄帝十一世孙,帝禹七世孙。都城老丘。首创沉祭,延续数千年。一子泄。
泄,芒之子,黄帝十二世孙,帝禹八世孙。都城老丘。赐爵,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长子不降,次子扃。
不降,泄之子,黄帝十三世孙,帝禹九世孙。都城老丘,在位五十九年,疆土达到最大。一子孔甲。不降五十九年,禅让给其弟扃。
扃,泄之子,不降之弟,黄帝十三世孙,帝禹九世孙。都城老丘。一子廑。
廑,扃之子,黄帝十四世孙,帝禹十世孙。都城从老丘迁至西河。子不详。后禅让于堂兄孔甲。
孔甲,不降之子,黄帝十四世孙,帝禹十世孙。都城西河。夏王氏,势衰。孔甲好龙,命刘累养龙,赐姓豢龙氏。雌龙死,刘累惧,烹雌龙与孔甲,孔甲赞。后雄龙不振,孔甲大怒,刘累遂逃去。孔甲又命师门,养雄龙,师门耿直,孔甲怒而杀之。一子皋,又名昊,又名简皋,又名皋苟。
皋,孔甲之子,黄帝十五世孙,帝禹十一世孙。一子发。
发,皋之子,黄帝十六世孙,帝禹十二世孙。都城西河。访求贤士。得关龙逄(豢龙氏后人)。命关龙逄为国相,国势繁荣。妻子癸母,生子桀,又名履癸。
桀,发之子。黄帝十七世孙,帝禹十三世孙。迁都于斟鄩。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宠妺喜。太史令终古谏而不听。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后于商汤伐夏之战,死于南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