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1)

2022-03-10 11:16 作者:-伍-玖-  | 我要投稿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

导论

1. 谢林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科书马哲意义上的,书中叫法是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都是必要的认识方式。

2. 先验观念论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达到整个客观世界,而自然哲学则方向相反。

先验哲学的基础:通过普遍怀疑确立自我意识的存在,明显是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启发。

3. 先验哲学的关键在于对认识活动本身即知识本身的反思,它是知识之知识。

4. 自我意识在进行创造活动的同时又直观自身。

5. 一切知识都以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相一致为基础,真理在于表象与其对象一致(后者是经典的定义,比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也出现过)。认识中必然有主客观两个对立面的会合。这种会合必定是经过中介的,认识活动中必然有某种普遍的中介。

第一章

第一节

6. 谢林在书中不讨论自我意识背后的最终依据是什么,它被设立为是第一位的,自因的。

(在这里,是否能够给自我意识引入唯物主义的依据,使谢林的这一体系颠倒成为唯物主义哲学?)

7. 知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由自我意识产生,两者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例子:实质性原则与逻辑原则,知识的最高原则(内容性的)与逻辑互为条件。

第二节

8. 同一律(A=A)是可以无条件成立的,它是纯主观的。

主客观相统一的知识,作为综合的命题,其确实性需要通过还原为自我意识——既是综合的也是同一的,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来得到证明。

(上面两条相关内容中谢林明显运用了辩证法。)

9.


自我是且仅是自己的客体。

10.对表象里存在的主体的同一性(杂多的表象表现出是属于是一个主体的)加以反思,就出现了“我思”的命题。我思是伴随以前表象并维持它们之间意识连续性的东西。

11.我在:摆脱表象活动,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而出现的命题,它是无限的。

我在没有现实宾词,也就因此肯定了自己有无限可能多的宾词。自我只有自我意识这个宾词。

12. 自我思维=自我本身

存在的原理和知识的原理是同一个东西。

13. 客观的东西/物质不是无条件的,不是根本性的,而是现象。

14. 自我是纯粹的活动,是不证自明的,是先验哲学的第一公设。通过自我关于他自身的知识自我本身(对象)才产生出来。自我(作为对象)无非是关于它自身的知识。

理智直观是绝对的自由知识活动,它是创造自己对象的知识活动,这种直观就是自我。理智直观是一切先验思维的官能。

15. 哲学的第一原理:自我=自我

左边:创造者,右边:被创造者。是一个综合的命题,也是唯一可能的同一而综合的命题。这种原始同一性给一切综合知识带来了结合与联系。

自我的概念是自相对立又自相等同的对象的概念,这对象自身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是进行创造的又是其产物,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因此要注意,在这个体系中不能简单的把自我理解为意识、主体。

16. A=A这个命题同时给知识的形式与内容奠定了基础。

不是自我=自我这个命题应该从属于同一律,反而是同一律受它制约。如果没有自我=自我,就没有A=A。

概述

17. 纯粹自我意识被加以规定与限定时就得出经验意识。

纯粹自我意识是一种处在一切时间外的活动,一切时间正是由它构成。而经验意识只是在时间和表象的连续系列中产生的意识。

18. 自我既不是自在之物也不是现象,它根本不是事物。自我是活动,是一切实在性的来源,是比事物的概念更高的概念。

(这里解决了我读《纯粹理性批判》时的疑问)

19. 谢林认为事物的存在在于运动,事物本身应理解为仅仅是一种用不同方式加以限定的活动的变形。

20. 不能说自我存在着,因为自我就是(最大的)存在本身,而不是(小的)存在者。

21. 自我自己承负支持自己,客观上表现为永恒的生成,主观上表现为无限的创造。

22. 公设与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两者相毗邻,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

23. 书中谢林哲学的开端和归宿是自由,自由只能由它自身证明而不是加以证明。

自我的运动过程是自由的明显表现。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