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澳潜艇项目取消说开去,澳新型潜艇之路(下)

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于周三发表联合声明,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建立一种安全伙伴关系(即AUKUS),这将包括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动力攻击潜艇。
当然目前并不清楚美英澳合作的等级,但我们可以从“1958年美英共同防御协定”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倒推,毕竟再高也不会超过这种程度了。

根据该协定,在潜艇用核反应堆方面,英国直接从美国那边获得了完整的S5W反应堆,并用于皇家海军第一艘核潜艇无畏号上。而后来的PWR1、PWR2、PWR3可以视作为“美国设计,英国技术”,从而使得英国快速获得了建造先进核潜艇的各项能力。

澳核潜艇反应堆如何获得
由于澳大利亚没有核电站,缺乏核工业基础,目前也没有核电发展计划,当前仅仅是铀开采和出口大国。以现有的水平来看,想要复刻英国之路难如登天,同时在经济上也是不划算的。
可以认为,澳大利亚可能还是寻求直接从美、英直接进口成品核反应堆,本国仅需具备维护能力更为现实。

核潜艇怎么建造,潜艇多大?
在排除了法国潜艇方案后,西方货架核潜艇方案仅有英国机敏级和美国的弗吉尼亚级。考虑到澳大利亚一直希望较大幅度参与自己未来潜艇的设计和本土建造工作(至少占总份额的60%),很大可能澳方会倾向于选择技术转移,本土建造。

其实从直接采购全艇的角度,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恐怕都有点力不从心。英国的机敏级的开工(这里指Laid down)服役周期平均约为10.6年(注:前四艘),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等待时间无疑过于漫长。同时BAE目前正在承担建造首艘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最后三艘机敏级核攻击潜艇的工作,也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为澳大利亚优先单独建造潜艇。

美国这边开工(这里指Laid down)服役周期仅为约3.4年(弗吉尼亚Block Ⅲ),但其问题在于建造能力,目前美国核潜艇工业的“均衡点”为每年订购建造2艘SSN,美海军目前正在投资使“平衡点”增至3艘每年。
同时随着首艘哥伦比亚级SSBN已经开始建造,国会筹划将SSN采购量提至每年3艘,工期压力客观存在。但如果澳大利亚愿意投资美国核潜艇工业,快速交付其实并不是个难题,但这就有违其初衷。

这边就又要提一下法国人了,梭鱼级核攻击潜艇2007年12月开工至今,尚未形成作战能力。
但就算是货架产品,澳大利亚授权生产难度也不小。英美这两货排水量都在8000吨左右,耐压壳直径都在10米以上。而此前澳大利亚仅自己生产建造过3000吨级的柯林斯级常规潜艇,耐压壳直径仅在7-8米间,且问题多多(注:被媒体夸大了),开工服役周期长达7年+。很难想象其直接跨越式建造7000-8000吨级核潜艇的情况。

总的来说,从澳大利亚期望获得潜艇的时间表以及其潜艇工业技术水平来看,可能其新型核潜艇还是选择4000-5000吨级较为理想(梭鱼:这不就是。。。)。

核反应堆的选择
无论是英国机敏级的PWR2(堆芯H,热功率约为140MW、有数据为130MW)还是美国弗吉尼亚的S9G(热功率210MW)都是用于驱动7000-8000吨级潜艇的,对于澳理想的4000-5000吨级潜艇来说功率过大,强行适配,必将会导致动力舱占用其他用途空间,甚至势必形成“大龟背”(尤其是如果采用PWR2),破坏潜艇总体设计,可谓得不偿失。

从适配的角度,澳新型核潜艇需要的是一款类似S5W的核反应堆(热功率78MW,推进功率约11.2MW),同时由于澳大利亚缺乏更换核燃料的基础设施与能力,直接使用HEU无疑是最优解。
平心而论,论现成的货架产品,其实也有,这就是梭鱼级上的K15改进型(RES),其推进功率约为10MW(注:各资料上150MW热功率很明显沿用K15数据,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偏差),奈何法国人没有好好珍惜机会。

价格是否能承受?谁来主导?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英国的SSNR攻击型核潜艇替换计划在不久前才授予概念设计合同,而美国的SSN(X)也尚在初级阶段,恐怕澳大利亚难以搭上便车。但是不排除将部分成熟先进技术和一些验证技术使用在澳大利亚潜艇上的可能性。
而从价格上,根据法国2014年官方文件的数据,梭鱼级核潜艇项目成本(2014年币值)预计为104.2亿欧元,其单位成本为(2014年币值)预计为13.2亿欧元。

作为对比,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目前单位成本均值(含已建成和在建估值)为13.74亿英镑,2013年开工的阿伽门农号2016年预计单位成本为15.33亿英镑。
而按照不久前美国海军提交给国会的文件,弗吉尼亚的“单位成本”为28亿美元和34.5亿美元(含VPM),而按照2017财年的预算,两艘弗吉尼亚级的单位产品预算价格约为51.14亿美元(单艘折合为25.57亿美元)。而美国海军于2019年末授予通用电船一份价值222亿美元的MYP(多年采购)合同,用于在2019~2023财年采购9艘弗吉尼亚Block V攻击型核潜艇。

这边再补充一个数据,跟据美国弗吉尼亚SAR,其单艇运转成本约为9661万美元(2016年币值),与伯克级相近,当然这得益于美国运营者庞大的核舰队。
比起之前法国狮子大开口的攻击级接近60亿美元的单价,新型4000--5000吨级潜艇应该还是处于澳大利亚可承受范围之内。

综合工期、技术、价格各种层面而言,设计建造弗吉尼亚级、收拾机敏级烂摊子的通用电船都是最佳的设计主导方。
在新型核潜艇设计出来并开始建造前,澳大利亚可以考虑租借洛杉矶级进行短期过渡。

时间线的回溯
现在回顾整个SEA 1000项目,澳大利亚决策实在是过于失败。复盘后最优解无疑是参考韩国潜艇的多步走计划。项目选择最有外售技术转移经验的“德国良心”蒂森克虏伯的216型潜艇,并将12艘潜艇拆分成2个批次。

第一批次是在德国技术转移基础上成功本土国产化6艘至8艘216型潜艇,作为快速解决和过渡方案。第二批次则是在216型潜艇艇体的基础上,结合美英或是法德等其他国家核反应堆技术,建造4-6艘5000吨级核潜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