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八十三)---启用文士
吴越国在立国前期经历一段时间的战乱频发之后,很快就进入发展的轨道。文穆王对此早有自己的见解,开始大量启用文人,让吴越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说过,文穆王让沈崧成立择能院,用来简拔人才,搜罗文士。沈崧原来是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唐昭宗乾宁三年(896)举进士。(这里举进士并不意味着中了进士,唐代凡是应试者都称之为举进士。)之后回乡,有可能是考试不顺利。在途经临安的时候,受到钱王的赏识,于是被征辟为镇海军掌书记。掌书记,又称为节度掌书记为节度使属官,掌朝觐、慰问、聘荐、祭祀、祈祝之文及号令、升黜之事,军队中的记室掌书记也负责军队战情军需的记录、文书、信件等事务。
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存勖南下灭梁,钱王曾经就李存勖用的这个同光这一年号问沈崧如何看待。沈崧显得很有先见之明,这个年号,为国不会长久,很可能一世而亡。果不出其料,李天下盛极转衰,身死族灭。
另一位被文穆王重用的臣子名为皮光业,他的父亲估计大部分人在中学的课本中见过。就是“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作者皮日休。皮日休晚节不保,参加黄巢乱军,最后不知所踪。

皮光业据史书记载,生于苏州,美容仪,善谈论,十岁能文。长得好看,而且十岁就能写文章,算是个小神童。后被钱王征辟,出任浙西节度推官。节度推官属于节度使的幕僚,归于节度使自己招募。
钱王时期,外交事务很多都是由皮光业来处理,因为形象好,而且能言善辩,简直是天生的外交官。所以他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不辱使命。贞明五年(919),吴国和吴越和解,当时前去广陵的就是皮光业。当外交任务完成后,徐温倒是很看重皮光业,以私人的名义送给他三百万钱。但是这礼物居然还有个附加条件,要求皮光业在淮南境内花完,把买来的物品带回去。
这就让皮光业很是生气,本来就是名士风流的他自然不把这三百万放在眼里。干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准备两袖清风回杭州复命。这下徐温发现自己弄巧成拙了,连忙道歉,把铜钱直接送到使节队伍中。
这一出节外生枝,没有影响到两国关系和皮光业的前程。当文穆王继位后,皮光业官拜东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刺史,开始自己的高光生涯。
这两位贤臣都在钱王时期都崭露头角,但是还有一位能人却是钱王留给文穆王的政治遗产,那人究竟是谁?请看下期---另有贤臣。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九)(卷八十六)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后唐纪六)
《吴越备史》(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