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切除诱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代做】
卵巢切除诱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变,骨强度下降而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其发病机制复杂,诸多因素影响其发病过程,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其确定发病因素之一。切除双侧卵巢(去势模型)的大鼠体内雌激索分泌水平下降,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减弱,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成骨细胞的功能代偿性增强,但总趋势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呈高转换状态。本模型引起的骨质疏松与人类女性绝经后骨丢失相近。
【造模方法】选用3~10个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300~400g),实验室常规喂养周。2%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取俯卧位或仰卧位,术区剃毛,碘酒酒精消毒。手.术入路有两种,其一是背侧入路:在大鼠髂峰顶部外上方1.0cm左右,腰椎骶棘肌两侧做纵向切口长约0.8cm,打开后腹膜,切除双侧卵巢;其二为腹侧入路,取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1.5cm,开打腹腔,显旗卵巢,提起后丝线结扎其蕾部,将其切除,然后再切另一侧卵巢。卵巢为深粉红色颗粒状组织,多被其周围脂肪组织所掩盖,术中需拨开这些组织,方能将其显露。对照组手术方法与实验组相同,但打开腹腔后不切除卵巢,即刻关胶。术后正常饮食,12周即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检测指标:
1.全身骨密度测定 用5%氯胺酮腹腔注射(10mg/100g)使大鼠昏睡 10分钟后,置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探头下全身扫描,测定不同组间的动物骨密度变化。
2.股骨抗弯强度测定 大鼠处死后取完整股骨,游标卡尺测定股骨中段的宽度和厚度以计算截面积。将股骨放在万能材料实验机支架上,在股骨中间施压,记录发生折断时的最大压力载荷并计算抗弯强度(即单位截面积上的最大压力载荷)。
3、股骨或脊椎骨骨计量学变化应用数学和几何学的方法精确测量并研究骨组织的细微结构(如骨小梁面积、厚度、数量、分离度等)和骨量(松质骨和密质骨)等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制作不脱钙骨组织切片,在普通光或荧光显微镜下摄片并把图片输入电脑,应用特定软件经计算机处理得出所需参数。这一指标是观察骨质疏松发生后骨骼内骨量丢失部位和程度最直观的指标。
4.骨组织脱钙切片制备 骨标本脱钙后,行 HE 等各种染色观察骨骼内各种细胞的形态或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骼内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5.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值,以了解体内雌激素变化。
6.生化检测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骨吸收与重建指标,以了解骨转换水平的高低。
【模型特点】术后8~12周即可成功造模,表现为股骨和全身的骨密度降低,骨陷窝间隙增大,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小梁体积降低,厚度下降,数量减少,小梁骨彼此分离;股骨骨皮质变薄,进行性的股骨、胫骨抗弯强度降低及脆性增加。
【应用范围】本模型能够模拟成年妇女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病理表现和临床症状,并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此类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进程中骨骼的形态学变化及病理生理学反应,故本模型用于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与治疗及其相关问题。
【注意事项】
1.应选用6~10个月龄雌性大鼠造模较佳 雌性大鼠在6~9个月龄时进入骨生长静止期,骨骺开始封闭,骨代谢相对稳定,到10个月时骨膜生长结束,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此后骨量相对稳定;21~24个月以后由于雌激素缺乏,骨量丢失加速。本模型应用骨生长静止期未交配的6~10个月龄雌性大鼠造模较佳,而10~12个月的雌性大鼠对峰值骨量以后的骨丢失研究有价值。
2.应适当控制动物的体重 由于体重与骨密度成正相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体重上升,体重增加时骨密度增高可以部分抵消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丢失,所以实验中应适当控制动物的体重,减少饮食,但需注意过度的控制饮食可使松质骨的丢失加重,使骨质疏松加速发展。
【模型评价】本模型造模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动物骨丢失与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相似,在病因学上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较好模型。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