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遗忘的武器)1984年式7.62mm微型手枪系统

2023-02-25 18:57 作者:黒羽Naixu  | 我要投稿


1984年式7.62mm微型手枪

                研制背景和指标

问题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股劫机风刮遍全球,由于受到这种环境影响,当时劫机事件在我国也屡有发生。有些人因为犯罪,妄图逃避惩罚;有些人则是为了报复社会、制造影响、损毁国家声誉,劫持大陆民航客机飞往台湾、韩国等地。(比如,1983年“卓长仁案”5男1女劫持296号民航客机迫降驻韩美军基地等)

卓长仁1983年在大陆犯案后,试图逃避法律制裁,劫持从沈阳飞往上海的中国民航296号航班飞往韩国,后被接往台湾。1991年因犯下绑架杀人罪,被判决死刑,2001年8月10日伏法。

这些劫机事件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还造成恶劣的社会、政治影响,给人们的心理蒙上巨大的阴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声誉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而当时我国民航客机上没有相应的安全保卫措施,一安全保卫人员,二无反劫机武器装备,所以只能凭机组人员和乘客与劫机分子斗智斗勇。

任务下达:频繁出现的劫机事件,引起我国有关部门和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有效制止劫机犯罪活动,打击劫机犯罪分子,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提出,要在民航客机上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希望我国有关部门尽快研制出反劫机武器。兵器部急民航、国家之所急,于1981年7月要求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八研究所,尽快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研制出一种机上反劫机武器,用于对付劫机暴徒。研究所接到任务后,当即成立了反劫机手枪和手枪弹研制小组,着手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和方案摸底等工作,并在1981年底带着设计方案、样品枪弹和初步试验结果到民航总局汇报,同时,将此项目正式列入研究所1982年的科研计划。科研部门与民航总局、武警部队密切配合,反复商定指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案。同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上报了“关于机上防卫武器的配备和研制的报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耿隧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国防科工委邹家华、聂力等领导作了具体指示。随后,国防科工委下发了“关于落实机上防卫武器研制问题的会议纪要”,将该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科研计划。

研制指标:由于我国是初次涉及反劫机武器研制工作,所以开始时对武器的要求比较模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只是笼统地提出对反劫机手枪的战术技术要求:体积小,质量轻,便于隐蔽携行,使用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威力和较高的射击精度,近距离可杀伤劫机分子,但又不会伤及周围人员,而且穿不透、打不裂机舱的外蒙皮和机窗的外层玻璃,确保飞行安全。

外观设计:国外出现过钢笔手枪、袖珍手枪等小型轻便、易于隐蔽携带的手枪,考虑到我国的具体使用要求,也考虑到武器、弹药的系列化、通用性,生产、供应、使用方便等因素,经商定,在任务急、时间紧的情况下,手枪可用我国已广泛装备的64式、77式手枪或比其更轻更小的手枪。

定型:1984年式7.62mm微型手枪和1984年式7.62mm手枪弹于1984年10月通过鉴定,同年12月批准定型,主要供民航飞机安全保卫人员使用。该手枪系统是我国科技人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

   

               设计和结构特点

和手掌的对比

84式7.62mm微型手枪的设计特点:

减小长度:根据初速的要求确定,枪管的最小长度为56mm。

减小厚度:一是枪管与套筒座采用活动联接方式,利用枪管尾端下方的3个环形凸起与套筒座上相应的3个环形凹槽啮合,同时套简直接套在枪管上,而套简前端的圆孔及内腔的圆弧面与枪管配合,使枪管定位确实,这样比采用固定式结构可减少厚度约4mm。二是在保证枪管强度的前提下减小枪管壁厚(壁厚约1.6mm)。三是根据后坐能量较小的情况,减小套筒壁厚(壁厚约3.1mm)。四是将复进簧置于枪管下方,而不是像有些枪那样套在枪管上。采取以上措施,使枪的总厚度降至21mm(厚度要求24mm)。

减小高度:根据使用需要,采用6发弹匣供弹。这样,不仅全枪外形尺寸得以减小,而且全枪质量仅0.38kg(原要求不大于0.42kg),可装入上衣兜内,既保证了性能,又达到了使用的特殊要求

自动原理: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主要靠套筒的惯性关闭弹膛。套筒质量为0.125kg。当枪弹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套筒开始后坐,后坐过程中,完成抽壳、压缩复进簧、抛壳、压下单发杠杆等动作。后坐到位后,套筒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复进,完成推弹人膛、使击针待击等动作。

不完全分解

击发机构:该枪采用击针式击发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和击针簧导杆等组成。当套筒复进时,击针被阻铁挂扣于后方而使击针簧受压缩,并使击针处于待击状态。发射机构与保险机构:由扳机、扳机连杆、阻铁、单发杆、保险等组成。该枪采用单发发射机构,当枪处于待击状态时,扣压扳机,扳机通过扳机连杆拉阻铁下端向前,使阻铁旋转,阻铁后端下降解脱击针而击发。击发后,套筒后坐,将单发杆压下,单发杆又下压扳机连杆,使其与阻铁脱开。阻铁在阻铁簧的作用下上抬,等待再次与击针扣合。当套简复进到位后,单发杆抬起,解脱扳机连杆;但此时只有松开扳机,扳机连杆才能在其簧力作用下抬起与阻铁扣合,当再次扣压扳机时,方能击发,从而实现单发射击。

防偶发保险机构:将手动保险转至保险位时,保险杆的实体部位顶住阻铁尾端下平面,使阻铁不能下降,扣不动扳机,击针也无法解脱;同时,单发杆被制动,使套筒不能运动(拉不动套筒)。

防早发保险机构(也称不闭锁保险机构):是由单发杆与套简共同完成的。当套简复进不到位时,由于单发杆不能进入套简的相应凹槽,所以单发杆一直压着扳机连杆,使之不能上抬与阻铁扣合,不能形成击发。反之,只有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抬,扳机连杆复位与阻铁扣合,扣扳机才能击发。

诸元
上为研制阶段的84式微型手枪样枪,下为定型的84式微型手枪。从图中可见,正式定型后的84式手枪握把、弹匣卡笋、扳机等部件都有改进。

                 84式7.62手枪弹

侵彻和杀伤要求:我国大型客机都是国外产品,生产国家不同,机型不同,结构差异很大。研制组广泛调研收集了当时我国民航飞行的波音707、波音747、伊尔18、伊尔62、子爵号、三叉戟等大型客机的有关结构资料和实物结构数据。了解了机舱最薄弱的部位主要是舱顶和机窗,并掌握了其结构特点;了解到机舱内空间的大小和使用武器时可能击穿机舱造成危险的较为合理的下限距离。最后确定:以在2m距离以外,击不穿、打不裂机舱最薄弱部位和机窗玻璃的外层结构为枪弹不能打透现有大型客机机舱的具体指标要求,考核距离为2m,根据机场安检条件和机舱内的气象条件,劫机分子不太可能配备重型防护服和器材。因此确定:以枪弹在15m距离以内,击中暴露或一般着装人员的要害部位,能使其致命,为枪弹在现有大型客机的机舱内能有效杀伤人体的具体指标要求,考核距离为15m,最终商定确定枪弹在击中人体的主要部位,即击中人体头部、胸腹部或肢体等部位后,枪弹不能穿过人体再伤及其他人员和设备为此指标的具体量化要求。模拟客机舱壁和机窗的标准靶 模拟客机舱壁的标准靶有规定的尺寸和夹持方法,由3种材料组成,内侧为一层0.6mm厚的人造革;中间为两层5mm厚的隔音棉;外侧为一层1mm厚的铝合金板。

模拟客机舱壁标准靶

模拟客机机窗的标准靶同样有规定的尺寸和夹持方法,由两层有机玻璃组成,内侧一层厚3mm外侧一层厚10mm两层间有一定间隔。

模拟客机机窗标准靶

模拟人体靶采用厚度为25.4mm的红松木板模拟一个人体的厚度。若弹头能穿过该厚度木板,则说明能穿透人体;否则不能穿透人体。用射击有防护或无防护的猪、羊等生物的试验方法,根据其致伤效果,分析对人体的杀伤能力。此外,还可用现时比较流行的对明胶或肥皂进行射击,从弹头对目标的破坏状况分析对人体的杀伤能力。

对反劫机枪弹的主要性能要求是:在较近距离对飞机有较小的侵彻作用,在较远距离对人体有较大的杀伤效果,但又不能穿透人体。从使用需求来看,这两方面都是必要的,但从技术角度看,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因为就常规动能枪弹性能的一般规律而言,若近距离侵彻能力小,则远距离杀伤能力弱,反之,若远距离杀伤能力大,则近距离侵彻能力强。所以技术攻关的主要难点就是要解决对人体杀伤威力要大,对飞机机舱侵彻能力要小这对矛盾,使二者协调统一。

一般的手枪弹弹头能量大,侵彻能力强,可击穿3mm厚的软钢板,不能在飞机上使用。试验中,用64式7.62nm手枪弹,在弹头动能只有36J(弹头质量4.8g,初速121ms)时,都能穿透两个标准靶,且在穿过标准靶后还有剩余能量。另外,由于枪口动能小,用64式7.62nm手枪或77式7.62nm手枪射击时,枪机均不能后坐到位,出现停射故障。

64式7.62mm手枪弹

可见,用常规结构枪弹无法达到上述性能要求。因此,必须突破常规,采用新原理、新材料,进行技术攻关。为此,研制组经过30多种弹头结构方案和10多种装填条件的试验,最终采用独特的弹头结构方案,配以合理的弹道参数后,实现了对软组织能有效杀伤,对硬目标能产生严重变形而迅速失能,较好地解决了杀伤威力和侵彻效果相矛盾的问题。弹头由橡皮头、铅垫和开多条纵槽的弹头壳组成,且弹头壳开口朝前装配,设计独特,结构新颖,思维巧妙,是一创新。

84式手枪弹作用特殊,效果理想,枪口动能达到61J,在飞机内使用时,既能有效杀伤劫机罪犯而又不会击穿客机的舱壁和机窗玻璃。在射击人体等软目标时,弹头不易变形,容易进入人体,有较好的停止作用,能有效地杀伤有生目标,且造成盲管伤,不容易穿透人体后再伤及旁人或设备。特别是在碰到筋腱、骨骼和不同器官时,所受阻力发生突变,弹头会产生翻滚、膨胀等严重变形或零件分离,在肌体内迅速释放能量,增大对肌体的破坏作用。生物试验表明,对无防护和有绒衣防护的山羊射击,击中要害部位能有效杀伤。击中头部和心脏部位能一枪致命。

弹头能够打断肋骨进入胸、腹腔,但未穿过羊体,只形成盲管伤,未形成贯通伤。弹头在生物体内分开为橡皮头和装有铅垫的弹头壳两部分。在射击硬目标时,弹头能在瞬间产生较大变形,不易穿透硬目标。此时,一方面弹头的橡皮头有弹性,在压缩变形时吸收能量,对目标有缓冲作用,减小了对目标的冲击;另一方面橡皮头因压缩而径向变粗,使开纵槽的弹头壳迅速张开,成为一个花瓣形的扁片,铅垫也变成一个扁平的薄片,弹头与目标的接触面积增大约4倍,极大地减小了弹头撞击目标单位面积的压力,同时弹头因增大了阻力面使速度锐减而迅速失能,大大减小了对目标的撞击。

对标准靶的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飞机蒙皮的铝合金板背面只形成一个凸起,不破不裂,模拟飞机机窗的外层玻璃完好无损。对伊尔18和“空中行宫”飞机机舱射击,均不能击穿机舱顶层蒙皮和机窗外层玻璃。

康维尔-240(空中行宫)

在鉴定手枪及手枪弹系统时,专家认为,枪弹结构非常有独创性,手枪也有创造性,其特殊性能和手枪的体积小、质量轻等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枪弹结构获国家专利。

系统定型后,使用部门订货使用,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手枪弹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及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文汇报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都进行了新闻报道,称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制式手枪中最小的一种,只有手掌大小,质量不到一般制式手枪的一半。


                         外贸

另外84式7.62mm微型手枪曾经还有外贸的记录

90年代左右北方工业外贸名册里面就出现了84式
目前84式7.62mm手枪弹最清晰的一张图

14年缴获的,仿84式手枪

一些关于84式7.62微型手枪的图片

北京警察博物馆里的
工艺手枪
样枪

参考资料:

《劫机分子的克星高空飞行的卫士 1984年式7.62mm反劫机手枪系统研制纪实》


《轻兵器》


http://pewpewpew.work/china/index.htm


https://k.sina.cn/article_6068613059_169b7afc3001003qtj.html?from=mil&sinawapsharesource=newsapp

(被遗忘的武器)1984年式7.62mm微型手枪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