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突飞猛进的诀窍


指弹中国为您播报:今天是2018年7月7日,戊戌年五月廿四,周六,小暑。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意味着天气已经有几分热了,但和“大暑”相比还不至于太甚。

看似特点不算鲜明的小暑,也有它专属的物候现象: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笔下的小暑图景,小暑的“三候”便在这图景之中。
第一候:温风至。此时的风已凉意难寻;第二候:蟋蟀居宇。连蟋蟀都逃离了田野,以庭院墙角等处作为自己的避暑胜地;第三候:鹰始鸷。鹰也感受到了潜伏的酷暑之气,更多地选择在高空中行动。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三候之外,如今的小暑似乎还有一候,是在人的内心深处:
不像盛夏那般炙热难耐,小暑来临时,闷热的感觉往往是在不知不觉间爬上人们心头的,躁动和烦闷就这样一点点侵蚀人们的内心,这似乎像极了从如今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中飘散出的某种气息。

日益便捷化的互联网时代,恰似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迎来的一次“小暑”,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浮躁
——越来越多的音乐类APP、视频网站,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的新媒体上线权,加之国内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们尚显浅薄的版权意识,让无数凝聚了作曲家心血的音乐显得那样“廉价”,动动手指就可以免费聆听。
铺天盖地的盗版曲谱和泛滥的教学视频无节制地被传阅,而真正能利用这些资源把曲子练好的人,试图探寻音乐本质的人,却凤毛麟角。资源变得唾手可得,滋生出的却是日益肤浅的思考和讨论,都说“心静自然凉”,能在这场音乐世界的小暑当中做到的人,却并不多。
在我的印象里,有这样四类人仿佛总是深谙保持内心宁静的秘诀。
其一是诗人,如庞铸所言“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这道出了诗人潇洒而恬淡的心境,大概是由于才华和雅韵吧;其二是匠人,他们终日沉浸于最精细的工作当中,很多时候,专注和慢节奏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其三是孩童,他们保有最纯粹自然的感官系统,心灵亦处于萌芽状态,还不曾沾染这世间的浮华;其四是老者,岁月的积淀便于人培养沉稳、与世无争的气质。
每当我想到岸部真明先生的音乐,总是惊叹于那简单却又丰富的魅力。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同时住着诗人、匠人、小孩和老者。

岸部真明创作的的音乐,常给人以细腻、纯粹的印象,贴近自然与生活的主题从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且余味悠长。
と言う前に岸部眞明 - TRUTH
它们仿佛是耐人寻味的诗,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既有小孩天真无邪的双眼,又不失老者历经沧桑后的厚重感。弹指之间,仿佛能使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得缓慢。我想,内心浮躁的人是创作不出这样的音乐的。

熟悉岸部真明的人都知道,他的音乐很少使用吸睛的绚丽的技巧,而是力求将音乐性发挥到极致,也正因此,他才成为了很多中国琴友心目当中的“慢曲之王”。
岸部真明也有在专访中提到过:“中国的年轻一代虽然对指弹很有兴趣,但是比起华丽的技巧,希望他们首先掌握基本的弹奏,然后再尝试构筑自己的风格。”
因无数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除了抗拒深入思考,我们还往往对“专注于一件事物”失去耐心。
定也有人像我这样,吉他还没等练出个所以然,忽然又想玩玩贝斯,组个乐队,不枉青春啊。贝斯还没学到一个月,就想着抛开枯燥的基础练习,一步登天...有广泛的爱好当然不是坏事,但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也绝非什么好事。
在专访之中,岸部先生也有被问到过是否有一天会不再弹吉他,他的回答是“只要能弹吉他我就会一直弹下去。假设不从事指弹的话,我想要从事制作某种东西的工作。制作吉他之类的可能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样纷杂的时代仍保有专心致志的态度,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作为岸部真明的乐迷,我今天还是想跟大家力荐这位已经老生常谈的音乐家,也许能在这小暑之日为大家带来清凉和平静。
我想提醒大家:岸部真明的音乐并不“简单”。在你熟悉的指弹世界当中,弹他的人很多,像他的人很多,能做到如他一样创作出细腻、隽永的乐曲的人,却并不多。更为重要的是,在岸部真明的音乐和处事态度当中,似乎还有太多音乐之外的内容,是现在的年轻人所缺少的。
Place of Mind岸部眞明 - Recollection
如果此时的你正有闲暇,不妨拿起吉他,重新尝试弹奏岸部真明的音乐,试着用心感受,对每一个音符进行推敲,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从现在起,从这个容易浮躁不安的小暑开始,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调整自己的节奏,将更多的专注跟耐心投入到自己的弹奏当中。更加纯粹地对待音乐。
各位读者,祝你们夏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