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孽风扫沙—孙子兵法导读

2023-02-28 22:52 作者:孽风扫沙吴溪桐  | 我要投稿

近日,狂飙的迅速火爆让古代中国的经典《孙子兵法》又一次风靡一时。之所以用又一次,原因就在于孙子兵法的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刻已经决定了其势必在特殊时期被无数次提及,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本书也势必会一次次被证明自己的价值。 要想理清《孙子兵法》的意义和内涵所在,首先就要梳理其形成背景和作者背景。《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伟大(请允许我这么形容他)的军事家孙武所作。而孙武是什么人呢,其被称为百世兵家之师,也被称为“兵圣”,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实战经验上升至理论范畴,得到了浓缩的、统一的军事理论,而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优势也是数不胜数。其中第一条就是极其简练而内涵丰富。其实不难发现,在《孙子兵法》中,多用几个清晰明了的词来表达一种典型情况并以简单几句予以回答。这样处理后,孙子兵法的厚度就会被不断压缩,拥有“悟性”的读者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而不对条件做过多解释,则使得《孙子兵法》提出的原理更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也可以被进一步阐释,更可以适应复杂的情况而不至于让读者生搬硬套、纸上谈兵。当然,坏处就在于入门门槛较高,在没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历史经验、案例分析能力的前提下很难读懂。放到现代人身上,文言文基础对很多人也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门槛。而且,如果靠他人翻译,难免带着他人的理解色彩。 第二条就是其背后是无数次的实战经验作为铺垫和基础。大家都知道孙武之后有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此人熟读兵书,而且悟性极高,最后却是兵败人亡。一个写兵书的和一个读兵书的,不都是围绕着兵书作文章吗?这么说兵书有什么用呢?兵书确实没有什么现实作用,能让一个人迅速学会作战之法。因为兵书的意义在于理论的构建,其应用得靠实际的经验。孙武和赵括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悟性,不在于有没有纠结于一本书,而在于二者经验的巨大区别。孙武总结前人教训和自己领军打仗经验得到此书,而赵括刚出师就遇到了经验丰富的杀神白起,自然一败涂地。所以说,孙子兵法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逆转乾坤,高启强的成功,离不开多少年的积累。 第三条则是其做到了辩证并启发读者辩证,也注重事物的联系。比如说,在《孙子兵法·谋攻》中有一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交、兵、城其实是不同对象,其内涵可以延伸到很多个体,这是一种横向发展。而上。次、再次、下是纵向的对比,做到了体现其内在区别。纵横对比实则论证了事物的联系发展以及不同质事物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好啦,多说无益,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孙子兵法的内在世界。

孽风扫沙—孙子兵法导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