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要男性角色主题与规划
大家好啊,这一期,咱们聊《红楼梦》主要男性角色的主题和框架
对于这一期的内容,我猜朋友们的兴趣可能并不大,因为贾家的男性大部分都不是好东西
仅有的几个正经人也就是贾政贾珠贾兰和贾芸了,而这其中的贾政还因为赵姨娘的存在,被很多人视为“假正经”
但是,观感再差,贾家的男人们也是不能不做梳理和总结的,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很基础很重要的问题:
究竟贾家的灭亡是为了二玉的爱情悲剧而设计,还是二玉的爱情乃至所有女性的悲剧为了贾家的灭亡而存在?
谁为本谁为末,谁是风月宝鉴的正面,谁是反面,这是理解《红楼梦》的主题表达,理解曹公所有设计与规划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阐述的观点都在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违背这个最基础的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认为宝钗破坏二玉恋情,袭人不讲武德偷袭晴雯的这种想法
我们且不说,人家原文第一章就曾吐槽过这种烂俗的言情套路: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单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思考,如果曹公真的把宝黛钗宝晴袭之间姻与缘的悲剧作为核心,去设计了一切
那么,与宝黛钗宝晴袭几乎毫不相干的宁国府,为什么会被设计出来?
又为什么要精心设计探春元春巧姐香菱等等等等,那么多似而不同的女性和她们的悲剧命运?
最重要的,曹公为什么要反反复复设计那么多情节去讲下人群体的利益争夺,破坏秩序,以及纨绔子弟的不务正业和沉溺淫乐呢?
这种单从个别人物出发,尝试去理解《红楼梦》的思路,不仅难以避免先入为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视野的狭窄,无法全面客观地理解所有设计
随便再举几个例子:
如果绣春囊是针对宝玉黛玉来的,那么为什么会牵连与他们毫无关系的迎春的丫鬟司棋?
发现绣春囊之后,引出对晴雯的批判和抄检大观园的情节之前,又为什么要夹写一段累金凤?
还有配角的设定和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一些问题:
年纪最大的贾敬道长,为什么会有惜春这个最年幼的女儿?而且,既然明确说了她是贾珍的胞妹,那为什么又对她的母亲只字不提?
贾珠这个人物的设定为什么是还没出场就死了?
荣国府为什么是次子贾政当家,袭官的长子贾赦却住在荣国府花园隔断出来的院子里?
以及,我们今天要做为引子,拿出来细讲的两个问题:
贾敷这个人物为什么被设计了出来,而且没被删掉?
贾琏为什么会被称为琏二爷?
此前,我也看过几个其他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但这些答案都有一个共通点:
散碎,不成体系
思考某个人物或是某个问题,就只从这个人物或问题上出发
思考惜春的那条思路,无法拿来思考贾珠的设计逻辑,对贾政贾赦的思考,与对琏二爷之谜的思考又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当中
至于诸如绣春囊和累金凤这样具体的情节,为什么会设计出来,为什么会在那个章回位置引出,为什么前后紧挨着写,同时细节上存在大量的镜像设计等等写作规律和叙述逻辑方面的内容
我甚至没有看到多少讨论
大家见曹公这样设计了,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甚至没怎么在意就把这一页翻过去了,完全没考虑过这样设计的目的
这就是单从对个别人物的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必然结果
我只问大家一个问题:
曹公在创作的时候,会东一个思路,西一个逻辑,最后把这些乱糟糟的东西随随便便拧在一起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呀
所以,不找到那个设计情节,塑造人物的宏观框架和贯彻始终的统一思路
你凭什么说,自己思考的就是《红楼梦》想要表达的呢?
好,铺垫说完了,咱们正式开始梳理男性角色的主题与规划
单梳理贾家男性的主题,并不是一件难事,不务正业和沉溺淫乐嘛,很明显
但要梳理男性角色的规划,就不是一件简单事了,因为所有人似乎都不务正业,沉溺淫乐
具体的情节我就不挨个举例了,大家都很熟悉,我直接说我是如何找到规划框架的那个线头的
这个线头,就是贾敷
关于这个人物,如果你一时想不起他是谁,很正常,因为这个名字在前八十回当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且没有任何情节:
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
就这么一句话,而且,这种简单的设计,客观上造成了一个结果:
如果把这句话,这个人物删掉,对于贾敬贾珍贾蓉这一脉的故事,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跟作为故事主场的荣国府的人物和情节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这个人物最开始为什么会被设计出来,又为什么没有被删掉呢?
目前最普遍的思路还是从贾敬道长等于嘉靖道长这一基础出发
把承袭官位的资格腾出来的贾敷,理解为是在暗示嘉靖皇帝夭折的亲哥朱厚熙,或是传位给他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从逻辑上来讲,这种推论没什么毛病,但是从创作规律上来看,这里面还是有矛盾:
首先,贾敬与嘉靖之间的暗示是非常直接明显的,不仅名字谐音,爱好都是一意玄修,罪责也一致:
“箕裘颓堕皆从敬”“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我们先不讨论这句话正确与否蛤,重点说《红楼梦》的设计)
既然贾敬与嘉靖之间的暗示这么明显,那么贾敷,为什么没有明确的原型暗示呢?
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曹公真有暗示的想法,那么技术上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说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加上两个字就行: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溺水死了
再者,威武大将军朱寿同志的事迹,大家多少也有所耳闻,曹公既然已经有了针对嘉靖的批评,那么为什么没有针对正德的批评?
难道是因为这位爷折腾的还不够么?
好了,既然从人物原型入手,也依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那么我们还能从什么角度入手,来思考这个在原文当中只有一句话的人物呢?
答案是:主题层面的镜像对比
这个人物之所以早夭,之所以只有这一句话,是因为这点设计就已经足够形成镜像对比了
具体来说,贾敷的设计与贾敬的行为在主题层面形成了镜像对照
贾敬道长的主题,人家曹公在文中就直接点明了:箕裘颓堕皆从敬嘛
说白了,他的罪责就在于父职缺位,以至于贾珍胡作非为,宁国府乌烟瘴气
或者说的更简单明了一些:子不教,父之过
贾敷这个人物的设计,在对后世子孙并没有给予任何影响这一结果上,与贾敬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是,贾敬“父职缺位”的方式是出于主观意愿做了选择,既,脱离贾家到玄真观去修道
而贾敷“父职缺位”的方式,则是与主观意愿相对的,因客观原因脱离贾家,也就是早夭
贾敷与贾敬的设计就这样,形成了一种结果相同而原因相反的镜像效果
这结论听着似乎有些草率牵强,是吧?
毕竟贾敷八九岁就死了,搁在现在,也就是刚上小学,如果身材矮一些,坐公交地铁都免费,何谈“父职缺位”呢?
别着急,咱们再把两个人物带入进来,对比一下:贾赦和贾政
贾赦和贾政的定位,咱们直接看第三回,曹公借林妹妹的眼睛逐一观察贾家人物出场时的描写其实就够了
黛玉到贾赦那里,一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而贾政这边呢?外面那些富丽堂皇的描写咱们略过,直接看这一句: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一边是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一边桌上磊着书籍茶具,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这对比,一目了然吧
这里,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很多人目前对于贾政的认知,完全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态
翻来覆去的强调贾政对“花气袭人知昼暖”这种“浓词艳赋”的了解,强调贾政娶了赵姨娘这么一个搅家星,还跟她生了俩孩子,这些所谓的细思恐极的细节
以为这些内容就能凸显ta们对《红楼梦》这部四大名著之首的深刻理解
很有点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意思,人性真有意思……
再者,通过对贾珠,贾兰,贾元春,贾探春的描写,我们也不难看出贾政身上的主题:
他一直在试图对儿孙施加正面的影响,但,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全都失败了
贾珠,略可望者,但因死亡这个客观的原因,无法承担振兴家业的责任
贾宝玉,不肯上进,厌恶仕途经济学问,这完全是出于主观的意愿
二人的设计与贾敷贾敬的镜像设计如出一辙
元春探春,她们俩的确是积极上进的,一个为了贾家主动“把芳魂消耗”,一个以庶出女儿的身份,艰难撑持家务,在被动应对以赵姨娘为典型代表的下人群体的刁难的同时,还试图开源节流,进行补救
但二人毕竟是女儿身,无法在政治上建立功业,从根源上挽回贾家衰败的颓势
所以,她们的积极上进不仅成了无用功,反而受家事消亡的连累,最终一个“虎兕相逢大梦归”,一个“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贾环,贾兰,这两位的相同点是,受母亲的影响要大于受贾政的影响
不同之处在于,贾环被教的歪心邪意,贾兰虽然最终威赫赫爵禄高登,但太迟了,与贾家没什么关系了
又是一组似而不同的镜像人物
接下来,我们再看贾赦
贾赦的剧情,比较突出的也就是索要石呆子的扇子和馋鸳鸯的身子,这俩剧情一个骄奢,一个淫逸
而且,石呆子这事,原文明确写过,连贾琏对此都是很鄙视的,不过在喜好女色上,贾琏与贾赦可谓一脉相承
此外,还有把迎春卖给孙绍祖这件事
总览这些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贾赦对于子女施加的一直都是负面影响
所以,将贾赦和贾政对照一下,在儿孙最终都未能振兴家业这个结果上,二人是相同的
但在原因上,贾赦施加负面影响,成功了,贾政施加正面影响,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
二者最终又在“子不教父之过”的主题上,达成了似而不同的镜像效果
然后我们再把他们俩作为一个整体,与宁国府的贾敷贾敬做对比
在儿孙最终都未能振兴家业这个结果上,仍然是殊途同归
镜像之处则在于:宁国府的贾敷贾敬都没有对子孙施加影响,而荣国府的贾赦贾政都有对子孙造成过影响
把他们总结在一起,“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主题的可能性就全都囊括齐了

所以,贾敷为什么会出现,而且一直没有被删掉,大家现在明白了吧?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曹公为了表达主题所规划的宏观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删掉这句话之后,整个“子不教,父之过”的主题表达,就不完整,不全面了
另外,我再多问大家一句,这么精妙的设计,可能是曹公根据自己家里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么?
当然不可能,哪就那么巧,曹雪芹一家几代人的出生、性格和命运都这么镜像对称
再说回来,《红楼梦》中,为了表达同一个大主题而设计的人物,绝不只是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这四位
事实上,所有的人物,都是如此
只要找到这个以主题表达为核心,能囊括所有主要角色的规划框架之后,每一个角色的每一个设计的目的,就都能一目了然了
比如贾珠,刚才说过了,他的早死与贾宝玉不肯上进,厌恶仕途经济学问的主观意愿是形成镜像对照的
再比如贾敬道长为什么会有惜春这样一个年幼的女儿
因为惜春在宏观规划上是与元春迎春探春巧姐湘云,共同表达“原生关系”的女性与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具体到个人的任务,是展现消极但主动的选择,所以为了与主动割舍的决定形成前后落差,她必须是身份较高的嫡出女儿
同时,她这种主动割舍家族供养与联姻义务的行为,客观上又需要“堪破三春景不长”作为基础铺垫
所以她的设定必须是同辈当中年纪最小的姑娘
最后,她这种主动割舍家族供养与联姻义务的行为,与放弃家族责任,选择追求自身修道的贾敬形成因果上的对照与呼应
所以,惜春被设定为了贾敬道长的女儿
贾赦一家和贾政一家地位上的反差也同样是剧情设计让位于主题表达的结果
宁荣二府的宏观层面上,不对子孙施加影响的贾敷贾敬是风月宝鉴没有明写原因,只展现结果的反面
对子孙造成了影响的贾赦贾政,因为要牵涉的情况更多,所以必须大篇幅着力描写
在贾赦一家与贾政一家的微观层面上,承担负面影响的必须是嫡长子,负责正面影响的必须是幼子
因为负责表现正面影响的一方如果被设定为了长子,不论承担负面影响的一方是嫡出的弟弟,还是什么从宁国府改过来的,都会严重干扰“子不教,父之过”的主题表达
具体来说,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如果贾政被设定为嫡长子,那么贾政本人和贾政一家的读书上进都会显得动机不足
因为嫡长子,嫡长孙可以不劳而获,承袭官职啊
得不到的才会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所以,贾政的这些正面影响,以及贾珠的“略可望”都会显得不合逻辑,即便强行设定为贾政有远见,他劝学的意义也会被大大削弱
读者不会感受到学习上进的意义,只会想,如果我也有机会不劳而获,那我只要老老实实花天酒地,不去作死不就行了
这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人性,所以负责展现正面影响的一方绝对不能设定为嫡长子
那么,如果把贾政设定为庶出长子,把承担负面影响的贾赦设定为嫡出的弟弟呢?
也不行,因为这会影响到王夫人,凤姐,元春,探春她们各自的主题表达
如果贾政是庶出,并非是贾家史家这两个利益共同体的纽带,那么他不可能娶的到王家的小姐
我在王夫人那一期中提过的,王邢二人在“主母”和“母亲”这两个主题上,求而不得的镜像设计也就无法成立了
元春如果不是贾家王家两个利益共同体的纽带,那么入宫封妃,成为两家在宫中的支柱的主题基础也同样不成立了
凤姐要想全面的展现“理家之难”的主题,必须要大改,探春理家这一“积极又被动”的主题也要大改
这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就已经是曹公兼顾合理性与主题表达,而煞费苦心作出的平衡设计了:
展现负面影响的一家是荣国府长子,展现正面影响的一家是幼子
而后,长子住在荣府花园隔断过来的黑油大门中,脱离贾母的约束,幼子一家成为荣国府的主人
同时,理家的实际负责人,是同时具有长子这边的儿媳,幼子这边的侄女,双重身份的凤姐
好,贾敷贾敬贾赦贾政的“父之过”大概介绍完了,咱们再聊聊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贾兰以及薛蟠的“子不教”
也就是贾琏为什么会被称为“琏二爷”这个问题
我先直接说答案:原因就在于,贾琏是贾宝玉最主要的主题镜像人物
要梳理贾琏贾宝玉这种人物的总主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前提:
他们跟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这种,戏份不多的人物不一样,他们所涉及的情节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我们需要先结合前后情节甚至前后章回,搞清楚某一段剧情的主题重心究竟在不在这个人身上
比如之前的视频中提过的,贾芸求职这一段,贾琏确实出场了,但重心明显是在表现以贾芸、小红为代表的下人群体的怀才不遇上,所以,辅助这个主题表达的配角主要是宝玉和凤姐,而贾琏,则是用来与宝玉和凤姐做陪衬对比的
再比如72回,贾琏跟鸳鸯说偷拿老太太的东西这件事,我在之前的视频中(绣春囊那一期)也梳理过了,71.72.73.74回总的主题是下人群体破坏秩序和争夺利益,贾琏虽然参与其中,但72回明显是凤姐这个“理家媳妇”的主场
好,筛选的标准说完了,咱们再来看看究竟哪些情节才是贾琏这个人物的主场
首先最明显的肯定就是64.65.66.67.68.69这几个章回,虽然在庚辰本当中,64.67回缺失了,不过,前后章回的剧情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对于我们做宏观的剧情总结,影响不大
这六个章回,主要讲的就是两件事:贾琏金屋藏娇,凤姐埋下祸根
凤姐和尤二姐尤三姐的主题,将来讲完贾雨村、香菱、黛玉宝钗之后,我会再做详细梳理,此处先聊贾琏
贾琏在这些剧情中的行为毫无疑问,主题就是沉溺淫乐,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关键的设计,很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先聊宏观的,贾琏与尤二姐的相遇有这样两个大背景:
一个是63回贾敬道长功行圆满升仙去了,而后引出尤氏姐妹的登场
64回虽然缺失了,但是65回开篇,贾琏就将尤二姐搀入洞房,颠鸾倒凤,百般恩爱,不消细说了
所以中间的第64回,必然是贾敬道长的丧事与贾琏的撩妹同步进行的
跟贾琏这种行为相比,在灵堂上宣传一下电影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另一个大背景是58回开篇提到的: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然而接下来呢?57.58回是铺垫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59.60.61回,都是下人群体争夺利益,破坏秩序
62.63回就是贾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了,然后64.65.66.67.68.69贾琏偷娶尤二姐
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
这十来个章回的铺垫,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做的准备?
再者接下来第70回用大家填写柳絮词的情节,横云断山,间隔了一下节奏,而后就是71.72.73.74回矛盾逐级爆发,最终抄检大观园
75回,中秋夜宴,异兆悲音,76回,凸碧堂品笛,凹晶馆联诗,再次用横云断山法调整了一下节奏,铺垫了一下整个贾家以及女性群体两个层面的悲剧
随后77.78.79.80,二人一组,两章一段,悲剧拉开序幕,逐级上升
现在,大家明白贾琏偷娶尤二姐这个与宝黛钗毫无干系的情节为什么可以占据足足六章的篇幅了么?
然后我们再简单聊聊微观层面一些值得思考的设计,这几个章回当中那些互为镜像的设计:
比如,贾琏对尤二姐起码是走了流程的,“先礼而后兵”,贾珍对尤三姐则直接是口头上的轻薄
再者,尤二姐的婚姻悲剧是被纨绔子弟占有了身体,而尤三姐的情缘悲剧则是被纨绔子弟玷污了名声
二者之间也是似而不同,互为镜像,共同组成“没有利益共同体庇护的女性被纨绔子弟所侵犯”的主题表达
最重要的是,66回开头,二姐三姐和下人聊天时提及了贾宝玉,下人提及的内容是贾宝玉的不务正业,而三姐提到的内容则是宝玉“情痴”的部分,这与贾琏贾珍的“色鬼”行径构成了直接的镜像对比
此外还有一处相比之下重要性不大,但绝非偶然的设计:
在44回,凤姐生日时,贾琏出轨的对象是鲍二的媳妇,而65回,来伺候尤二姐的人又叫鲍二
64回结尾处,将这个鲍二描述为贾珍给的一房下人,我个人认为这个设计一定是错误的,这个鲍二肯定就是44回的那个鲍二
原因无他,这个鲍二对待自己妻子的态度,与贾琏对待鲍二家的和尤二姐这两个外遇对象的态度同样是形成镜像的
贾琏就不用多说了,咱们主要看这个鲍二
在44回的结尾,贾琏梯己给鲍二些银两,并安慰他说:“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
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
甚至在65回开头,这个鲍二居然还提醒丫环不要擅离职守,可谓不要脸到极致了,结果被他妻子一通臭骂
与贾琏偷情的那位,在44回明确提及上吊死了,所以这一位应该就是贾琏答应给他的第二任
鲍二利用第一任妻子的牺牲得了银两,被第二任妻子臭骂,这大概也是曹公故意设计的一种报应吧
简单总结一下:贾琏与这个鲍二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把与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女性当作一个人,去付出情感
镜像之处则在于,贾琏的淫心是造成鲍二前妻上吊,尤二姐被排挤致死的根本原因,是强力的加害者
而鲍二在这两段剧情中则是促成悲剧的“从犯帮凶”,二人共同达成了纨绔子弟沉溺淫乐,致使女性悲剧的主题表达
再说回来,除了偷娶尤二姐的这六个章回之外,贾琏的主要剧情还有我之前的视频中多次提过的,他的第一次出场: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以及21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还有刚才提到过的,44回,贾琏在凤姐过生日时,出轨鲍二的妻子
这些情节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点:体现贾琏“色鬼”的情节前后,都有描写宝玉情痴的情节做对比
贾琏戏熙凤,宝玉会秦钟,袭人箴宝玉,平儿救贾琏
贾琏出轨的第44回之中,虽然没有贾宝玉的情节,但是前面第43回贾宝玉撮土为香,悼念金钏
当然,仅凭这些,就说“色鬼”贾琏是“情痴”贾宝玉最主要的主题镜像人物,似乎还是不够
所以,我们还需要把其他人物:贾珍贾珠贾环贾兰以及薛蟠,全都囊括进来做对照与分析
首先是贾珍,之前在秦可卿那一期当中我曾说过,秦可卿出轨的人物之所以被设定为贾珍
是因为贾珍这个人物身上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主题任务,“天香楼”这一个情节,既表达了秦可卿的主题,同时又表达了贾珍的主题
就像尤二姐的情节一样,同时兼具:
贾琏“沉溺淫乐”的主题,尤二姐“孤女”的悲剧主题,以及凤姐“为人妻”的主题
不过,“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结论,有很多朋友觉得是在扯淡,认为贾敬道长才应该是那个上梁
这又是一种没有经过对比,仅凭主观感受得出的结论
贾敬道长在原文当中做过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什么都没有做
他没有贾赦索要扇子,馋鸳鸯身子那些提供负面影响的情节,贾珍的沉溺淫乐也不是从他身上继承来的
说得再透彻一些,曹公对于贾敬道长只有无作为的设计,没有直接促成“下梁歪”的设计
反观贾珍,首先在10.11.12.13这几个章回当中,他在天香楼跟秦可卿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的同时
与之作为对照的贾瑞,也在被人物理交流,这个人就是贾蓉
首先,凤姐麾下其实不缺能办事的心腹,其二,这种丑事理应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这个贾蓉是宁国府的,其三,后面63回贾蓉曾把这件事说给尤二姐尤三姐,可见他并不是个嘴严的人
从这三个因素考量,贾蓉绝对不是惩罚贾瑞最合适的人选,但曹公还是安排贾蓉贾蔷二人参与这个剧情
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配合贾珍贾瑞整体的主题表达啊
贾蓉是贾珍的儿子,贾蔷的首次出场跟贾瑞一样,都是在第九回,二人之间存在“师生关系”
贾珍贾瑞沉溺淫乐的行为,一个目标是贾蓉的妻子,一个被贾蔷亲眼目睹,四个人一同构成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果
再看尤二姐的相关情节中,不仅有贾珍调戏尤三姐的情节,贾蓉也有参与,而且63回直接引出尤二姐尤三姐的,就是贾蓉
“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叔还想他的帐。那一件瞒了我!”
贾珍和秦可卿的事儿,贾蓉知不知情,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曹公明显有展现贾蓉的沉溺淫乐,是受到上一辈人影响的意图
这可能也是蓉哥儿后来又去演了著名人妻爱好者曹老板的儿子曹丕的原因吧
再者,贾珍还有一个不大的情节,很值得我们注意:
在53回乌进孝铺垫天灾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情节:贾芹来领取年物,而后被贾珍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在乌进孝出场前,曹公又铺垫了一笔,贾珍让贾蓉去领皇上给的春祭恩赏
贾芹领取年物与贾珍领春祭恩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曹公前脚设计贾珍去领皇上的赏,后脚又让他阻止贾芹领年物,这样的设计,是想表达什么呢?
当然还是上梁不正,所以下梁必歪呀
最后,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曹公在中秋节这个时间点,设计了一个来自贾家祠堂的叹息之声
引出这段剧情的,不是“情痴”宝玉,不是“色鬼”贾琏,也不是同样沉溺淫乐的贾赦,而是贾珍
简单总结一下,虽然贾家很多男性都有沉溺淫乐的主题表达,但是曹公给贾珍设计的相关情节明确显示,他的主题范围,与其他人不是一个层次的
贾珍这一个角色,同时是导致整个宁国府率先出现衰败预兆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说完贾珍之后,下一个要思考的问题自然就是:贾珍的镜像人物是谁?
仅从人物设计上来讲,最有可能的答案自然就是贾琏,毕竟二人一个是宁国府第四代的长子,一个是荣国府第四代现存的长子,而且贾珍是宁国府的祸根,贾琏也有国孝家孝四重罪
但是我刚才说过,贾珍的主题任务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贾琏这根上梁虽然也不正,但他没有下梁去影响
他身上最重要的主题任务是“色鬼”,与贾宝玉的“情痴”相对照,另外还有一个次要任务,参与家务
比如第16回大观园的筹建,24回贾芸的情节,72回让鸳鸯偷老太太的财物,无一例外,凤姐全部参与其中,而且曹公大笔墨描述的是凤姐,贾琏一直都只是作为映衬凤姐的配角
所以,贾珍的镜像人物,实际上是早亡的贾珠
贾珍的胡作非为和贾珠的早亡,又是一组主观意愿与客观原因的对比,相同之处则在于,他们都未能成为第四代中振兴家业的领头人,他们的堕落和死亡,是宁荣二府衰败的直接原因
但贾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整个“子不教与父之过”的表达,包括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贾环
坦率地讲,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这四个人之间,与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四个人一样,随便两两配对,都能找出很多共通之处与镜像之处
再加上薛蟠也经常在沉溺淫乐和不务正业的主题上,与宝玉他们形成镜像
比如第9回贾宝玉秦钟与薛蟠香怜玉爱,34回,贾宝玉因金钏之死被打,薛蟠也因此莫名背负骂名
还有46回贾赦馋鸳鸯,47回薛蟠馋柳湘莲
所以贾家男人们各自的主题定位之间,的确不好找到明晰的界限,很多地方都需要结合原文具体的设计,做具体的分析讨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贾宝玉作为主角,是最常被拿来与其他人做镜像对照,从而突出主题的人物
我这一期能够挑出来讲述的内容,也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情节,大家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而后咱们再逐一讨论
不过,整个贾家男性角色的主题定位和宏观框架,我可以确信就是我所梳理出来的这个样子

好了,这一期的主要内容差不多聊完了,鉴于短期之内可能再没有机会单独聊贾赦了
所以,我在这里顺手解释一个问题:贾赦求娶鸳鸯这件事,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还是先说结论:纯粹就是因为贾赦是个LSP,并不存在其他什么细思恐极的空间
这个结论的论据有三:其一,设计逻辑,其二,前后章回的主题与写作规律,其三,情节的收尾
我们先说设计逻辑
那些认为贾赦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意在贾母财物的朋友,我还是只问你们一个问题:
如果贾赦真是奔着钱去的,那么,成功率最高的办法
难道不应该是让贾琏去求娶鸳鸯么?
贾琏年纪合适,又一直没有儿子,换他去朝贾母开口,纳鸳鸯为妾,名正又言顺,干净又卫生
至少肯定比贾赦这个糟老头子的成功率高吧
这里面唯一有可能的阻力也就是凤姐了,但贾赦和邢夫人有公婆的身份在,凤姐至少不会在明面上反对,就像我们目前看到的这样
再者,凤姐也时常因为缺钱发愁,未必不能看在钱的面子上同意这个计划,容下鸳鸯
即便退一万步讲,凤姐的态度确实拿捏不准,先探探口风总可以吧?
至少肯定比贾赦娶鸳鸯这个离谱的计划成功率高
而后是前后章回的主题与写作规律,这一点我记得我在第一期视频,讨论所谓“毒燕窝”事件时就曾梳理过
第43回尤氏办寿宴大篇幅谈钱,宝玉悼念金钏,是在说主仆关系
第44回凤姐和贾琏因为出轨大闹,但曹公并没有把笔墨拿来大书特书凤姐有多委屈,而是写身为半奴半主的平儿
最后,贾琏平息偷情事件,还是落在花钱上
45回,赖嬷嬷这个下人在很多方面都反压了主人一头,下人给黛玉送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时,曹公也特意写了一笔,婆子着急去吃酒赌钱
46回,鸳鸯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从仆人走向半奴半主,实现阶级小跃迁的机会,但她放弃了
关于贾赦的动机,贾母一开始的怀疑的确是落在钱上,最后事情作罢,贾赦八百两买了个叫嫣红的十七岁的女孩,又是落在花钱上
总览这四个章回整体的主、副主题都是一以贯之的,主要主题是主人群体与下人群体之间的关系,副主题则是围绕着一个钱字
具体的规划区别在于:
主人怀念仆人,主人连累仆人,仆人反制主人,仆人反抗主人;
主妇花钱办喜事,男人花钱平祸事,内眷以事求钱,纨绔以事谋钱
试问,在这样主题统一,规划清晰的宏观框架之下,曹公突然又埋了一笔所谓长子以强娶丫鬟的愚蠢方式,谋夺家产乃至荣国府主导权的情节……不觉得突兀且幼稚么?
最后,剧情的收结:贾赦八百两买了个叫嫣红的十七岁的女孩
如果贾赦真的是奔着家产去的,这个收尾设计又当如何解释呢?难道是贾赦见此计不成,于是韬光养晦,故意买个姑娘装样子,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么?
他要是真有这智商,也不会提出要自己娶鸳鸯了,还是那句话,换贾琏来不好么?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相信通过这一期,大家应该对从“主题表达”和“宏观架构”的角度来思考《红楼梦》的价值与意义,有了一定了解了
下一期开始,咱们聊具体的人物,首先聊的,是最早出场的两个人物:贾雨村和副册之首,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