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笔记|《精力管理》
作者【美】吉姆·洛尔 Jim Loehr 【美】托尼·施瓦茨 Tony Schwartz
精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关键。 精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 旧观念: 1.管理时间 2.避免压力 3.生活是一场马拉松 4.放松是在浪费时间 5.回报驱动表现 6.依靠自律 7.积极思考的力量 新观念: 1.管理精力 2.追求压力 3.生活是一系列短跑冲刺 4.放松是有效产出的时间 5.目标驱动表现 6.依靠习惯 7.全情投入的力量 管理精力的3个步骤:1.明确目标 2.正视现实 3.付诸行动 全情投入:达到最佳效能时的最优精力。 1.活跃的身体2.联动的情感3.专注的思维4.内省的意志 四种精力来源: 体能能力取决于精力的储量。 情感能力取决于精力的质量。 思维能力取决于精力的专注度。 意志能力取决于精力的强度。 精力的衡量标准: 有效精力的储备由容量衡量。 有效精力的质量由愉快(积极)和不愉快(消极)衡量。 有效精力的专注度由专注面宽窄、外在和内在衡量。 有效精力的强度由从己及人、从外到内、从负到正来衡量。 实际年龄无法更改,生理年龄却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变。 生理年龄(从表现能力反映出的年龄)由有效消耗和恢复精力的能力决定。 若要维持上佳表现,最好拥有短跑运动员而不是马拉松运动员的思维状态。 在长达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将工作时间分成90~120分钟的片段并加入短暂的休息时间,能够使人们发挥出最优水平。 大多数人在体能和意志上训练不足,却在思维和情感上训练过度。 间歇(周期)训练比稳态训练在加强精力管理技巧方面优势明显。 精力容量遵循发展曲线。 第一层发展是体能层面 第二层发展是情感/社会层面。 第三层发展是认知/思维层面。 第四层发展是道德/精神层面。 四种层面都遵循自身的发展阶段(例如情感发展,认知发展,道德发展) 最重要的体能精力管理方法 1. 早睡早起 2. 坚持在同样的时间睡觉和起床 3. 每天5~6次少量进食 4. 每天吃早餐 5. 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6. 尽量减少单糖化合物摄入 7. 每天饮用1360-1800毫升的水 8. 工作时每90分钟休息片刻 9. 每天进行适量身体活动 10. 每周至少两次心血管功能间歇训练、两次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