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绝望的文盲“”,要从治疗“心盲”开始
从电影春节档到现在,“绝望的文盲”一词频上热搜,起因是某部电影的流量演员,在宣传期间接受观众提问时,连对自己角色的基本认知都无法清晰表述,甚至以“我觉得这种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拒绝回答,场面一度尴尬,令人大跌眼镜。可在娱乐圈中,这样的场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由此可见,什么是“绝望的文盲?”它不是指某一个演员,而是特指那些文化储备不高、脑袋空空,剧本读不明白、角色无法理解的演员们。此次事件发酵后,央视网、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数十家官媒也开始关注起娱乐圈的文化水平,相继发文呼应,在网上批判“文盲艺人”,引发网友热议。

在当下网络高速发达、新媒体平台不断完善发展和娱乐兴盛的时代,网红、明星等越来越多的占据人们的网络视野,甚至有很多小孩深受其害,认为读书无用,不好好学习也可以去做明星,当网红,混出一个名堂。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湖南企发文化传媒的小编认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没有知识,一个人将会寸步难行。几年前红极一时的“小马云”范小勤在偶然的机遇下走红,最后却因为受家庭影响,斩断了自己的读书求学之路,热度过后,兜兜转转,回到原点;疫情期间13岁男孩钟美美因模仿老师的视频也一度爆火,在选择做网红还是继续读书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继续读书,令广大网友称赞;今年考研初试成绩出分后,不知名艺人纪向宁因439分的初试高分一举成名,霸占热搜前排;因《狂飙》一剧而爆火的张颂文“在采访中道:从生活中来,自然能演绎出生活的细节与真实”。只有拿出足够的职业热情和敬业态度,才能让角色传神走心,也就是老话说的“要吃这碗饭,就挑好这个担”……也许知识文化的力量不足以把人送上顶峰,可它却是一个人能够拥有的最后的底气,所以,宣扬“读书无用论”思想早已过时,“绝望的文盲”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出现在活动在公共大屏上的公众人物上。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再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一个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能走多远,靠的也是文化,当前网络上出现‘绝望的文盲’这样一种说辞,且热度居高不下,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文盲”演员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粉丝“撑腰”,离开粉丝,貌似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演员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之心,理解角色、走进角色、共情角色是演员“演活”角色的基础。
没有读过多少书,本身或许不是一件能被群嘲的事,可怕的是演员选择‘’心盲“,明知自身没文化,还不去学习经验和技巧,想要走靠粉丝、靠颜值长期火下去的老路,犯了错想要靠粉丝洗白、撑腰……这些行为都是不可行的,也注定这样的演艺之路是走不长远的。
”想要治好“绝望的文盲”,要从心盲治起;除此之外,想要治好‘’绝望的文盲”,不仅仅是需要演员的道德素养和个人素养有待提高,畸形的粉丝文化也更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