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题模板——8字经(生⑤)
文 | 互助地理互助读书

图1 「互助地理」地理答题模板——8字经(土④)(1.0版)思维导图
(续上篇文章)
写了高中地理解题8字经的初稿(“地理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这篇文章具体谈谈8字经是什么,如何用。
不要盲目过高估计解题模板的作用,但也不要弃之不理。正确的做法是:参考和借鉴他人的答题模板,扬弃活用;模板+题目材料分析;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答题的地理模板(适于自己记忆、适于自己理解、适于自己表达和运用的模板)。
8字经口诀“天时 / 地下水 / 土生人”最好按照顺序记忆。记忆的目的在于提示自己审题、析题时不要漏掉地理要素细节,这利于高考答题时按此顺序进行,彰显逻辑性。
辅助参考:“天时、地利、人和”6字经可以帮助大家按照时间和气候(天时)、地利(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人和(人为因素)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辅助参考:“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地主线也可以理解为8字经,稍后续写这方面的文章,欢迎讨论,便于共享更新。

学地理,体验思考带来的智慧和快乐
以下是我对高考地理全国1卷文综地理综合题标准答案的重新分类。
(1)分析真题卷的答案如何体现高考地理要素(8字经),帮助大家仔细琢磨和体会命题人给的答案如何呈现这8大要素。
(2)让大家体会和验证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标准答案基本按照以上8字经顺序表达。自然启发我们思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的语言该如何组织?
(3)下面整理内容中有些词、句加上符号,值得借鉴:或动词表达科学准确、或语言简洁、或前后逻辑性好、或表达上有创意。
建议:以下内容请不要死记硬背,建议多多斟酌和模仿。可以找到原卷,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和原答案相比,发现差距,激发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好奇、兴趣,不知不觉中你的地理书面表达能力就提高了。一些地理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模仿真题答案表述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我可以从他们的答卷看出来——科学准确、简洁舒畅。

读书使人进
5.1生(生物)
生物量: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2016)
气候影响植被: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014)
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2011)
智智同学:1.为什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逻辑关系:维度高,热量少,不利于植物积累有机质。2.地理术语: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度)
5.2生(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2018)
食物链: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从食物链角度】(2017)
森林结构|生态群落结构: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从森林结构角度分析】(2017)
森林资源:保护红木(森林)资源。(2012)
慧慧同学:1.生物这一因素,经常和生态学相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结构、食物链。2.思考:森林结构是什么?3.借鉴几个动词的运用:保护、破坏、导致。4.解答地理习题,要有资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经常用的,比如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你还能进行关联发散快速说出其它资源类型吗?建议答题时运用上“资源”的概念进行表达,那么,我觉得你的地理思维又进步了。

这是什么资源?
5.3 生(生态、污染等)
生态问题:减轻水体富营养化。(2018)
原生态: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2018)
生态: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2018)
文文同学:1.原生态 强调保护环境和环境的价值。你在答题时会用这个地理术语吗?2.食物链 和 维护搭配,水体富营养化 和 减轻搭配。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哦。
湿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2018)
湿地:防止湿地环境变化。(2018)
生态: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2018)
明明同学:1.什么是湿地?海洋是湿地吗?2.湿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建立系统学观点,是地理科学正在研究的学术方向。因此,高考地理以湿地作为选题是再正常不过了。
生态问题: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2018)
原生态环境: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2017)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兼顾: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开发与保护生态还是从生态角度着眼】、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2017)
慧慧同学:1.感觉有点文学性语言吗?其实不然,还是以科学性语言为主导,请仔细体会。地理答题不建议采用大量文学语言,因为地理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内核之一是科学性,跨学科性。2.第一个要点,重点分析前后因果关系,从气温到种子库的安全如何进行逻辑联系?
3.第二个要点学习和借鉴:原生活状况。4.第三个要点学习和借鉴:三效益有机统一,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综合利用。

什么是循环经济?它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水土流失: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2015)
风沙治理:(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014)
污染: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2014)
人类活动与环境污染: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2014)
文文同学:第一个要点,可以学习前后严谨的逻辑关系,特别要体会言简意赅的表述,读之舒畅,写之省时。你觉得第二个要点,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明明同学:想到了思维方法:工程措施。还有,语言表达上简洁性。第三个要点,可以学习:两个理由,一个结果。人口和土地是因 容纳更多污染物是果。最后一个要点:人口-经济-环境主线答题。
生态环境整体表述: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2014)
污染: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2014)
湿地与生态保护: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2011)
生态: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2011)
生物多样性: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注意句式,排比方式呈现)),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2013)
智智同学:1.地理经常涉及”生态环境“,体现区域尺度和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这种思维其实也可以帮助我们今后在个人视野扩展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规划,道理一样。2. 生物多样性、种类、食物链、湿地面积、渔业资源等是生态、湿地类习题经常涉及的地理术语。你会随口就来吗?地理术语的内化,我觉得可以通过阅读、体会和借鉴标准答案入手,逐渐提高。

图3 读书拥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