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失望的生活

2022-07-25 16:13 作者:沈浪101  | 我要投稿


1

命运总有一个拥有者,我们会说“我的命运”“你的命运”或“她的命运”。它让我们体会到某种等待我们的不可避免的东西;它是故事书或神话中的词语。

在日常对话中很少用到“命运”一词,它会引发相信或不相信:我们可能否认某些命定的不可见力量主导着一切,也可能同意仿佛有比我们更强大的掌控之手运作于日常生活的每一角落。、

2

努力创造一种没有失望的生活,是在尽力避免脆弱,避免我们所需的充满慈悲的心碎;而正是这种脆弱让我们与生命的对话更真实动人,更像生活。

感到失望,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内在的世界,被引领到更广阔的本真现实,而不是投射于外界的虚假自我。


3

所谓失望,可能是我们获得解放的第一阶段,以便进入下一个更大的生存模式。

失望,不仅仅是重新评价现实本身,也包括我们与自身本质的关联,以及在彻底失望之前我们一直误解的事物。


4

失望是我们心碎的第一根源;而心碎是我们在婚姻、工作、友谊乃至人生中以身试险的结果。

衡量勇气的标准,就是看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失望,是否愿意直面而不是回避它;就是理解与生命的每一场真实对话,都可能在途中令我们心碎,没有一条真诚的路能让我们免于失望;就是让我们回到现实,最初看起来像是背叛的东西,最终让我们脚踏实地。


5

失望提出的一大问题是:是让它将我们带回现实,构建更坚实的自我、更清晰的世界,发现于我们而言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可能的。

还是,仅仅把它当作伤口,退缩不前,放弃对世界的参与?


6

宽恕的过程,是接近伤害本质的过程。

当我们接近其原始的核心,唯一的救赎之道,是重新想象我们与它的关系。


7

我们曾被伤害的那部分自我,可能永远不会宽恕,显然,宽恕不会从实际上受伤的地方生长出来。

受伤的自我是我们不能忘却的一部分;可能根本就不想忘记,就像生理学中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心理防御要求我们必须记住伤害,以此防范未来可能的攻击——毕竟,需要宽恕的人,前提就是他受过伤害这一事实。


8

奇异的是,最终我们宽恕的,仍是那被伤害、被烙印、无法忘却的部分。而这已不是简单的忘却,更是同情之举。

宽恕是设想一个比当初受伤者更强大的人格,我们成长,收获一个新的自我,不仅能武装曾受伤的那个自己,也将相关的原始记忆防护好,通过心理调节来增加对当初施害者的理解。


9

宽恕是让自己置身于比当初所谓施害者更大的力场中。

成长之后,我们重新想象自己,并用新的自我重新想象过去,赋予自己一个比伤害与剥夺更大的叙事。


失望的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