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时代】天武·持统朝女官朝服 (673-697) 【奈良时代】根据养老衣服令的命妇礼服
·[飞鸟时代]天武·持统朝女官朝服 (673-697)


这是天武天皇13年(684)到持统天皇初期的女官服装,袍、内衣叠穿、左衽,使用结纽、长纽,裳穿在袍、内衣下,再加上下裙。裳下有褶皱,或者下裙上打褶。另外,发型留前发,垂发的末端向上束结。




1前发
2垂发末端向上束结
3袍(左衽穿着)
4袍襴
5襟的结纽
6长纽
7内衣袖
8内衣的襴褶
9裳
10裳的裾带褶或下裙的褶
·由于高松冢古坟的发现,断定天武、持统朝的服装

飞鸟,奈良时代女帝很多。推古天皇也是女帝,一代皇极天皇也是女帝,一代复位,称作齐明,天智、弘文、天武,持统天皇也是女帝,文武后继元明、元正仍是女帝。女帝的正式御服被认为是白色的。其形状自推古以来,不是大体相同吗?皇极(齐明)天皇也相同,直到壬申之乱(672年)为止,这个样子一直持续着吧。对于一般官僚来说,随着冠位的增加,冠的素材(材质)、形状发生变化,在此期间,接近古坟时代的形式使用了不到八十年。





这期间没有文献,法隆寺的塑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设想。
在中国,隋朝在推古天皇二十五年(617年)灭亡,唐高宗初唐盛时,与日本建交同时,与朝鲜半岛的交涉也十分频繁,相反应其战乱出兵,白村江战败。
但是另一方面,文化知识的交流通过这些,被认为是更加繁荣起来。


推古朝的服装是根据旧法隆寺藏、御物圣德太子像思考,其样子与天武朝十一年(682)规定的漆纱冠不一致,这年代以后也不是全面否定的状态,发现了奈良县的明日香、高松冢古坟,其墙面的彩色人物像现世,至今还不能清楚断定天武、持统朝的服装。
关于这高松冢墙面的年代,现在似乎对上下限有些异议,认为从各种方面来看,天武天皇十一年以后,到持统天皇七年可信。许多人也几乎一致认为七世纪末终,乃至八世纪初始。
服装的形状大体受到朝鲜半岛的影响,但不是原样,而是日本独自发明的东西。
·关于结发、衣服的形状、颜色、穿着方法
天武天皇与兄君天智天皇的皇子弘文天皇之战,即壬申之乱,由此获得帝位,可以看到强行改革的想法,制定新的法令。因此,此时的服制属于高松冢壁画的样子。可以看到几个男性和八个比较明显的女性,翳翳如意,拿着蝇拂,被认为是仪杖队列。



昭和47年(1972)3月21日发现的奈良县明日香村的高松冢古坟的西壁面北侧描绘的女性样子 来源:国营飞鸟历史公园
头发前发束起,能看到结绳。另外垂发,末端上拢,弯曲的地方用几段绳子绑在一起。梳这种头发需要一些技术性的考虑。天武天皇十一年左右,被勒令男女都结发,十三年四十岁以上的女性自由,侍奉神事巫祝的保持垂发,翌年朱鸟元年(686),所有女性都这般垂发。像这种复杂的状态被认为是这种结发的形状。

持统天皇六年(692),称赞叫“观成”的僧侣制作的铅粉(白粉),并赏赐絁、棉、布。这个年代以前应该没有中国传来的铅粉吧,有颊红等。上衣下裾、饰有横褶,上身衽绕脖,脖下有结纽,腰部用长纽系紧。天武天皇十三年规定,这个样子是特别的集会日样子,平时是襴、结纽、长纽穿衣人自由决定。
上衣之下叠穿袖幅宽,身长稍长的下着,穿着带褶的襴。下着的颜色画着白色和缥色(淡青)。
男性穿褌,女性穿裳。有红色、绿色、白色的竖緂和缥色,裳下有细褶。这种褶是裳下摆的装饰褶,还是另一件的带褶的褶痕,还不能断定。
穿着法是所谓的左衽,右身覆盖左身的形式,可以说是元正天皇养老三年(719)的所有人右衽令相对更早。
另外,这一年制定了妇女衣服样式,在这张图中,除了男女褌和裳的差异外,上衣完全相同,所以被认为是这年之前。
上衣的颜色为绿色、红色、黄色、白色,不是持统天皇四年(690年)制定的黑紫、红紫、绯、深绿、浅绿、深縹、浅縹。当然,上位的颜色黑紫、红紫没被作为守墓人描绘是理所当然的,白、黄是无位的人吗?从排列的位置和裳的颜色来看,也不太像这样。持统天皇七年(693)命令天下百姓穿黄色衣服,所以应该是之前吧。
朱鸟元年命令男性穿胫裳,这里没有。
持统天皇四年记载绮带白袴上下通用,图中的男性白袴是作为比较下位的人,理解为从以前就被使用。至今为止不能断定的天武、持统朝被解释说明是在服装史研究上极大的喜悦。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原文
https://costume.iz2.or.jp/costume/3.html

·[奈良时代]根据养老衣服令的命妇礼服


根据养老衣服令的四位命妇,即女官礼服,头发是带有金银珠玉装饰的宝髻,化妆是白粉,颊红、贴花子在眉间,涂上红胭脂、绿点点缀,衣是四位相应的深绯大袖叠穿同色内衣。裙是苏芳、浅紫、深绿、浅绿渐变的緂 ,带有纐纈交织纹样。裙下带是浅縹褶,系纰带,穿锦襪舃(鼻高沓)。衣服令没有进一步规定,肩上披领巾[比礼]。


1宝髻
2钗子
3花鈿(眉間以及唇的両側画朱、藍等妆容、所谓的花子)
4衣(大袖)
5内衣(小袖)
6裙
7紕帯
8領巾(比礼)
·颁布养老律令,确立服制大纲
根据天武天皇意图改革,持统、文武继承,推进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建设。这也变成了接受中国唐朝文化、制度的热情,看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律令的颁布。新规则大幅接受唐朝制度,此后,以官名、位号命名。

「续日本记」记载翌年大宝二年正月的朝贺亲王及大纳言以上根据这制度首次穿礼服,诸王、诸臣以下穿朝服。
文武天皇青年驾崩,母亲元明天皇即位,其和铜三年(710),迁都到新式中国风建造的平城京(奈良),所谓的奈良时代开始。接着,文武天皇的姐姐元正天皇即位,修改现在的大宝律令,新令在养老二年(718)颁布。这是今天传统的传承,被称为所谓的“养老律令”。
这养老二年的第二年养老三年,服装史上最大的问题“右衽令”命令天下所有人,即包括百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立刻所有人都穿右衽。平安时代建造的神像中也能看到还是左衽的东西等,彻底贯彻还需要时间。
另外,这一年首次制定了妇女衣服的样子。这意味着男女的服装一直以来都没有特别的变化。只是,男女的差异是男穿褌,女穿裳的差异而已,已经如推古、天武、持统服制所示,上衣的穿法没有变化。
从此以后,规定男性朝服和普通人使用制服看到圆领,而女性垂领的形制,一直以来女性的裳在上衣下穿着,由于唐风规定上衣之上穿裳。
但是,这养老衣服令也暂时没有施行,一如旧样,圣武天皇天平二年(730)写道“从今以后,天下妇女,旧衣服改用新样”,之后进一步,孝谦天皇天平宝字元年(757)也下令“自令以后,应该最好依照新令”。完全使用新的养老律令需要年数。
·礼服、朝服、制服的差异和根据官位规定颜色
服制是亲王、诸王以及诸臣五位以上,特别临时举行的大祭,天皇一世一代的大尝会和元旦使用“礼服”,亲王、诸王、诸臣有位人士平常出仕使用“朝服”,无位人士参朝时使用“制服”三种,以上的男子制度为准,内亲王、女王、内命妇礼服、朝服规定、宫人、五位以上的女子、无位庶民女子与男子相同,存在制服制度。
只是和男子尤其不同的地方是,有丈夫的女子,可以按照丈夫的位阶享受待遇。女子自身有地位的人被称为“内命妇”按照丈夫位阶享受待遇的人被称为“外命妇”。另外,五位以上的女子,除了父亲的朝服颜色以外,可以使用以下颜色。在这一点上,女子除了自己获得的地位外,还赋予丈夫和父亲的官位身份的这种想法可以说至今还存在。
男子有文官、武官之别,女子没有。
这种礼服是模仿唐朝严仪制,可以追溯到比唐朝更古老的汉代,甚至是周代的制度,衣男女都是垂领。朝服、制服男子是圆领,女子是垂领。圆领制是接受了北方胡族的制度,南北朝时代的北朝风,受到隋朝的影响。
衣的颜色因官位而异。即亲王、内亲王一品到四品以及王、女王、诸臣、内命妇一位是深紫。王、女王二位至五位及诸臣,内命妇二、三位是浅紫。诸臣,内命妇四位是深绯,相应的五位是浅绯,六位是深绿,七位是浅绿,八位是深縹,初位是浅缥,无位是黄色,家人,奴婢是橡,墨衣,女子有位的宫人是深绿,以下允许自由使用,无位宫人与普通庶民一样使用黄色。
女子穿礼服时结发叫做"宝髻"戴金银珠玉发饰,这是在头顶上束高髻,根据位分其形状也不同。女子穿朝服时不束宝髻,添加“义髻",不戴发饰。

正仓院御物鸟毛立女屏风。
因为贴着日本产的山鸟羽毛,所以被认为是奈良时代的日本制造。展示当时代妇人装扮的东西。
脸上扑白粉、涂颊红、染黑牙、眉是“蛾眉”、眉峰粗眉尾细的形式像桥一样、画新月形等各种画法,还有眉间和唇外侧点上红和蓝点。这个叫花子,或者“花钿”。模仿了唐朝的风俗。
女子礼服的衣是大袖,身和袖窄,袖端成曲线。后来也被称为“长袂”。这种大袖之下似乎穿着筒袖的内衣。“纰带”有缘取的带系在前面。三位以上是苏芳和深紫,四、五位是浅紫和深绿。裙纏褶在腰以下,一起穿像短裙一样。褶是女王以上是浅绿,内命妇以下是浅縹,裙是内命妇一位以上是苏芳,深浅紫,绿緂纐纈,内命妇二、三位以下是苏芳、浅紫、深浅绿纐纈,穿舄,内亲王、女王、内命妇一位是绿色, 舄上附金银装饰,内命妇五位以上是鸟舄附银饰。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原文
https://costume.iz2.or.jp/costume/1.html
weibo 五月雨五月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