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户时代前期】【江户后期】公家女子正装【近代】皇族女子盛装

2022-05-01 02:06 作者:四五言  | 我要投稿

【江户时代前期】正装的公家女子 

 

平安时代中期以来女官的正式装俗称“十二单”。应仁大乱后,规制不明,产生了特别的形态。即从桃山时代前后到天保14年(1843年),平安朝的裳再兴为止的样子,裳使用了唐衣和共裂的刺绣悬(掛)带,没有小腰。引腰的处理今天也完全不明白。另外,这裳下被称为纐纈裳的二幅颁布制作的共计四幅的裳。这种纐纈裳在享保7年(1722)的御再兴女房装束时被废除了。 

 

纐纈裳是旧词,实际情况被证实的是残留在京都灵鉴寺的后水尾天皇中宫和子的遗物最悠久。这个纹样不是实际的纐纈,而是用﨟纈拔白而成的驹刺绣。另外,伊势神宫的御神宝也受到四幅形式的传统。 

 

唐衣下是表着,和平安时代不同,打衣在袿下。袿被称作“五衣”,五件叠穿,衽里放棉。打衣下是单。红色打袴叠穿红精好袴,扇是有漂亮绘纹样的桧扇(大翳、衵扇)、持帖纸。发型是垂发梳成玉髢,装饰平额,钗子,栉。这三种装饰也叫作“oshiyashi”。这是桃山、江户前期的样子,到了江户后期,发型变成了鬓角突出的的“大垂发”。这张图是后水尾天皇中宫和子的遗物复原品,第一次在这里穿着展示。充满了重量感。 

 

1平额 

2钗子(三支) 

3櫛 

4作眉 

5悬(掛)带 

6唐衣 

7表着 

8五衣 

9打衣 

10单 

11红袴 

12裳 

13裳的大腰 

14裳的引腰 

15纐纈裳 

16唐衣的发置 

17绘元结 

18红 

19小鬢先 

20長髢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关注一下 尽知天下

【江户时代后期】正装的公家女子 

 

平安时代中期以来女官的隆重正装,俗称十二单。应仁大乱后,规制不明,产生了特别的形态,到江户前期,这个样子一直持续到享保7年(1722)的御再兴女子装束,之后,天明时期在京都町众中流行鬢突,所谓的“灯笼鬓”融入了宫中样式,形成了“大垂发”,大垂发梳成玉髢,装饰平额、钗子、櫛。这三种装饰也叫作“御奢侈”。裳使用唐衣和共裂的刺绣懸(挂)带,没有小腰。引腰的处理今天也完全不明白。唐衣下是表着,和平安时代不同,打衣是在袿下。袿被称为“五衣”,五层叠穿,裾和衽加入棉花。打衣下是单。穿红袴,扇是有美丽绘纹样的桧扇(衵扇•大翳)、持帖纸。这里展示的是天明时期到天保14年(1843)平安朝的裳再兴为止的样子。 

 

1大垂发 

2平额 

3钗子 三支 

4櫛 一支 

5玉髢 

6唐衣 

7表着 

8五衣 

9打衣 

10单 

11红袴 

12悬(掛)带的裳 

13悬(掛)带 

14悬(掛)带的裳引腰 

15檜扇 衵扇 大翳 

16绘元结 

17長髢 

18唐衣的发置 

19贴纸 

20裳的大腰 

21红 

22小鬓先 

 weibo 五月雨五月病

关注一下 尽知天下

【近代】皇族女子盛装 

 

即位礼时,皇后陛下登上御帐台时,以这种形式的御盛装,所谓“御五衣,御唐衣,御裳”。其面前列立的皇族妃,后方侍立的女官服装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不加敬称“お”“おん”。 

 

服(白小袖)上系上长袴,在上面叠穿单、五衣、打衣、表着、唐衣、裳。女仪的服色总体上有喜好,有时也会变化,所以不一定一致。这俗称十二单,这里仅仅是其形状的例示。 

 

发型是大垂发,江户后期以来的形式。 

 

皇后、皇族唐衣,表着都是二陪织,颜色是白色、红色、蓝色最贵重,打衣也使用菱纹等文。这种形式的御装束是即位礼当天紫宸殿的仪式、即位礼以及大尝祭后神宫的亲谒仪式上也穿着。 

 

皇后的御服还有其他帛御服,这是在大礼时,即位礼当天贤所大前的仪式及大尝祭大上使用。 

 

另外,有御五衣、御小袿、御御长袴。这是最常用的,大礼时,宫中三殿有期日奉告仪式,即位礼后一日贤所御神乐仪式,从京都还幸后在贤所神乐仪式以及皇灵殿神殿新谒仪式为首,全年惯例的大祭、小祭通用。 

 

1 平额 

2钗子 

3櫛 

4唐衣 

5表着 

6五衣 

7打衣 

8单 

9长袴 

10檜扇 

11裳的小腰 

12大垂发 发型 

13绘元结 

14红 

15小鬓先 

16裳的大腰 

17裳的引腰 

18長髢 

19裳 

http://t.cn/A66BHZ1D[/cp]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关注一下 尽知天下


【江户时代前期】【江户后期】公家女子正装【近代】皇族女子盛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