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母亲奋战(大祖国) 1-4回合
苏联在开局的时候中部战场缺少司令部,部队都陷入了断补状态,部队的防御力只有1,以此来模拟苏军在1941年6月对德军的攻势没有防备。所以在开局德军可以轻松地撕破苏军的防线。

在第一回合之后,德军的战线是这样的,红线是开局苏德国境线,蓝线是德军在第一回合结束后的前线。

顺便说一下我对于补给线的定义,我看其他B站里大祖国的推演都是把设立长度为四个格子以内的补给线理解为在补给源“距离为四”以内可以获得补给。

但我看规则书里对补给线的定义是“一条从补给源或司令部、补给基地开始到某个单位为止的相连的一系列格子”,所以我认为补给线是由格子拼成的。就像这样:

不过因为苏德双方的部队都需要考虑补给线,所以对平衡应该是没什么影响的。
可以看出中央和北方的战况十分顺利,但是在南方都是些战斗力较差的罗马尼亚部队,所以几乎就没怎么推进战线。
第一回合总计歼灭了11支苏军部队,但我方也有两支步兵军因为执行碾压而受损,考虑到德军这边的支援较少,这种损失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苏军在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的集团军送上前线,但机械化军却是有限的,如果苏军在初期损失过多的机械化军的话到了后期向德军发动反攻时就会因为部队机动力不足而没法造成有效的伤害。
最后在管理阶段我把几乎所有除前线以外的部队都换成了机动力更高战斗力较低的战斗群,考虑到战争的初期苏军部队质量较差,所以这样做应该是比较有利的。


这是第二回合结束时的战线:

战线的推进速度没有第一回合那么夸张,但仍然在稳步推进中,苏军中部防线已经被完全摧毁,西方方面军的指挥部被包围。

这一回合歼灭了苏联四支步兵军和七支机械化军。
虽然暂时来说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可以看到苏军似乎想在第聂伯河一线建立防线:

如果苏军成功在第聂伯河集结足够的军队的话,那么可能成功阻挡我军的推进,并且将战斗拖入阵地战。(上一次被拖到冬天,结果德军只能以十分惨重的代价冲破第聂伯河防线。)
我计划让中间的46、47装甲军在下一回合乘着苏军还未建立防线,直接冲过第聂伯河上游。

并且配合北面的部队从奥尔沙突破苏军的防线可以彻底包围苏联第聂伯河一线的所有部队。

如果苏军的中央被突破,那么北方的波罗的海的守军和南方的守军都会又被包围的危险。


蓝色线为第三回合结束时的战线:

位于中央的装甲集群成功突破了苏军第聂伯河的防线,完全粉碎了苏军想要在第聂伯河拖住德军的想法。
并且苏军中央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之间的战线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中部的装甲军可以穿过切尔尼戈夫,直取苏联南方方面军的补给线。

如果能够控制住切尔卡瑟以北、基洛夫格勒、派沃麦斯克(红圈内)这几个铁路枢纽,就可以完全地孤立苏联的南方方面军,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彻底歼灭南方集团军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四回合结束,我军成功地占领了预定目标,苏联南方方面军被彻底孤立!

并且北方也已经突破了第聂伯河上游,并包围了一个集团军。

至此,装甲战斗群的突进使苏联7个军级单位,两个集团军单位被孤立,4个军级单位缺乏补给(如果一个单位按照通常长度的两倍也无法设立补给线,那么这个单位被视作孤立)。
孤立的单位会受到损耗,在夏天有六分之一的概率受到一点伤害。
虽然我军也有两个战斗群孤军深入,但由于还是处于补给线的两倍也就是8格之下,所以并不会受到损耗。

接下来就是游戏的第五回合了,往后苏军的集团军会越来越多,且由于补给问题我军的前进速也不是很快,所以虽然苏联的南方方面军已经被完全包围,中央方面军也岌岌可危,但是苏联仍有可能在第聂伯河的东岸以及布良斯克构筑新的防线。
在一直没有什么关注的列宁格勒方向,由于缺乏机动单位,所以战局陷入了僵持。不过靠着战斗群的5点机动力也可以包抄敌军的后路。

总的来说现在局面还是很有利的,预计可以在冬天来临以前在第聂伯河东岸构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