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特机器人出海,国产协作机器人开始走向国际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提及国产机器人,便一定会有人告诉你“抄袭”、“模仿”、“质量差”等诸如此类的字眼。
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早期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早已进行工业革命并开启机械化作业模式探索的西方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但如今,在国家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工程师红利等多种因素合力影响下,在某些领域,国产机器人不仅扛起了替代进口机器人的大旗,甚至凭借价好性优开始走向国际。
协作机器人行业便是如此。近年来,在国内良好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下,涌现出一批优秀协作机器人企业代表。
成立于2018年的艾利特机器人,创始团队全部来自于北航机器人所,师从王田苗教授,始终保持着技术研发的原始基因。
艾利特机器人自企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技术与产品研发,从底层的操作系统,到嵌入式的硬件软件,再到工艺包与顶端算力等,以及在协作机器人的模组关节技术方面均实现了自主研发。
艾利特机器人凭借产品优秀性能与高性价比在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3C电子、金属加工、家电、电力、新零售等各类应用场景,并与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艾利特机器人凭借过硬技术、高性价比优势还获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全球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浪潮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场对协作机器人需求日渐旺盛,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机器人企业迎来“出海”黄金期。
随海外知名国际展会陆续恢复线下举办,艾利特机器人也抢抓先机,活跃在海外各大展上。
5月24日,艾利特机器人联合意大利授权经销商以及意大利集成商参加全球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元器件领域顶级展会意大利工业自动化系统及元器件展会SPS IPC DRIVES向全球客户以及行业同仁展示协作机器人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作者:陆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