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周末股市:大A风景独好,下周仍将上扬?
外盘纵览
周五(6月17日),欧美股市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13%,标普500指数涨0.22%,纳指涨1.43%。本周,道指跌4.79%,标普500指数跌5.79%,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纳指跌4.78%。
而在欧洲多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后,欧洲股市也不断下挫。
当地时间17日收盘,欧洲STOXX 600指数报403.24点。16日,欧洲STOXX 600指数跌至402.88点,触及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两周来,德国DAX指数已下挫近9%。
除股市外,自欧央行宣布计划在7月加息25个基点后,欧洲债市和汇市均有所下挫。17日,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借贷成本差距(即息差)已从上周的约200个基点升至214个基点,是去年水平的近两倍。意大利10年期公债收益率达3.85%。欧元兑美元汇率报1.0517,比年初水平下挫近8.2%。
再看看亚洲股市,6月17日,亚太股市收盘全线下跌,韩国综合指数跌0.43%,本周跌5.97%。日经225指数跌1.77%,本周跌6.69%。澳洲标普200指数跌1.76%,本周跌6.6%。新西兰NZX50指数跌0.54%,本周跌4.91%。
但A股本周却顽强逆势上涨,周五沪深两市共有2341家公司股价上涨,75家公司股价涨停。
A股为什么这么强
4月底以来,沪深两市行情与海外市场关联度进一步降低。本周,上证指数继续小幅上涨,标普500指数在近4个交易日下跌了6%。
下图是标普和上证指数走势图的对照,可以很明显看出两者的背离来。
同时,外资一直在买买买,北上资金6月累计加仓已近600亿元。6月17日,全天再度大幅净买入91.6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7.4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4.23亿元。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74亿元。
大家不禁要问:大A最近怎么这么强?
简单说说原因,同时依据原因做下展望。
一、欧美股市之前连续防水,导致严重通胀;
老美5月份的8%已经冲破40年记录最高记录,因此不得不超预期加息,刚刚这一次达到史无前例的75个基点,而且下一次可能还是75,这就直接导致美股被投行们坚定看空。
而欧洲以及亚太地区也在跟随老美纷纷加息,这就必然导致其股市进一步走低。
反观我们,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策略,虽然同样受到通胀影响(主要是输入性通胀),但由于之前一直谨慎应用金融工具,没有大肆放水,所以通胀仍然维持在可控范畴;
而近期为了刺激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这种宽松的政策大概率会延续下去,甚至进一步升级,因此会有更多资金流入市场,但由于实体经济仍然难以给人信心,所以应该有不少资金流入股市(个人猜测);
而随着这批官方资金进场,不少半官方、民间资金也跟随进场,导致股市里的资金持续增加,最近连续每日交易量破万亿,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这就是A股强势上涨的根本原因。
二、同时,外资已经在集中卖出,甚至做KONG欧美股市、债市;
高盛追踪的对冲基金周一连续第七天减持美国股票,过去两个交易日的抛售额达到2008年4月跟踪此类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奥(Raymond Dalio)则称,他正避开债务资产较高及面临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的国家。
除股市外,自欧央行宣布计划在7月加息25个基点后,欧洲债市和汇市均有所下挫。17日,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借贷成本差距(即息差)已从上周的约200个基点升至214个基点,是去年水平的近两倍。意大利10年期公债收益率达3.85%。欧元兑美元汇率报1.0517,比年初水平下挫近8.2%。
资本是趋利的,有出就有进,欧美市场的悲观预期,必然会导致更多取到的资金流入A股避险;
北上只是一个明面上的渠道而已,一些一级市场、非官方二级市场的渠道也在暗潮涌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A最近这么强,从4月27日上涨以来,始终没有像样的调整,而且屡次盘中深V拉起的根本原因。
而基于以上原因,只要我们的宽松政策不变,只要欧美市场继续下跌,资金仍然会源源不断的流入A股;
所以我们预期大A市场今年有望迎来难得一见的局面,能否形成大牛市现在还不好说,但短期牛市已经很明显了,而且眼见着这波上涨远未结束。
那么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数据从来不作假,从4月底以来,明显是题材板块引领了这波持续的反弹(反转)行情;
锂矿、汽车、光伏和锂电池指数自4月27日以来,都超过了50%;
无疑,汽车及关联板块是这波行情中最靓的仔,而拥有整车、电池双重身份的比亚迪也成为这波行情中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从目前的资金量和形态来看,汽车整车、锂矿、锂电、汽车配件、汽车服务等板块,以及近期走强的钠电池、HJT电池等板块,都还没有上涨到位;
即便近期会有日线级别的调整,但周线理应还会再次向上。
而其他题材板块,比如光伏、军工、大科技,以及小金属里面的稀土,化工里面的磷化工、氟化工、草甘膦、化工原料等板块,也大都没有拉升到位;
而以猪肉为代表的农林牧渔板块,最近也有抬头迹象,短线走势可能更好;
白酒也有望引领食品、旅游等消费板块继续走强。
总之,由于资金的持续流入,大部分有利好预期的题材板块,都有向上空间。
而反观权重板块,最近券商虽然带动大金融有所拉升,但持续性属实不够好,光大证券周五拉高被砸(不过红塔补位涨停了),都表明资金的持续性差强人气,这也会导致资金不敢进场,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想撤退;
而地产虽然利好不断,但受制于实际销售数据的低迷,近期以来一直没有持续的资金流入,走势也在持续阴跌。
后期仍然不容易有大的改变,即便有资金进场,预计也是短线行为,对大多数散户来说,并不好把握。
要说权重板块中最值得关注的,应该也是受益于通胀的能源板块,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兄弟;
油价近一年来疯狂上涨,要是未来新能源车打败燃油车,油价应该能立头功;
而煤炭一直是国内能源的扛把子,虽然我们最近三年一直在推进新能源,但从效果来看,显然还无法撼动老大的地位。
这几个板块,值得持续关注。
市场上的板块很多,但真正具备持续上涨预期的,而且需要是强烈预期的板块其实比较有限,资金往往是在几类板块中轮动,中间虽然偶尔会有边缘板块风光一把,但往往不具备持续性,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操作重点。
我们应该始终把目光聚焦在资金最充足,利好最明确的板块之上,然后通过高抛低吸,吃足利润;
避免因为频繁切换板块,而导致的追涨杀跌,最终闹个两头空。
说下可转债
周末刚出了个消息:
对“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上市次日起设置20%涨跌幅价格限制;
同时对新参与投资者增设“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量”的准入要求。
这显然是给近期过于火爆的可转债市场降温,新规7月1日起实时,所以可转债市场可能迎来最后的疯狂。
这对股市是好事,因为A股可转债市场每天成交量至少有2000亿,一旦这部分资金回流股市,无疑是个利好。
说回市场
本周市场继续震荡上扬,虽然日线已经临近顶部,但由于抛压不大,所以并没有出现持续的调整。
而且无论从板块还是指数来看,日线以上的较大周期仍然还是向上没有到位的形态,所以即便日线和日内周期出现调整,后面大概率仍会再次拉起。
所以市场应该说短线确实有风险,但风险有限,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近顶部的时候交易难度会显著增加,日内波动幅度和频率都会加大,如果仍然还是追涨杀跌的话,很有可能赚不到什么银子。
所以这段时间更适合减少交易频率,对中线比较把握没到位的板块尝试部分持有,而那些可能日线见顶,且中线可能有较大回调的板块,就不要去吃最后一口肉了。
最后的上涨虽然比较疯狂,但往往也比较难以把握。
下周仍然会有激烈厮杀的多空大战,但我们预期总体方向应该仍然向上。
这一方面是因为日线、2日线等周期的拉升形态还没完全见顶,另一方面近期的调整仍然维持缩量。
所以下周只要不持续持续放量下跌,破位日线等周期的上涨形态,日内调整将不会改变上涨格局。
但下周仍然要保持谨慎的交易策略,有能力的可以短线做做T,毕竟波动幅度大概率会加大,一味持有,不但容易影响收益,而且很容易因为扛不住回撤而半道下车,反倒不如主动高抛低吸,提高持仓舒适度。
但做T是要功底的,对于没有操作把握,或者没有时间盯盘的小伙伴,可以考虑适度降低仓位,等待即将到来的调整。
然后等调整有较为明确的底部信号,再逐步分批回补仓位。
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学习下做T的技术,无论是做短线的股票,还是中线的基金(主要是ETF基金),做T都会是一个你自己能掌控的有效工具。
而且要明白做T的周期,和股票的买卖是不同的,通常周期会更小一些,一般是在日内15~60分钟寻找顶底形态来操作;
这主要是因为资金往往不给持续调整的机会就再次拉起,如果大家一直等待日线有调整到位形态再进场,往往会错失拉升的机会;
所以小伙伴们需要学会在日内寻找短线进场点,15~60分钟的缩量ABC底部,往往就是一个不错的短线进场机会。
比如周五,不少板块都在15 30分钟底ABC底部拉起,此时就是不错的加仓做T机会;
进场后,如果拉起不够持续,逢高减仓就好,但如果能够放量拉起,有可能你就抓到了一波短中线的启动点。
这种方法对于强势板块往往更为实用,因为这类板块往往不会给充分的调整机会。
市场总是会善待有准备的人,不会因为你是业余玩家,就给你降低难度,如果你想在市场中持续稳定获利,就必须比别人更强。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下周盘中我们会继续和大家继续实时分析,大家可以到我们的主页观看每30分钟一次的实时解盘,周末愉快,大家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