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实况足球》

我知道这游戏以前叫《胜利十一人》,现在叫《职业进化足球》,但我还是习惯叫它《实况足球》。因为这是一个传统,一个信仰,一个从小到大磨灭不去的印记。20年来,《实况足球》和我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码下这些文字,去祭奠一下回不去的过去。
事情要从我们小学的运动会开始说起,小学五年级的我们正处于正太的状态,学校召开运动会了,本着要给集体带来巨大荣誉的心态参加了预赛的比赛,和别的几个班级同学争取出线名额,上午出线后,才能参加下午决赛圈的比赛。我记得我参加的项目是跳远。为了这个,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都从工地打的地桩上跳着过去,直到被工地人发现把我臭骂一顿为止,但我依然是充满了信心,我们班最漂亮那个女生是啦啦队的主要队员,我如果能取得成绩她肯定能看的到,我高大的形象就在她心里马上树立起来了。想到这里我掖了一下愈发难受的裆部,满心欢喜的跑到学校。
结果第一轮我就淘汰了,参加败者组复活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甚至都没有给我背后有号码的那个牌牌。
淘汰后,我一个人坐在操场旁边的台阶上,我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干这个,我运动神经是不是很差,然后我们班一个天天被我欺负的家伙背着号码牌从我旁边跑过,准备参加一下轮复赛的时候,我心灰意冷。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学校门口我碰到老汤,老汤看到我,跟我说,走吧,下午不上课,我们去打游戏去。
我说,打什么游戏?
老汤说,“实况”啊。
我说,不打,我不看足球。
老汤说,我请你哎。
我说,走吧,去哪里打。
然后我就人生第一次进了包机房。

那个时候的包机房和后来一个PS一个电视的还不一样,老板心灵手巧,用街机的框体改造了一下,把PS放进去,外面露出两个手柄,屏幕就还是街机的屏幕。按照小时收费,一个人打一个小时2块,2个人打3块。老板都不用换碟,10个人里9个人在打实况。老汤跑到老板那里,从口袋掏半天掏出5块钱的巨款,和老板讨价还价,说2个人玩2小时给你5块你不亏啥啥的,老板也豪气,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人,他们吵了有5分钟,最后也嘟嘟囔囔的给我们开了机。
开机后,老汤一脸的兴奋,说别按暂停,咱把开头动画看了,然后一堆我不认识的球员一个一个的出现了,在场上各种配合和射门,还没射进去。机器里还放出了主题曲,但在吵杂的包机房里也听不大清楚,老汤看起来是听懂了,最后一句还跟着吼了一声“we will we will f**k you!”
进了画面选择球队,老汤说,我们对打你练练,练好了跟我一起打联赛,你选个强队。
我说,选强队那我选中国队吧。
老汤说,那我选个弱点的吧。
他选的哪个国家我也不认识,反正上半身黄的下半身蓝的。
然后老汤说,你手上几个键,上下左右的意思就是上下左右,叉是传球,三角是传球,圈是传球,方框是射门,好了开始吧。
2个小时,5块钱的战斗,我不清楚我有没有拿过球,有没有传过球,有没有搞清楚这三个键都是传球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但这星星之火,撩起了我内心的草原,我们班最漂亮女生下午当啦啦队我都没有去看,她私下承诺我的漂亮裙子穿没穿来我也不知道,但我似乎找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实况”这个东西,可以研究一下的。

转眼到了初中,家长不用再接送上下学了,我们下课后的课余时间也慢慢变多了。下课后去包机房也成为每天眼神交流的约定:放学的在中学校门口碰到老汤和老李,互相对视,头向某个方向一甩,就知道想去干嘛,互相露出邪恶的微笑。我们三人结伴而行,本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实况”的心跑到包机房。
老汤跑到老板那里说,老规矩啊5块钱2小时。
然后转过头来对我说,今天你付钱啊,然后一屁股坐到1P的座位上。
我和老板都是一脸的无奈。
老规矩是老李和老汤上半场,我拿个板凳坐后面看着,如果上半场他们大幅度领先了,老李下来换我打,我再逐渐磨练我的技术,那段时间是我技术增长最快的时间。多年后,我语重心长的和老汤说,其实,叉是传球没错,但圈是大传,三角是直塞传球。
当然每天5块钱的开销,对我们来说是个问题,虽然摊到每个人头上每天不到2块,早饭钱正好够用,反正我们也知道长期不吃早饭影响我们的发育。我爹还曾看了报纸说父母在家做早饭更有营养,萌发准备早起给我做早饭的冲动,被我及时遏制住。
而且有的时候早上是真饿了,没办法去买了两个包子吃,吃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堕落。但这也没有影响到我们对实况的热情。在网吧出来之前,包机房就一直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每天放学后不成文的约定花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金钱。
打“实况”的时间长了,慢慢对各个球员的类型和特点有所掌握,我们还挖掘出来很多未来之星球员,当时老李就挖掘了在皮亚琴察还未成名的马特拉齐,多年后谈到这个事还沾沾自喜,觉得马特拉齐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靠他当年的提拔。
我们练习过人,练习大力抽射,中场吊射,练习经典的one-two。我还是坚持使用我心中最强球队中国队,当时中国队有个叫曲波的,速度19,最高数值了,和当时如日中天的大罗纳尔多速度一样快,靠曲波一个人的发挥我打败了无数次国际强队,在我心目中曲波就是中国队的马拉多纳,靠一个人赢下一场比赛,甚至晃过前锋,晃过中场,晃过后卫,假射晃倒门将,最后把球打在门柱上。

2001年的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在包机房对战,我和老李打的正欢,老汤兴冲冲跑过来,说走,跟我去一个地方,带你们看个好东西。我和老李放下手柄,跟着老汤九曲十八弯的绕到一个很隐蔽的地方,一个小房子里居然开了一个新的包机房,里面人头攒动,大家都围着一台电视,电视旁边一个竖着放着黑色机器,很是嚣张,电视里虽然放的也是《实况足球》,但感觉不一样,图像画面和之前我们玩的不是一回事。我来劲了,凑上去看,这个时候曼联队犯规了,贝克汉姆铲倒了罗伯特·卡洛斯,镜头拉近了给贝克汉姆一个特写镜头,全场人员都惊呼了,做的太像了,两个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鼻子下面居然还有个嘴。
我就呆呆看着屏幕,他们玩的是《PES 5》,所有的镜头在我看来就和真的一样,一点都不像是游戏,玩的两个人明显无法适应从PS1时代转到PS2时代引擎的变化,打完后连连说不习惯不习惯。我就呆呆看了好久,前面等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想试一试新主机新游戏的感觉,等到很迟,不得不回去了,我们才缓缓离开了包机房。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还是继续打着PS1的实况,原因很简单,那家老板收我们5块钱一个小时,还老是有人排队。虽然一直没有玩到,但第一次看到PS2画面对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印象中足球游戏已经做到极致了,再好也就是这样子了,虽然很难玩到,但一直心有所往。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世界杯,我也上了高中了。
2002年日韩世界杯,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的决赛圈,举国欢腾,国内足球气氛空前高涨,这股热潮也带动着玩足球的包机房到处开花,我们惊喜的发现学校周围分别开了好几家新的包机房,一改之前街机改造的状态,都是一个电视柜连一个电视柜,电视柜下面放的都是PS2,小的包机房有4、5台,大的有10多台。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们的政治老师上课真的不全都是胡说八道,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就会出现恶性竞争,高贵的PS2包机房老板们纷纷下调价格,基本回落到了PS1的价格。所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PS2时代。

高中学校有的是可以让学生上晚自习的,由于高中上课时间很长,我们下课的时候已经6点了,所以没有办法下课后再去包机房,所以我们都和学校说我晚上不到学校上晚自习,回家学习。回家和父母说我晚上在学校上晚自习。就这段时间骗出来的空档期去包机房打实况。
高中开始的年代也是《传奇》等网游大行其道的年代,网吧的阵势更加浩大。不过我对此类游戏一直兴趣不大,基本游戏热情都消耗在《实况足球》上面,很少去网吧。爹妈也有跑到学校去检查的情况,但因为他们比较狭隘地认为我不在家也不在学校的时候肯定跑去网吧了,他们就开始地毯式搜索网吧,结果高中这几年,并没有在网吧中找到过我。我晚上回来的时候问我去哪里了,我拿出准备好的试卷册,说我到住校同学的寝室去看书了。由于一直缺乏证据,他们一直也都没有说什么。
由于存在这些保护措施,高中的晚自习几乎都贡献给了《实况足球》。除了我们三个人,高中认识的老刘也加入了我们的阵营,可惜那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技术也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
我们中语文成绩最好的老李告诉我们一个成语叫狡兔三窟,我们就养成了定期换包机房打游戏的习惯。这样一来记忆卡就不能用一个老板的,于是我们就托人在外面给我们带了一个PS2的记忆卡,每天晚上打完之后就把记忆卡拔出来放在书包里,就像把整个世界都放在书包里一样。
我和老刘后来一起玩的比较多,我们不愿意和他配合打联赛,主要是他技术太烂:让他跑位就越位,让他传球他射门,他还用后卫马赛回转过人家前锋被人把球断了,我们控制别的后卫都懒得抢球,让对方射门把球打进。不过对战的时候大家都乐意和他玩,因为他谁都赢不了,就这样也能和我们玩三年,三年都没有赢过我们一场,他也能坚持的下来,我们也是十分的佩服他。我的辉煌战绩,打成两位数比分啊,门将过全场把球打进啊,60米开外射门把球打进啊,都是在这哥们身上实现的,因为有了他,我们创造了无数难忘的经典比赛镜头。
不过贪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高三的高考失利可能是一次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家考得都不好,我也仅仅以不到300分的差距和清华失之交臂。我第一次感觉到游戏对我的影响,对我前途的影响是巨大的,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过的浑浑噩噩,感觉我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失败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甚至“实况”都不愿意去打。幸亏父母还没有放弃我,给了我再复读一次的机会,于是我进入了高四的生活。
老汤和老李都成为大学生,去往别的城市,老刘选择了复读,而且和我一个班,新到的班级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我把我书包放在我的书桌上,隔壁桌子上已经有人放了书和别的东西,其中有一份《体坛周报》和《足球俱乐部》的杂志,我拿起杂志翻了一下,一个满身大汗穿着球衣球鞋的小子冲进教室,拿起抽屉里的矿泉水一顿猛灌,然后把鞋脱下来,脚搭在我的座位上。
我说,我们以后是同桌了,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他站起来,背对着我,然后让我看他背后球衣上的文字。
齐达内。
他说,对,我叫齐达内。
当然他不叫齐达内,他的偶像是齐达内,但他非常喜欢足球和齐达内,而且也是个“实况”玩家!
一个技术不错的实况玩家!
当然我发过誓,我这年是要学习的,不管怎么样的诱惑我都不会去管,学习是我的第一要务。
齐达内性格比较开朗,虽然也是第一年发挥失常,但底子不差,他也不准备花太多时间看书,保证第二年考试正常发挥即可。他高中“实况”也没有少玩,补习班期间当然不能少了“实况”。我们相互熟悉之后,他告诉我,学习不能老这么学,没有效果是没有用的,而且要劳逸结合等等,在他的推荐下,我们一起制定了我的学习计划表。
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计划表的和之前的最大变化,就是我要从以前的每天都去打实况,转变成每隔一天去打一次实况。
这个折中的方案我们都表示很满意。

定好计划就要看执行,新学期新气象,一甩往日的晦气,我们新开了一个存档,重新打联赛,两个技术接近的人打联赛的感觉是最好的,而且我们思路风格也很像,打起来水******融,灵肉合一,齐达内打联赛开存档必选皇马,因为齐达内在皇马,所以齐达内就控制着齐达内在皇马组织和控制,我更多的在前场控制劳尔和罗纳尔多完成致命的击杀。后来强队打的没意思了,打到每年五冠王第二十个赛季的时候,我和齐达内说,要不我们还个穷点的队玩玩吧。
再次开存档,我们选择了大连实德,当时在国内少数能拿得出手的俱乐部,《PES 8》是有自由选择球队组织联赛的,我们把世界上最强的20个球队在一起,和我们的初始球员平均能力不超过70的人在一起组织了一个联赛,开启了这个游戏的地狱难度。
我们之间出现的最多的情况就是,第一天我们在教室,撕一张数字练习册的纸,画个球场,写上我们要去买的球员的名字,并画在相应的位置上,哪些球员是能力强但是价格不高的。我们不像以前那样买人用钱无度,只买贵的不选对的,性价比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这个人可能只有一个冲刺能力好,别的能力都没法看,我们就买,便宜,只让他去做一下边路冲刺的事情,传球给前方的卡斯特罗,把球打进。
卡斯特罗是我们队里唯一一个有相对比较好能力的前锋,全队一半以上的进球都由他包办。因为他的出色表现,终于被豪门报出了高价,卖还是不卖,我们在第二天的晚自习一边学习一边揣测。最后的决定还是卖了,卖掉卡斯特罗,我们引进了巨星级的球员阿德里亚诺,当然这也差点导致了我们的财政出现赤字。
随后,卡恩退役,马尔蒂尼退役,斯塔姆退役,重新转生回来的巨星球员们都回到了16、7岁,在自由转会的名单里躺着,我们像宝一样一分钱不花的领回球员,仔细呵护培养,今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终于在我们周全的精打细算之下,第4个赛季,我们终于获得了联赛的冠军。
有钱有名气了,我们清除一批队里能力比较差的球员,开始打造我们想象中的银河战舰。而在买不买齐达内的问题上,我和齐达内产生了分歧。
我们有资本的时候齐达内已经36岁了,退役可能就在下个赛季,但齐达内坚持要买齐达内,我从球队CEO的角度考虑,认为花4000万买个马上就要退役的球员是不合理的,晚上一起打的时候,到了交易期,我坚持不买,他坚持要买,最后没有熬过我,并没有去买,转会期也结束了。
然后齐达内消失了两天,上课也没有来,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也没有管他。第三天晚上,他出现在教室,把正准备好好看书的我硬拉到了包机房。
他得意的把记忆卡插到机器,给我看存档,他花两天时间硬打了一个赛季,拿了冠军,并到了转会时间,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齐达内,已经37岁的齐达内。
我说,这个存档你打吧,我不玩了,你都没有把我的决定放在眼里,买个废人回来干嘛。
齐达内说,你不准说齐达内是废人。
然后我离开了包机房,回去看书。齐达内一个人在包机房继续打他的联赛。
那时候是5月,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
5月我真的没有再打联赛,一直紧张的备战高考,齐达内还是我同桌,我们还是会说说考试的问题,但“实况”说的很少。
6月上旬高考,紧张的2天度过后,接下来是更紧张的等分数时间。
6月下旬,我打了三次查分号码确认了我的高考分数,然后告诉我自己,这不是梦,虽然不是清华,但我考上了,比上年高考多了120多分,老师说这是个很高的加分了。
齐达内没有考上他理想的大学,他和第一年一样发挥有些失常,一本的水平上了二本。
后来暑假期间我去他家,他买了电脑,我们还是一样玩实况,玩了几天几夜,一直玩到不愿意再碰手柄为止。
大学的时候我们见过几次面,互有联系方式,后就再没有见过,偶尔过年过节还有寒暄。

我打“实况”那么多年,没有打过正版,我觉得是要还债的时候了。2016年我买了PS4,买的第一张游戏光碟是《PES 2016》。《FIFA》最近几年的呼声越来越盖过《PES》,我不想换阵营,这不仅仅是游戏质量的问题,《PES》陪伴我的那段时光,是《FIFA》不能比拟的。
时至今日,《PES》还是我电脑和PS4中永远占有一席之位的游戏,偶尔会踢上几局,看着快做的和真的一样的C罗、内马尔、梅西,我内心没有波澜,他们怎么也比不过我买下的因扎吉、赫莱布、斯塔姆,海皮亚、杰拉德、维埃里、巴蒂斯图塔们。他们比不过,就是比不过。
联赛的球员们到了36,7岁可以重生到16岁,重新加入联赛,但我们不可以,我们不能再回到16岁那个年纪,奔跑着战斗着,痛并快乐着。
我依稀还记得那首歌,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犹如老汤在包机房吼出来的那声在我心中回荡。
这就是我和《实况足球》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