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美术馆呈现艺术家冯峰个展“火车、世界、保持微笑”
展览将呈现艺术家 30多年来在广东学习、工作、生活的个人经历和创作,从电饭煲、方便面、缝纫机、家具等深入挖掘消费社会的特定研究。
巽美术馆于2021年7月24日至10月10日期间,呈现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对“消费主义”的讨论最代表的艺术家之一的冯峰个展“火车、世界、保持微笑”。
展览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展,在巽美术馆“消费社会”的学术定位下,以美术馆所在地域顺德作为特定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深入挖掘解剖,以此為背景展览也将展出艺术家冯峰30多年来在广东学习、工作、生活的个人经历和创作。
顺德作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前沿城市,最早具有“消费社会”的形态。它出产遍布世界各地的家用电器,大到空调、冰箱,小到热水器、电饭煲。顺德制造所象征的“中国制造”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它和家庭紧密连接,有家的地方,便有顺德制造,有顺德制造的地方,就希冀着家庭的幸福与快乐。有着百万华侨的顺德,在更早的历史中便向世界输出劳力、人群和家庭。顺德人在明清时期就开始下南洋,去印度,清末、民国去往美国西部的淘金,香港、东南亚遍布着顺德女工。如今,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全球化语境中,处处有顺德人的身影,从武打明星、地产大亨,到百货巨头、金融大佬。顺德人从地方链接世界,人口的迁徙、经济的流动、产品的交易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化输入着新的光荣与梦想,欲望与生活。
没有比在顺德讨论消费主义、全球化流动更合适的城市了。它既是讨论问题的最佳场域,又是形成问题的源头之一。巽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一直深入研究“消费主义”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密切关系,正如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社会”中,处处都是人被“关切”包围的表象,究其实质却是人的异化,再进一步探索缘由,则是“消费”中心掩盖下的“生产本位主义”,这一立场阻碍了生产的根本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性的和谐,因而需要建构全面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关系,符合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新型消费理念。当下,消费社会与全球化包裹着所有人的生活,在物欲裹挟的时代,顺德制造这一生产源头于建构新型消费观念便有了参与及修正的立场。
本次展览以此作为实践实验探索,美术馆开创性地联合当代艺术与本土制造产业来进行在地艺术创作。通过梳理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提炼出他对日常用品和家具的特殊情怀,结合创作的素材与本土产业的关联性,从而促成了这次美术馆、艺术家与本地家具企业的合力创作。艺术家巧妙地将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吸纳到艺术创作系统中,用一系列带有艺术观念的文化意味有机融合到日常家居用品,完成了一次在地生产现象的研究,同时又为普通的商品赋予了内在的艺术精神、文化价值,修正了由“至上”消费带来的无节制生产的弊病,促进生产系统的升级。美术馆生产知识,制造业生产物品,两者合力形成的研究能引导正确消费观念,进而塑造当代消费的价值取向,让人们在“消费社会”的进程中,受到艺术的良性启示而获得更内在对生产、生活、生命关系的理解。巽美术馆承将担起构建这一使命与责任。
这个展览也由此应运而生。冯峰的作品在这座城市,获得了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恰当的背景,一场别具意味的观看。此时此地,“火车、世界、保持微笑”既是冯峰作品的名字,1995年以来个人实践的线索,又像是关于顺德的一段历史和往事的写照,这座城市正在上演的现实传记。
和顺德一样,这个展览从一个电饭煲开始。冯峰为电饭煲、方便面、缝纫机、打毛衣,手绘了新的说明书,它们寓意着在90年代对新生活的理解和向往,人们进入电器化的现代家庭时代。日常用品的变化,重新定义了家庭的含义。流动和迁徙,成了现代社会对于家庭的巨大改变。向往更好的生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精神,使得哪里有经济的发达,哪里就有幸福的生活,成了对全球化进程最好的写照。
全球化加速了地方和世界的联系,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世界的流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带来了不同文化形式和风格的加速混合。人们生活在一个混搭的时代,苹果手机上的APP来自于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技术和经验。人们在清晨分享着日本的吐司,美国的可乐,南美的香蕉,非洲的咖啡豆。在那些号称“地中海风情”和“香榭丽舍大道”的别墅中,新大陆风格、新中式和北欧极简,英伦风情的家具正在加速变异的融合。一天里总几百种不同国家的产品、技术和价值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冯峰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全新作品《火车》即是这段现实的隐喻。这个由混杂风格的家具连成的火车,在这座最大的家具贸易之城,既象征着人群迁徙的工具,也象征了社会速度的飞升。同时,《火车》的生产制作也是与本土家具企业的跨界合作,是一次结合艺术与工艺的“中国制造”,一次艺术家、美术馆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在地实验。
《世界》在顺德再次获得新生,像是一个个家庭合影,记录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族群迁徙和流动。冯峰收集到许多清末、民初的广东民间旧式桌椅,并在桌面上涂上几十个国家的国旗(这些国家拥有华人移民5000人以上)。三折的桌子和三色的国旗有了一次巧合般的相遇。承载着中国家庭信念的温暖饭桌,无疑是聚拢家庭、宗族的纽带,它亦是决策空间,家人共同的记忆。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社会里,中国人在一年四季的饭桌上度过中秋、春节的团聚。如今,这些饭桌早已荒废,落满灰尘,等待着离家的人,给它全新的身份,异国他乡的色彩,顺德人和那些品牌一起走向世界。
流动,不总在遥远的地方发生。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的冯峰每年都要经历,《保持微笑》记录了他历届学生3分钟的微笑。这些年轻人远离家乡,来到广州读书,又在四年后离开,再次踏上人生的旅程。于是,流动也是生命的成长,是一段生活的开始。亦如里尔克诗中,年少的人去往异乡,有些人再也没回过故乡。
如今,新的一波疫情仍在继续,冯峰以“火车、世界、保持微笑”的方式,呈现了个人、家庭与消费主义的历程。我们看到一段更遥远的时空,作品《火车》和《世界》之间的距离,那些百年前的旧式桌椅和如今全新的混搭家具之间的时空,发生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故事和经验?
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从事艺术创作及艺术教育至今,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任实验艺术系主任,2018年任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曾担任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艺术节艺术总监。
冯峰历年的艺术创作活动尽管涉及绘画、摄影、雕塑、装置、影像、公共艺术、实验设计,以及小说等多种范畴,作品主题一直向着不同领域流转,然而,内在于其作品脉络,则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于常识和权力的怀疑与拆解。“对知识的兴趣一直是冯峰艺术贯穿始终的主题,但这种兴趣与其说来源于掌握知识的愿望,不如说来源于对所有确然性知识的怀疑,来源于某种‘搅局’的冲动,这种冲动从语言与图像关系的课题开始,很快就延伸到对科学分类、知识机制甚至艺术生存的专业边界的怀疑,他也因此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身份:画家、作家、医学爱好者、雕塑家、设计师,以适应这种搅局者的角色。”
冯峰绝不是一位没有争议的艺术家,他常常使用流行符号造成似是而非的戏谑效果,以触及商业传播、法律版权、伦理政治与个人创作权力等方面的模糊地带,从而挑战人们对某一规范观念的认知,并形成公共讨论事件,这也是他一贯延续的关于矛盾性和模糊性的创作研究。
小组由三位成员组成,他们是方迪、嵇昊和金浩钒。三位年轻艺术家都是生长于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新一代深圳人,深圳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父辈眼中“挣钱的地方”,他们围绕着“深圳”这个他们自己的城市用年轻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发声。
独立策展⼈,写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动、六环比五环多⼀环、⼗夜、万丈⾼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代的⼯作⽅法等。
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姜波、厉槟源、刘韡、刘港顺、刘建华、李青、李季、李占洋、牧⼉、⻢轲、⽑焰、琴嘎、秦琦、隋建国、⽯节⼦美术馆、史⾦淞、沈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国、宗宁、政纯办、张玥、赵赵等。
作为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系统中的后起之秀,巽美术馆用艺术表达来探讨与实践社会的关系,通过策展、公共教育等创新的场景体验建立人与艺术的交流,让艺术馆成为一个包容却不失见解和批判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发展,营造当代艺术的新现象。美术馆将努力成为地区性的当代文化艺术标杆,成为中国具有引领性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机构。
展期:2021年7月24日 - 10月10日
时间:每周二到周日11:00 - 20:00
地点:巽美术馆 Duende Art Museum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 1栋105号
媒体垂询:麦凯奇
联系方式:13246614685
电子邮件:info@duendeart.cn
以上内容由深圳艺博会整理发布,详情请关注公众号“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或登录网站:http://www.szart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