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很多人知道答案:在朝堂上江湖中,在丞相蔡京盗魁宋江面前,李逵为啥能比武松混得好?

2022-08-22 18:38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要从梁山一百单八将中选出个性最鲜明的四位好汉,笔者认为应该是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

在整部水浒传中,这四人着墨最多:没有林冲可能就没有晁盖夺位和梁山好汉大聚义,鲁智深是个有大智慧的大块头,打虎英雄武松快意恩仇杀伐果断,黑旋风李逵恶贯满盈,但却被很多人当成了英雄好汉。

林冲然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旦打碎枷锁,就会恢复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英雄本色,金圣叹称其为梁山第一毒人:“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中,林冲曾经是很受太尉高俅重视的,但这种重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讨上司全家的欢心,高衙内不高兴,林冲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林冲的无助和无奈,并不会出现在同为教头的王进心中,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鲁智深一定会一走了之,武松一定会拔刀相向,李逵会作何反应,那就值得读者诸君结合水浒原著来发表高见了。

鲁智深是很受老种经略相公器重的,所以才会被派到渭州当兵马提辖,协助小种经略相公管一些练兵捕盗的事情,这肯定是个肥差。

武松跟阳谷知县的关系似乎不大好,起码在知县大人眼里,武松并不如西门庆可爱——知县对武松是敬重而不亲近。

武松刚进阳谷县,就做了一件老百姓很满意当知县不太乐意的事情:把打虎的一千贯赏钱全分给了猎户。

一千贯赏钱,武松一文没要,知县也一文没捞着,这种事情,宋江是绝对不会做的——他起码要分一半给时文彬。

阳谷知县是一个贪官,他当然知道这一千贯钱送给蔡京,能买到两顶通判官帽,通判的官职,似乎比知县还高一些:“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宋史·卷一百六十七·志第一百二十·职官七》”

阳谷知县用百姓的集资颁发这么重的赏金,为的就是自己能捞点油水,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好淡淡地对武松表示:“既是如此,任从壮士。”

武松想以真本事换取光明前程,这在当年的官场上,并不算明智之举,所以后来跟商人西门庆打官司,尽管有理有据,收了西门庆贿赂的知县却根本就不想帮他伸张正义,弄得武松只好自己动手。

这就是古代官场常态:是非分明的官司,往往是有理的输了,没理的赢了——只有理亏一方才会主动送给通判县令金银。

武松高估了官员的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在官场中是一定吃不开的。

在阳谷县摔了第一个跟头还能面前爬起来,在孟州得罪了张都监和张团练,武松就只能走上不归路了。可怜的武松还把都监张蒙方当成了好人:“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不但阳谷知县和孟州都监不是好鸟,就连那个“小管营”金眼彪施恩,也不是个讲义气的主儿。

明知道武松在刺配恩州牢城的途中会遭遇暗算,施恩并没有召集手下暗中保护,只是送给武松两只熟鹅就“哭着去了”,这一哭,摆明了就是永诀。

武松走投无路落草为寇,从二龙山满心欢喜地跟着鲁智深入伙结拜大哥宋江掌握实权的梁山,武松的日子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跟宋江渐行渐远——在宋江高唱招安论调的时候,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驳,这可彻底得罪了从官府出来的宋押司。

武松肯定没有意识到,朝堂和山寨、高官和大盗本没有差别,人生无处不江湖,江湖之中最讲究的也不是义气。

武松断臂之后,被宋江弃如敝履,而那个恶贯满盈的李逵,则在宋江的庇护下,受封武节将军、镇江润州都统制,可以洋洋得意地坐在衙门里被尊称为“李大人”、“李老爷”了,会不会有人也称其为“恩相”,那还真不好说——“相爷”、“相公”和“太尉”一样,在北宋末年都很不值钱。

李逵并不是不知死活的混不吝,他也有阴险诡诈的一面,从初见宋江到力挺宋江上位,再到撒泼打滚打断武松鲁智深有理有节的反招安行动,都处处可见李逵的黑心机。

李逵早就知道戴宗宴请的是宋江(已经大吵一通了),他去蹭饭,却假装不认识面前这个黑矮子:“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

背后拍的马屁最讨喜,李逵一惊一乍的表演,让宋江心花怒放,前后共掏出八十两银子供李逵挥霍,李逵也保住了宋江的小短腿不放,在梁山菊花酒会上大闹一场后,李逵还当面和“背后”对宋江表忠心:“你怕我敢挣扎?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

李逵最知道什么时候低头服软,也知道怎么讨老大欢心,对比自己强的人,绝不主动招惹,招惹了之后,也赶紧采取补救措施,对公孙胜和浪子燕青,他都是前倨后恭,被打服之后,变得比孙子还乖,但是对韩伯龙和小衙内、歌女、老汉,他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武松遇强则强,一双铁拳专打不明事理的好汉,李逵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一对板斧专砍无辜妇孺。

按理说李逵这种人,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江湖中,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败类,但是现实很残酷:无论是在哪里,李逵都比武松混得好,即使是狡诈如蛇的智多星吴用,也得给李逵三分面子。

拿武松和李逵来对比,结果当然不会令人满意和欣慰,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半壶老酒说的只是宋朝宣和年间的事情,读者诸君会产生怎样的联想,那还是另一回事)。世间常见宋江得势、李逵横行,却很少见像鲁智深武松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

读者诸君环顾四周,也可能会得出自己也不愿意认可的答案:朝堂上和江湖中,蔡京宋江需要的是李逵还是武松?在现实生活中,武松和李逵谁会混得更好?在您身边,是武松多,还是李逵多?遇到李逵那样欺软怕硬擅长抱大腿的狡诈凶徒,又该如何应对?


很多人知道答案:在朝堂上江湖中,在丞相蔡京盗魁宋江面前,李逵为啥能比武松混得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