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青川·西阳沟·20221012 (2)



国内常见种,颜色独特,如图所示。

不常见的萤火虫,与窗萤属相似,但躯干窄得多,触角长度的差异反而不那么明显。幼虫与成虫的产地基本相同,但仍然有可能不是同种。

斑纹较为独特的种类,鞘翅的黑斑形成数个V形条带。

胸部中间有大黑斑,每个鞘翅有7个多边形大黑斑,接近鞘缝的两对黑斑融合,如图所示。食植瓢虫属内相对较常见的一种。

体型较小,Agelasa 属在国内只有一种,取食猕猴桃属植物的叶。头部和鞘翅金绿色(我的闪光灯不太好,照不出来)。胸部横宽,橘黄色。足的颜色较为多变。

黄色,鞘翅红色,小盾片、触角末端、鞘翅边缘在肩部和末端的片段黑色。

本种与 留坝栎潜蛾 B. liubaensis 相似,但本种雌性个体前翅顶端有一个不太明显的白斑,后者则无。

此前在我国大陆地区无记录。体型细长,前翅末端有尾突,极为奇特。

前翅橙色,有不规则白斑,后翅橙色。前翅前缘的白斑较小,中部有大白斑。一般认为,本种与 A. wallengreni 极为相似,后者翅面斑纹多变,部分个体与本种一样中部有大白斑。有关文献的原作者认为,这两个物种色型相似的个体间只能通过比较雄性生殖器形态来辨别。我在观察了他们给出的标本后,认为存在一个(未必稳定的)依靠外形区分的方法:本种翅中部的大白斑绝不排列为一条弧线;A. wallengreni 前翅中部如果出现较大的白斑,这些白斑几乎必定排列为一条连续的弧线。

常见种,以前的资料一般将其称为 甜菜白带野螟。寄主范围广,不局限于甜菜。

斑纹极为抽象的物种,前翅布满了相互平行的锯齿线,体型比近似种略大。

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剑纹夜蛾,幼虫毛被近于毒蛾。


仅见幼虫,其颜色似乎十分多变,黄色、红色、褐色等均有记录。

存疑。图为成虫,黑色,触角基部和前胸有几不可察的蓝色,各足胫节基部浅色。

存疑。触角的颜色十分独特,可能是在模拟姬蜂科,但它显然不是真正的姬蜂。

存疑,拟态蛛蜂的黄褐色种类,触角末端4节黑色。

斑纹独特,稍微有点像美洲的 T. grandis。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叶蜂幼虫都很难找到对应的成虫。

这个科的大多数物种都极其少见,体型粗壮,腹部末端呈钩状。图中个体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颜色如图所示,后腹部第一、二节末端有白色条带。

存疑。与原始描述稍有差异,但似乎在种内变异的范围内,颜色如图所示,前中足基部颜色稍浅于其余部分,产卵器官(产卵管鞘+产卵管)较细且产卵管鞘有毛。

存疑。体型较小的种类,通体黑色,腹部末端有白斑,足的部分关节处颜色稍浅,触角中部带白色。此类姬蜂的触角鞭节较为独特,基部三节细长,此后逐渐短粗,有点像是比较原始的膝状触角。


体型小,足和触角极为细长。颜色多变,从红褐色到黑褐色都有可能。但触角、腹部末端、后足跗节必有浅色区域。

黑色,头部、胸部有如图所示的浅色斑纹,腹部第一节末端有连续或断裂的浅色带,此后各节均有一对白斑。雌雄异形,图为雄性。雌性个体的足呈暗红色。


黄色,触角端部、腹部基部、跗节末端带黑色。成虫捕捉蜘蛛,摘掉蜘蛛所有步足后将活蜘蛛储藏在巢穴内供其幼虫食用。由于此类昆虫的营养级过高,一般比较少见。

存疑。国内似乎没有正式记录,通体黑色,各足跗节的颜色有时稍浅,头部两个触角基之间有一条不太明显的纵沟。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如需问虫,请用私信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后续的修改、增删、合订等将统一发布在我的个人网站:www.liudayadan.com。如需按分类地位查阅,可以考虑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