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申论范文,笔杆子yyds!(三)
人民日报的文章,如果仅仅用来积累金句,实在是太太太太浪费了!
行文结构、逻辑思维、出彩的观点,甚至精准度极高的词汇表达,都值得我们去琢磨。
先学会拆解优秀文案,会拆、会模仿,才有可能会写。
申论的学习就从读范文开始吧~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人民时评《切实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安全感》
祝大家看得开心,学得愉快~
啾咪ヾ(^▽^*)
范文结构:
原文第1段:
作为常见促销手段,打折能够让商品更具性价比,帮助商家吸引客户。如今,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每逢“618”“双11”等节点,相关促销活动打折力度往往较大,既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也促进了社会消费。然而,一些虚假打折现象频频出现,且花样不断翻新。
开篇赏析:
开篇从描述“打折”的现状入手,肯定了“618”、“双11”节点打折活动对消费者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段末话锋一转,指出虚假打折的花样层出不穷。虽未直接言明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但与前半部分的论述进行对比,便知作者想表达的立场。欲抑先扬,是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原文第2段:
标价不实,先涨后降,“大数据杀熟”,在满减优惠等方面藏“猫腻”……从线上到线下,层出不穷的套路令人防不胜防,导致不少消费者中招。有的人被打折所吸引,在完成消费后却发现,促销商品竟比打折前还要贵。虚假打折其实是掩耳盗铃,有关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有损价格诚信、商业诚信,甚至影响社会诚信,危害不可小视。商家采取虚假打折手段,虽能获得短期利润,却终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不利影响:
紧接前段最后一句提及的“虚假打折现象”,本段首句直接列举虚假打折现象的具体事例,承上启下,衔接性很强。紧接着,点明该现象的直接影响——消费者中招,并例举中招的常见套路。
本段后半部分,进一步言明“虚假打折现象”对商家、社会的不利影响:除了商家自身的信誉,更上升到了法律、公序良俗、社会层面。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此类现象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
原文第3段:
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集中整治虚假打折等市场乱象,取得了实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国内消费环境总体表示放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虚假促销的形式日趋隐蔽,新变种不断出现。因此,相应的治理举措也须与时俱进。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经营者在进行价格比较、折价、减价等活动时的具体要求,列举了予以禁止的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现有的解决措施:
本段主要针对前文提及的不良现象,讲述有关部门所做出的努力。
段中引用中消协发布的数据,能够很好地支撑起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虚假促销不断出现新变种,治理举措也在与时俱进,后面紧接事实论证。整个段落非常有说服力,容易令读者信服。
原文第4段:
治理虚假打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深入推进。首先,依法加强惩治力度,对虚假打折等违法经营行为露头就打,提高其违法成本。其次,依法健全严格的“原价”认定,督促商家遵守相关规定,禁止随心所欲虚标价格、进行虚假打折。此外,还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实行行业禁入,推动商家增强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就能维护市场秩序,改善消费体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未来的应对策略:
这段正式提出建议。先给治理虚假打折一事定性:需要久久为功。这也意味着,后续提出的措施均为长久性策略。“首先……其次……此外……”这三个不重复的转折词,分别对应着一项解决措施。我们在写作时,我们也可灵活运用这三个转折词。最后一句话,则是在为本段做总结。
原文第5段:
虚假打折现象侵害消费者切身利益,必须依法予以规范。当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释放消费的力量。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要对虚假打折、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治理。通过依法整治,创造更安心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提振消费者的信心,从而激发购买力、促进消费。同时,在治理过程中,也应尊重和保障商家正当权益。比如,《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了“经营者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故意”等不属于价格欺诈的3类情形。既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避免对商家造成误伤,才能促进公平交易,真正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意义:
此段前半部分重点论述治理虚假打折现象的意义,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不可矫枉过正,以免商家利益受损的观点。本段后半部分为商家进行合理维护,不偏不倚,体现了作者逻辑之严谨,是本文观点的一次小升华。
原文第6段:
打折实质上是一种让利多销、打造口碑、吸引客户的促销手段,绝非价格欺诈。营销打折产品,需要价格诚实、保证质量,否则只能做“一锤子买卖”。在法治更加健全、消费者权利意识更强的今天,专注于改善购物体验,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商家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结尾赏析:
第一句,为“打折”定性,打折≠价格欺诈,可归属于“是什么”的逻辑层次。第二句,讲营销打折的正确做法,可归属于“怎么做”的逻辑层次。第三句,总结升华,论述意义。逻辑层次严密,层层递进。
金句积累:
1.虚假打折其实是掩耳盗铃,有关行为不仅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有损价格诚信、商业诚信,甚至影响社会诚信,危害不可小视。
2.治理虚假打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深入推进。
3.打折实质上是一种让利多销、打造口碑、吸引客户的促销手段,绝非价格欺诈。营销打折产品,需要价格诚实、保证质量,否则只能做“一锤子买卖”。
看完有没有学到一点新东西?
小智在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赞叹:不愧是笔杆子,这文章真带劲!
复工复产绝对是今年公考的大热门,如果考到了这个话题,大家应该就没那么慌啦~
今天就暂时到这儿,下期再见,Bye~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我们的公考资料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