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4.继续探究秦王朝快速灭亡的其他原因
“攻守之势异也”,攻,也就是从孝公开始到嬴政吞并六国,攻取天下,守,就是守住攻取而来的江山。那攻势和守势与是否施行仁义有什么关系呢?贾谊在《过秦论》中篇直接提到:“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翻译:“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国正是在处于攻势时采用了“高诈力”的政策,适合了当时进行军事斗争的需要,所以最终统一了天下。此后,秦国就应该转而采取“贵顺权”的策略以优抚百姓,使之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而秦国没有这样做,所以导致了最后的灭亡。因此,贾谊的观点是:秦亡于——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二)赏析写作特色
引导:我们都知道,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这篇文章虽然不是赋,但语言上却明显带有赋的特色,它讲求铺排渲染,行文多用骈偶,骈散结合,读起来既铿锵有力,又富有变化,错落有韵味。文本分析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吧。
1.夸张手法、对比反衬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秦国与九国力量的对比,被攻一方九国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力量强大,但进攻一方却势单力薄,结果却易攻轻取,作者将攻和被攻的双方向两极强化,夸张对比之,更显气魄,突出中心。
2.同义叠句、气势酣畅
首段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里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此外,写陈涉,“陈涉瓮牗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同写地位低微。以整齐句式叠写一义,一气呵成,气势酣畅。
3.多重排比、气氛热烈
本文中排比句鳞次栉比,语势强烈,为下文议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4.除了整齐的排比句外,本文文句还长短参差,骈散结合,铿锵有力,有富有变化的语言韵味。
(三)结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更替,世事归真亦归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浩浩荡荡五千年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大文化、一种大智慧。惟有善于研读历史者方能得文化滋养,因此,我们要好好地读一读历史,读一读前人优秀的史论,这样方能增人生睿智。
(四)作业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封建王朝,结合史料,分析其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