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男演员的少年感到底有什么用?

2022-02-05 09:12 作者:八卦书虫  | 我要投稿

为了对标题中的问题进行更加准确更加有针对性的讨论,首先给本文中的“少年感”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

1,概念范围:

目前大众意义上所说的“少年感”一般大致涵盖两重意思:

1)外形上的少年感。

2)心态上的少年感。

本文所要谈论的“少年感”专指外形上的“少年感”,心态上的“少年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2,年龄范围: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即已经过了真正少年时期,开始步入青年,甚至中年阶段的男演员身上“少年感”。

那么外形上的少年感又是个什么样呢?

一般大众意义上来说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高,白,瘦,外观年龄明显小于实际年龄,气质干净,眼神清澈。


外形上的少年感很大程度上与男演员的先天条件和自身气质有关,比如,长相清秀,气质斯文的男演员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类型的男演员身上更易产生这种气质。而外形硬朗健硕,荷尔蒙爆棚型的男演员们就相对不易让人产生这方面的感受。

比如是很多人童年记忆的何老师。



比如是很多人童年偶像的苏有朋。


2014年苏有朋导演《左耳》现场照


比如存在于不同年龄段人们童年之中的演员李楠。

22岁饰演87版《红楼梦》茗烟


33岁饰演《还珠格格》小卓子


36岁饰演《康熙王朝》少年康熙


但同时必须也要承认的是外形上的少年感并不是孤立的,说得更加直白一点,男演员外形上的少年感一多半是爹妈给的,比如,身高,体形,五官,面部线条和皮肤,就连眼晴都天生比别人亮一度,这是先天优势。还有一少半是自我养成,比如,气质干净,眼神清澈,这纯粹就是后天问题。


老话讲,相由心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员是个看脸的行业,演员自身的状态和心态往往能从脸上和戏里看出端倪。因此演员也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行业,你一着急,马上就能在脸,气质和表演上体现出来。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常说某某男演员的脸,气质和表演过于油腻。其实本质上来说,这体现的是一个演员的心态问题。简单讲就是急于求成。

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帅哥会让人觉得油腻呢?原因不外乎就是在言谈举止,眼神表情,戏里的表演中过于急切过于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颜值和魅力,超过了适度的范围,以至于让人感觉矫揉造作,甚至生理不适。

而气质干净,眼神清澈这两项少年感的基本特征与油腻可以说是一对相克的反义词,某种程度上说,想要保持少年感,就必须保持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

这种外形上的少年感是有期限的,期限的长短与演员本身的年龄,先天条件,后天保养,气质和心境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外形上的少年感虽然是限定于外形,但与化妆、服装、造型并无决定性的关系,无法人造,无法复制,无法演绎,且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便难以寻回。

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每个类型的演员身上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就像是春兰秋菊各有各的美,“少年感”只是美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标准。有少年感的男演员很好看,但不代表没有少年感的男演员就是油腻,就有心态问题,就不好看不让人着迷。美并不是一件非此即彼的事,美是多样而丰富的。

说到美,男演员的少年感到底美在何处?

有人说这属于东亚文化的扭曲审美观,无论男女都要求冻龄,都要求白瘦幼。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


对美的感受每个人各有不同。

就我个人来说,之所以喜欢有少年感的男演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是一种纯粹又不纯粹的美。

说它纯粹主要是指气质上的干净和心态上的平和。

重点说一下它的不纯粹。

我为什么要在开篇先给少年感的年龄划定一个范围最主要的原因也在于此。

已经过了少年时期,成为青年的男演员身上的这种少年感是一种复合型的美:

他们的身上既有少年人的纯粹,清澈,干净,又有属于青年的成熟,沉稳,理智。

这种纯粹又不纯粹的气质既矛盾又自洽,既对立又调和,所以才让人觉得难得和欣赏。

讨论过了“少年感”的美,接下来回答本文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即,男演员的少年感到底有什么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演员的身上从外在到内在,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他们表演的工具,少年感也不例外,这就是本文为什么要限定于演员这个身份,而非包括所有艺人的原因。

一、戏路更广,更适合一些气质复杂的角色。

以近两年来比较热门,受到广泛关注的两个等待改编的大IP中的男主角为例。

顾漫的《你是我的荣耀》中的男主于途。


于途是一位航天工作者,他出场时正处于人生低谷期,迫于现实的压力、对亲人的爱和责任,让他不得不考虑放弃自己从儿时起就一直追求的理想和事业,从航天设计师转职投行。

原著中,男、女主角高考一别十年后第一次在现实中见面时,女主对于途有这样一段形容:

“乔晶晶也在看着于途,她想,有句话,很流行的,怎么说来着。

哦,好像是——

归来仍是少年。

她在滚滚红尘中奔波名利,而这个人却一如既往,眼神清澈。”

淮上的《破云》中的男主江停:


原著中对江停的外貌和年龄是这样描述的:

“江停天生就有那种特别淡定、稳当的老干部气质,以至于申父以为他级别比严峫还高,少说也得是个支队一把手。

江停分析线索的语调永远四平八稳,不论再凶险紧急的案情,从他口中说出来都异常稳定,听不出一丝火气。

这跟他年轻俊秀的外貌非常不协调——因为严峫认识的上一个拥有这种老干部气质的人,是建宁市公安局一把手吕局长。”

网上关于这两部热门大IP的男主选角的讨论很多。一些同学凭着原著中对两位男主的形容“少年感”,“看不出年龄的年轻”便认为要选两个年轻的男演员来出演,作为原著读者,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种观点。

原因:

1,人物身上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首先是于途,上文中引用原著女主对于途的这句描述的重点并不是这个人物外形上的少年感,而是突出这个人物的心境上的少年感。

作为一个本科金融专业的学霸,于途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为了理想而甘于清贫和寂寞,这个人物的形象是在成熟理性中透着理想主义者的纯粹和坚定,因为内心宁静,才能眼神清亮一如少年。

关于于途选角的分析我在《投资方爸爸看看我,《你是我的荣耀》选角,本书粉有话要说》一文中进行了详细地展开讨论,此处就不过多赘述了。

再看来江停。

从引用的原文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更为复杂,年轻俊秀的相貌与老干部式的气场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一定要把人物的外形与其内在进行联系的话,那么不如说他看不出年龄的少年感来自于他无垢而纯粹的灵魂。

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少年感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年轻好看,他们自身的境遇,学识的积累,人生的阅历,思想的境界才是造成外形上这种富于层次的美感的根本原因,是内在人格的体现,也是岁月的厚爱。

2,必要的年龄感。

于途出场时30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主任设计师。江停出场时33岁,恭州市禁毒总队原第二支队长,一级警督。

从设定上看,这两个人都已经过了生理年龄上的“少年”。正是这种年龄与外形的矛盾设定才形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富于魅力的少年感,因此也需要演员有足够的年龄、阅历来体现符合人物年龄,职业,职务等设定所必须具备的沉稳感和沉淀感。

年轻演员身上的少年感和成熟男性身上的少年感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年龄感可以靠业务能力来弥补,但这种原生状态的成熟男性身上的少年感往往是最不好捕捉和呈现的。同时,演员自身的年龄,外形和气质贴近人物,更有利于理解和塑造角色。

二、年龄感更加灵活,可以胜任年龄跨度更大的角色。

外形上拥有少年感的演员在饰演有一定年龄跨度的角色上更有优势,在剧情需要的情况下,在服化和演技的加持下,既可以饰演少年角色,也可以饰演青年和中年角色,年龄状态转换自然,不会让观众感觉违和出戏。

举个例子,《大江大河》中宋运辉背人民日报这一段戏。


我并没看过这部剧,会看这一段戏是因为逛豆瓣娱乐组时偶然看到一个王凯粉丝的安利帖引用了这一段戏的视频,闲着没事点了进去,然后红着眼圈看完。

仅仅只是知道一个大概剧情背景,没头没尾地就被一段戏所打动,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剧情出色,演员富有感染力的演技打动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的很多长辈都是剧中宋运辉的同龄人,有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自小时起便常听他们讲述那些往事,所以在心境和情绪上几乎马上就被演员带入剧情。

但抛开这几个方面不谈,也必须要承认在这一段表演中饰演宋运辉的演员王凯的外形也确实是比较符合人物的设定,一个一心向学,不肯屈服于命运的倔强执拗的青年形象。







一个演员,尤其是影视剧演员的外形和气质对塑造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外在条件可以更好地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呈现人物。同时影视作品也不同于文学作品,无法用大量的文字进行交代和提示,观众需要通过演员的外形和气质来了解角色的外貌,气质等基本设定。而人物设定正是人物塑造的基石。

如果换一个演技水平相当,但在外形上比王凯更加老成的演员来演这一段戏,那么尽管他的演技同样出色,但对我这个空降剧情的观众来说,则必须要有一个被剧情、演员说服和自我说服的过程:让我相信他就是那个面貌青涩,气质稚嫩的宋运辉。因此哪怕他演技出色,哪怕我对这一段历史很有共情感,但限于外形条件的因素,导致作为观众的我无法做到瞬间入戏。

这一段戏总体来说并不长,入戏所花费的时间会严重影响我的观剧感受,无法像如今这样几乎立刻进入剧情,完全被演员的表演,剧情和人物所感动,至今难忘。

当然,如果换一个长相相对成熟的演员来饰演宋运辉,可以选择两名演员来分别扮演不同年龄段的宋运辉。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剧情本身塑造人物的连续性,观众对演员的更换也需要一个从入戏到出戏到再入戏的适应过程,远不如现在这样由一位演员从青涩一路演到成熟,在剧情上、人物塑造上、表演上、观剧体验上都流畅自然,舒服妥帖

三、对角色的选择面更宽,更有利于挑战一些设定特殊的人物

例如IP改编剧《蓬莱间》中的杨戬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的特殊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只想返回故乡的天外来客虽然辗转地球千年却并未融入人类的生活,更在沉眠百年后与社会严重脱节,他正直、古板、执着、善良、诚挚,像个率真懵懂的小小孩童突然被抛到万丈红尘之中,笨拙而认真地观察着人情冷暖,时常顶着满头问号地学习着人情世故、爱和被爱,正气凛然又严肃真诚地闹着笑话,以致于被女主起了个外号叫“宝宝”。

饰演杨戬的演员季肖冰本人其实已经人过而立,却将这个所谓“面瘫”角色的正、萌、呆、愣的人设属性演绎得可爱鲜活,喜感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一批对他叫着“宝宝”的妈妈粉。

一个身高一米八,三十多岁的大男人被戏中一众角色口口声声叫着“宝宝”,能让观众觉得呆萌可爱,纯真自然,毫不违和,而不是僵尸面瘫,智障白痴,这其中绝大部分原因在于演员对角色用心地揣摩和细腻地表演,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演员自身干净的少年感,清澈的眼神也有助于表现出人物性格设定上近乎于幼儿般不解世事的纯真呆萌,让他可以将这个角色身上的各项属性和一路的成长变化演绎得富有层次感,也充满说服力。

综上,已过年少,拥有少年感的男演员在年龄上属于上得去,下得来,饰演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的角色不违和,饰演符合自己年龄或高于自身年龄的角色,因为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也撑得起来。

他们身上的少年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驾驭外形、性格、身份,年龄等方面的设定上风格特殊,跨度更大,更为复杂,内涵丰富的角色,更深地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使人物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作为观众,我希望男演员们身上这种难得的少年感不仅仅被粉丝们用来吹彩虹屁,更希望它是演员们用来塑造角色,为人物增添魅力的工具,是岁月对一个能静下心来的演员的馈赠,也是对观众的一种美的赠予。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下篇江湖再会。


男演员的少年感到底有什么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