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共和国的高仰角怪兽:一战法军“菲卢克斯”1914型370毫米重型攻城迫击炮

2022-10-16 20:13 作者:女神是天依  | 我要投稿

   19世纪末期,随着火炮在装药方面的不断进步,老式的防御堡垒基本宣告过时,逐渐被混凝土+钢甲构造的半地堡式碉堡取代,再次成为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那些强悍的堡垒让西欧各大军事强国意识到了重型火炮在攻坚战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军舰上不了陆地,飞机刚刚萌芽的时代,大口径重型火炮就是能够摧毁敌军顽固堡垒的唯一技术兵器。于是乎,西欧大国们都开始患上了“重炮狂热病”,已近乎偏执的态度大力开发大口径攻城火炮,包括改装多余的岸防炮和舰炮。

   然而,火炮设计师面临着一个悖论:虽然大口径舰炮不算少,威力也足够可怕,但利用它改装的陆战攻城炮过度复杂和沉重,缺乏机动性。大口径重炮在实施攻击前通常需要进行繁杂的预先准备工作,因为必须将其分解成多个重量足够轻的部件,以便由马队或拖拉机牵引,在提前准备好的阵地中重新组装。但如果重新打造一门新式火炮,那么拆卸、运输和重新组装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而且此时铁路运输行业也有了高速发展,以往只能依赖马匹和车辆运输重型火炮的窘境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眼看盟友和敌人都在打造自己的大口径怪物,作为欧陆一方诸侯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自然也是不逞多让,他们的杰出炮兵军官路易斯·菲卢克斯(Louis.Filloux)在1908年至1912年间就成功设计了一款新式的迫击炮(也可以说是臼炮),法语名称是【Mortier de 370 modèle 1914 Filloux】,意为“菲卢克斯1914型370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炮管是利用多余的340毫米(13英寸)舰炮改装而成,这些舰炮被缩短长度并钻孔扩膛至370毫米口径(15英寸)。该型火炮是典型的组合炮,带有多层钢套,使用中断的螺旋式炮尾,发射单独装填的炮弹和发射药。在装载过程中,炮管角度下降到-6°,炮弹由轨道上的吊车运至迫击炮尾部。

菲卢克斯中校

 

   但事实上,这玩意的设计目的不是攻城迫击炮,而是海防迫击炮。在海岸炮兵的角色中,该炮旨在用大角度发射俯冲炮弹贯穿装甲战舰的甲板,而不是贯穿其侧面的装甲带。在这个任务中,它们将被成组使用,以保护通往港口的航道。火炮底座结构也相当简单,由钢梁制成,钢梁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大空心中心截面的“箱子”,以允许炮管摆出高仰角。反冲系统由一个U形炮架和一个略微倾斜的发射平台组成,U形枪架固定着耳轴,平台两侧各有一个液压缓冲器。当火炮开火时,液压缓冲器减缓了底座的反冲,底座沿射击平台后部的一组倾斜轨道滑动,然后在缓冲器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返回原位。

  为了便于运输,菲卢克斯迫击炮可以放置在能转换轨距的轨道转向架上,这样,在从火车站到发射位置的最后一段行程中,火炮可以在标准轨距轨道和窄轨上长距离移动。这些窄轨也被用来重新移动迫击炮、运送弹药和补给。后来在战争中,开发了可以让迫击炮由牵引车牵引的轮胎。 

   迫击炮分三部分运输:炮管、炮架和底座。每一部分都由悬挂在两个双轴窄轨转向架之间的龙门起重机运输。现场准备工作中最耗时的部分包括挖掘一个大型地坑,将钢制底座放入其中。然后,炮管由龙门起重机组装,龙门起重机在两条平行的60厘米轨距轨道上运行,轨道相距7米(23英尺),垂直于基坑两侧的火线。首先,将底座降低到地坑中并锚固,该平台有几个沉入地下的钢桩,以吸收迫击炮的部分后坐力。接着炮架被带进来,放在底座上并固定在底座上。最后,将9275 千克重的炮管降到炮架上。每个部分虽然沉重,但结构都比较简单。

   具体性能方面,菲卢克斯迫击炮可谓相当nice,该炮口径高达370毫米,但战斗全重不过28吨,而德国一种305毫米口径的同类型大炮都有30吨重,也就是说,菲卢克斯迫击炮在同类中算得上“高机动性”了。此外,该炮可以发射400千克高爆炮弹和540千克高爆炮弹,它们都有超过200公斤的装药,再搭配上82千克的分装发射药,能够轻松飞到10500米外的区域制造大量破坏。由于使用起重机装弹,所以射速蛮快,每三分钟就可以打出一发炮弹。

    虽然法国在战前就开发了一些大口径重型火炮,但法国陆军却得上了该死的“75小姐迷恋症”,再加上过度迷信野外大兵团决战和堑壕防线战术,使得当时的法国陆军根本就不重视大口径火炮。1914年爆发的战争很快就让法国陆军尝到了惨痛的代价,他们所谓的大兵团和精致的堑壕防线在德军各类重型火炮的蹂躏下残破不堪、尸横遍野,而法军此时极度缺乏重炮和德军抗衡,75小姐无论是射程还是破坏力都不可能对德军堑壕造成严重威胁。万般无奈之下,法国陆军想到了菲卢克斯中校设计的370毫米重型岸防迫击炮,于是在1915年搞来了一门并在布尔日试验场进行了实弹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满意。1915年4月,菲卢克斯1914型370毫米重型攻城迫击炮正式投入量产,截止1916年停产时一共制造了10门,还有2套备用部件。

   投产的四个月后,菲卢克斯迫击炮迎来了自己的战斗生涯。1915年8月,四门菲卢克斯迫击炮在香槟地区投入战斗,炮轰了那里的德军阵地,炮击行动持续到1916年2月,就在此时,德军在凡尔登发动了大规模攻势,于是菲卢克斯迫击炮继续在这里参与防御。1916年5月,法国第2集团军试图夺回杜奥蒙堡垒,2门菲卢克斯迫击炮被投入轰炸这座堡垒的行动,不久后又有4门参与了进来。可惜,菲卢克斯迫击炮虽然炮弹爆炸力和射程都算不错,但只有314米/秒的初速让它难以击穿杜奥蒙堡垒,要知道这座堡垒结实到连大贝尔塔重型榴弹炮都奈他不何,虽然法军已经给这种火炮配发了穿甲弹,但破坏力还是有限。1916年6月24日,英法联军为夺取索姆河开始了长达7天的炮火打击,而此战法军同样出动了菲卢克斯迫击炮,并在后面的攻势中配合法军步兵行动。但此后,该型火炮就没有实战记录存世了。

菲卢克斯1914型370毫米重型攻城迫击炮

原产国:法国

服役时间:1915年

总产量:10门

战斗全重:28.6吨

口径:370毫米

炮管长:2960毫米

使用弹重:400-540千克高爆炮弹

发射药当量:82千克

俯仰角:+6° to +65°

横向射界:12°

射速:每三分钟一发

炮口初速:290–318米/秒

最大射程:10500米

第三共和国的高仰角怪兽:一战法军“菲卢克斯”1914型370毫米重型攻城迫击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