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州志·葵花之卷》(13)

2021-07-07 12:39 作者:绚梦幻音  | 我要投稿

【寂寞棋】

  平临君顾西园以他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天启的乱局推了重重一把,因为他直觉地认为辰月教得势对商业是一个坏事。而紫陌君白曼青反辰月的理由则更加正统:他是一个白家人,他要让大胤的势力回到皇族手中。

  天启四公子中,白曼青可能是最温和的,他甚至在辰月处决白家宗祠党七长老前就对辰月表示归顺。以至于白家内部有人称他“事贼如父”,但这个白家最年轻的长老并没有进行反驳,他学习辰月教义,与辰月高层教司相谈,进退合节,与所有那些附庸国教的贵族子弟毫无分别,甚至还要虔诚三分。

  只有义士们知道,紫陌君白曼青的血,从来就没有冷过。

  白曼青,白家最年轻的长老,诗文琴棋都是一时之选,相貌儒雅,谈吐风流,论外貌和学问,都是四公子中最为出众的。但“投靠辰月”这个事实,却让他在帝都风评下跌。虽然大家都知道辰月是国教,所以没有人敢于公开说白曼青投靠辰月是不好的,可是士子们都在疏远这个当年的文坛领袖。

  圣王元年,白曼青十七岁,古伦俄以雷霆之势扫荡阉党,当时的白家宗祠党领袖白师道以为天运在我,在宗祠会议上高兴地说:“国得辰月,犹天降祥瑞也。”,提出借着辰月的清理阉党的机会,把屡遭打压的宗祠党人安插到朝堂空出来的位置里。白曼青却认为宗祠党兴奋得有些太早了。

  白曼青在一次白师道的私下相会中说:“现在阉党已经倒台,我们应该把政令权力交给皇帝,如果我们一定要把持朝政,和阉党有什么区别呢?”白师道说:“这是为了和皇帝背后的辰月相抗衡。”白曼青说:“我听说池塘里的水如果浑浊了,跳下去筛只会扬起更多泥沙,只有从源头注入清水才可以呀。”两个人话不投机,就分开了。

  这些故事被写在白曼青的笔记中,在他死后被史官录入《胤史纪事本末》,用来说明白曼青为何要在之后加入辰月。

  白曼青渐渐不参与宗祠党的会议,并开始与一些士人听讲辰月教义,期后月半,古伦俄就对宗祠党下手,除了白曼青外,宗祠党长老几乎非斩即徙。

  辰月势力如日中天,白曼青就泯然那些信奉辰月的世家子弟之中,并不为人注意了。

  直到圣王七年,白曼青在天启成立了“紫陌文社”,这是以他的封爵为名的一个文社,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去应和,只有几个和白曼青一起学习辰月教义的子弟参与,但很快,他们就面红耳赤地走出来。

  这正是诸侯联军兵败长炀川,血染天启城下的时候,也让士人们第一次反思辰月的野心究竟是什么。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子弟恰好在此刻告诉士子们:白曼青在讲一些荒悖的道理。这激起了士子们的兴趣,他们进入文社,发现白曼青讲述的竟然是辰月教义的谬误之处。

  辰月教传承千年,虽然白曼青才华惊人,但也不可能指出辰月教义本身有什么错误。可是他多年的隐忍钻研,却足以让他发现辰月用来展示给世人看的部分与辰月的高级理论有着可怕的矛盾。具体一点说,就是白曼青以一个并非忠实信徒的身份,独立地推断出了辰月的真正教义是混乱与毁灭。

  辰月面对大众,自然不能直接宣扬“混乱的平衡”,只能从利益入手,这被白曼青剥离出来,称之为“悖”。他总结出辰月的“十悖”,以“与学界探讨”为名,邀请各路学子前来清谈,其中也包括了辰月的一些“思玄”级的高级成员。

  这让辰月很为难,如果承认“灭欲长生”和最终教义有矛盾,等于承认自己是欺骗百姓入教;如果不承认,那么白曼青出示的辰月典籍确实说明辰月无法做到长生——至少不是普通人所希望的长生方式。

  白曼青在文社上温和恭敬地与辰月教徒探讨,思玄级的成员已经初步接触到辰月的真正教义,虽然经历过神秘体验,可是在逻辑和思维上却及不上白家最年轻的天才长老,白曼青巧妙地将他们的观点引导到自己需要的方面:辰月不会让胤朝富强,也不会让人长生,而且,他们撒谎了。

  士子们对白曼青充满了崇敬,但白曼青小心地控制着清谈的规模和深度,他不希望自己成为辰月的目标,此刻他还是打着“一个产生了疑惑的辰月初学者”的名目来伪装自己。可是他挑选的士子都是虽然行事低调,却是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对辰月教义怀疑的涟漪,将从他们身上散开。

  动摇辰月的理论基础只是第一步。白曼青所图的,绝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胜利,他是一个白家人,他要的是把辰月从权力的巅峰拉下来,把政权还给白姓皇帝。

  清谈只是用来甄选他需要的同伴。

  家世高贵,学问精深,忠于皇室。白曼青以此为准绳,在文社参与者中小心且缓慢地挑选着天启最优秀的学子。

  和其他三大公子不同,紫陌君白曼青是一个温和且彻底不暴力的异数,即使他一心想推翻辰月,也是希望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而不是暴力,这可以说是他天真的一方面,却也是他受人敬重的缘由。

  到了圣王八年,白曼青已经有二十六个同行者,其中过半是太学士。他们被称为“廿七友”,在《胤史》中称赞他们“以弱冠之龄,千金之身,不畏虎豹之士,而撼动朝堂,匡扶王道,忠义之气,贯于霄壤”。

  他们做的,就是从史书中收集辰月的罪证。同时,寻找历史上国教慑服于皇帝的先例,以为舆论。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而白曼青自己,还在联络着可能为皇帝亲政出力的重臣。

  收集史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辰月在过去本就掩藏于历史幕后,何况蔷薇皇帝白胤并不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君王,前朝的史料根本没有得到什么保护或整理,在太学和皇史监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想找到辰月的踪迹实在困难,即使偶尔发现一些黑袍秘术士的记载,也不能证明就是辰月教徒。

  白曼青所希望的是通过御史弹劾等朝堂手段将辰月变为普通朝臣,他甚至没有想过要将辰月赶尽杀绝。这被苏秀行和魏长亭斥为迂腐,就连顾西园也认为这是书生之见,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温和的反抗,让辰月没有下手除掉这个书生意气的年轻长老。

  很快辰月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白曼青虽然温和,但是非分明,在白崇吉将死时,正是他将太子的囚禁地点通报了曾经杀死过自己堂弟的天罗,导致辰月的宫变功败垂成。

  他终究是一个白家的人,为了白家皇族的利益,白曼青在辰月的监视之下,冒险通报了太子的位置,而他所能倚重的,就只有出身天罗的公子苏秀行,他心中唯一能从重重禁卫中救出太子的人。


[白师道]

  这个老人具有深刻的政治智慧,但也仅仅限于凡人的层面,如果他的对手不是古伦俄,他完全可以纵横政坛,让他的亲信遍及官场,然后安稳终老。但古伦俄所追逐的并非利益,而是“盛者必衰”的理念,面对一个不希望“盛”的人,白师道的利益论只有失败一途。


[清谈]

  在天启,士人学子之间的清谈非常流行,饱读典籍的学士或坐或卧,探讨一些哲学宗教的思辨,是身份和修养的象征。这些活动的地点多称为“社”、“书院”或“堂”。参与者可以自由发言辩论,或向主持人发问。辰月进入天启之后,范雨时及他的弟子也主持过多次针对高官显贵的玄谈,讲解辰月灭欲长生之道。


[白悲梧]

  白悲梧是白曼青的堂弟,也是辰月的高级信徒,他在天罗的刺杀行动中被“白发鬼”苏铁惜一刀毙命。白曼青并没有表示什么,但在文社上,他对几个同道说了“杀戮多涉无辜,若能以道理缓缓图之,效虽不速,却令新政得善名”的一番话。


[瞽目羽人]

  白曼青派去寻找史料的人有一个叫盛飏的,他的笔记中记载了在胤初的史书中发现了“有瞽目羽人,善秘术,杀人盈野”的记载,但盛飏认为如果这是指古伦俄,那么他该有二百多岁,这未免无稽。如果真的以这个作为辰月的罪证,那么反而坐实了辰月可以让人长生的本领。

《九州志·葵花之卷》(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