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设计师现状如何?该如何寻找出路?

引 言
近几年国内的买手店越开越多,上海时装周上的发布会很多也都是独立设计师品牌,再细数国内外最有名的展会和Showroom,八成以上是独立设计师的展位。
所以我们现在说的独立设计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在历史上设计师品牌的命运如何?现在的设计师品牌出路如何?怎样才可以突出重围,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来讨论独立设计师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独立设计师现状如何?该如何寻找出路?
以下所有讨论内容仅代表发言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参与者
冷芸时尚圈7群群友
时间:2019年2月10日
庄主:Nana-巴黎-产业研究
讨论提纲
01欧美的独立设计师从哪里来?
02欧美的独立设计师的现状及与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对比
03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现状
庄主简介
北服毕业,获得服装设计与英语双学士;后去法国深造,获得服装设计文凭、艺术史与MBA双硕士。现为巴黎大学博士生,研究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化问题,以及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生涯问题。
在巴黎生活9年,学习和工作均围绕服装与时尚。作为唯一的中国作者, 为法国时尚学院(IFM)出版的《中国生活美学》一书撰写有关中国时尚的篇章;曾为 Vogue、Madame Figaro 制片和撰稿;亦经常出没于巴黎时装周的秀场,累积看秀超过200次,并采访过很多成功的国内外设计师。
一、欧美的独立设计师从哪里来
讨论如下:
1.1 欧美独立设计师的历史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想从20世纪初欧洲开始有“服装设计师”这个名头开始说起。那时的法国高级定制设计师就是最早的“独立”设计师,只不过做的是定制服装。在这群高级定制设计师中,Worth又是最早那个,Worth在法语里是Couturier。他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在法国开时装屋。Worth最初给各种皇亲国戚、大使夫人等名流定做服装,后来开始每季在自己的店铺里展示新的系列,请客人们来看。这就是最早的服装秀。
Chloe66:
20世纪那时候还没有“品牌”概念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有时装屋的概念,法语称为“maison”,即自己的店铺和品牌。
Chloe66:
时装屋也就是当时有名的设计师自己创立的作坊吗?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Maison Margiela?
Nana-巴黎-产业研究:
Maison Margiela 是后来的了。但是名字就是这么来的。Maison 在法语里是“家、屋子、房子”的意思。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所有过程都是设计师亲自完成吗?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我觉得不是,他们肯定会有一个团队合作完成。
Chloe66:
应该会请工人吧!一个人哪里忙得赢。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设计师应该会每个部分都会参与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是呀,也有例外的。但一般都是他们自己做的,Couturier其实就是“裁缝”的意思。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在我看过的传记或者记录片里,设计师都是概念输出和整体的把控,很少亲自去完成一件衣服,不过那可能是比较后面的情况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相对来说是的,但最早肯定是自己做,早期的设计师基本都是裁缝出身的。
SEVEN-上海-designer:
那时候进Worth 时装屋的名流,对Worth的审美视作天神一般。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而且我们现在的设计已经是比较“批量生产”的模式,一件衣服肯定不只有一件,也不是手缝的了。
Chloe66:
那时候的****肯定比我们现在考究多了。这种定制价格应该更昂贵,只有贵族能消费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价格我没有调查过,但卖给皇亲国戚的衣服,肯定是不会便宜的。关键是别的地方买不到。贵族们要的就是在舞会上不一样的款式。 然后20世纪初,有了大家所熟知的Paul Poiret, Lanvin, Chanel等等设计师的时装屋,也就是他们的品牌。 其实我觉得,当时设计师有自己的水洗标就算是品牌了,并不是现在这种公司集团的商业模式。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应该都还没有追求时尚吧,时尚普及和大众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粗略看来,应该是二战以后。因为二战物资缺乏,所以相对来说贫富差距缩小了。而且二战之后有Baby booming。战争死了很多人,出生率就提高了。
1.2 60-70年代的运动和高级成衣的兴起
Nana-巴黎-产业研究:
60-70年代的运动是指社会运动和由此带来的着装改变,以及高级定制向高级成衣发展的趋势和结果。60-70年代的运动,大家都可以看一看比如《阿甘正传》,指的就是嬉皮士、女性解放等等。那是一个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但这样的环境也促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剧烈变化。服装作为人们对自我认知的表达方式,自然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Mary Quant的迷你裙。裙子的长度一直都是当下社会人们对身体的看法的反映,也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通俗一点儿讲就是,服装到底该遮盖身体的哪些部分,可以露哪些身体部位。
Chloe66:
那时候兴起的一些牌子现在都还在吗?发展如何了?
Nana-巴黎-产业研究:
YSL开始做高级成衣,开了新的品牌叫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 还有一些60-70年代的牌子,比如Mary Quant, Courrèges(1960s), Chloe(1952), Pierre Cardin(1959),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1966), Paco Rabanne等等。这些品牌现在都还在呢。
刚才说的大众化,60-70年代开始从 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发展到有高级成衣的品牌,就是我刚才说的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也是一个大众化的步骤。
Courrège是最近几年才又复活的牌子,新的设计总监非常年轻。他们的概念也很有意思,以服装产品和单品为主,给出非常稳定的几个廓形和搭配方式,然后换面料和颜色。
Chloe66:
坚持这么久,真的很不容易。
Nana-巴黎-产业研究:
Mary Quant 在现在看来其实是一个KOL,她好像并没有创立品牌,而是开了店铺,但是影响却很大。她有很多典型的款式。其实超短裙也不是她发明的。
Katty-深圳-会展人:
在以前来说,潮流时尚应该在贵族圈子会非常的明显。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嗯,而且当时都是贵妇们引领潮流。
Chloe66:
贵妇的潮流maybe也来于这些设计时装屋。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比较早期是贵妇影响潮流,到了20世纪中,其实已经开始大众化了。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这些品牌出现的契机是什么呢?每一个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特点和受众所以才会出现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觉得初始契机就是设计师本人。所谓和时代的契合其实是一种必然吧,我们知道的和留下来的品牌都是和时代相契合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3 独立设计师的定义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独立设计师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一个判断美丑的标准。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我总感觉那时候的设计师品牌的出现是因为创举或者开辟,而现在的设计师品牌能在一波人里面找到自己清晰的受众都很难。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可是成衣品牌没有独立思想么?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独立的设计制作?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是创新很难了。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成衣品牌和独立设计师针对人群不同,独立设计师偏向自己想法多一些。
SEVEN-上海-designer:
成衣品牌里面自上而下的影响会更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觉得现在的独立设计师也是想着开辟一个新的风格,或者有自己的风格。设计的原动力其实是差不多的,最终是让消费者能有更多的选择。
SEVEN-上海-designer:
我觉得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是一个诱因。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嗯,感觉已经不是大众选择了。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独立设计师品牌说出来算是一个卖点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是呢,像“例外”、或者“江南布衣”这样的品牌大家觉得属于什么呢?
SEVEN-上海-designer:
属于设计师品牌,小众化也算是一个发展趋势。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你们所指的成衣品牌应该是指商业品牌吧,一般商业品牌是处在流行的峰值上,属于整合流行的商业动作,属于第二梯队;独立设计师包括现在的大牌应该是属于第一梯队,创造风格和流行。
小结:
我们先回顾了欧美设计师发展的历史,以及60-70年代从高级定制品牌到高级成衣品牌的转变,然后讨论了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定义。
大家眼中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是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美丑标准的,可以开辟一个风格的品牌。但现在这个名称像是一个卖点,已经很难和20世纪中叶的“设计师品牌”媲美了。再者,成衣品牌更多的是受自上而下的影响,而独立设计师品牌更多的是设计师自己的风格和想法。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扫描二维码查看课程详情👀

二、欧美独立设计师的现状及与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对比
讨论如下:
2.1 大牌设计总监品牌的命运:Mac Jacobs, John Galliano, Micheal Kors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欧美设计师从8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辉煌到危机的过程,基本上他们最好的命运就是被大集团收购。相比我们国内的设计师,欧美设计师都是从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起来的。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因为高级成衣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甚至时尚产业本身都要变革。一年6季-8季的时尚轮回,已经让很多设计师都离开了品牌。去年和前年,设计师出走的案例非常多——LANVIN的Alber Elbaz,CELINE的Phoebe Philo等等,都在品牌做了十几年,并曾经带领过品牌走向辉煌。
80-90年代是欧美独立设计师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他们也逐渐感觉到异常疲惫。大家可以去看一本英文书《Gods and Kings》,是讲Mc Queen 和John Galliano的。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是讲他们当时就觉得很疲惫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是的,秀从原来每年2季变成了每年8季,设计师们非常崩溃。大家也可以看McQueen的那个电影。
Chloe66:
节奏太快,呈现出来的效果肯定就没那么完美了。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比如John Galliano, 他后来去了DIOR,所以两个品牌加在一起是16季。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我看Raf的采访,在DIOR,最夸张的时候4周一场秀。
Nana-巴黎-产业研究:
McQueen也是,他有好几年在GIVENCHY。不仅工作地点从伦敦到巴黎,而且设计师本人也要和Maison时装屋适应和配合。GIVENCHY是法国的老牌时装屋,规矩也很多。就算设计总监换人,时装屋里的板师、裁缝、工艺师都是不变的。记得有2016年CHANEL高级成衣秀就还原了时装屋的手工坊,向这些默默耕耘的工匠们致敬。DIOR品牌在Raf Simon出走的那季,也是DIOR手工坊的主要工匠们出来谢幕。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我喜欢海盗爷的设计.
Nana-巴黎-产业研究:
McQueen后来其实是非常绝望的,天才设计师都异常敏感。我曾经给VOGUE中国工作的时候,他们在法国拍一个高定设计师,这个高定设计师在给DIOR工作时期,就是John Galliano比较敏感的时期。他亲眼看到海盗爷崩溃的样子,并且说道,Galliano当时因为反犹事件被起诉的时候,他确实精神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他们的设计有一种梦想被实现的感觉。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每一季都竭尽全力,真的是去创造。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他还自己去走过秀。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可能只有DG那两只花花蝴蝶在经历反华反欧的事件还能精神正常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他们其实也是经历了危机的,只保留了Dolce & Gabana主线。D&G副线好几年前就已经不做了。
雨果-重庆-1群副群主:
好辛苦的时代。
2.2 用设计师名字命名的品牌就是独立设计师品牌么?
Nana-巴黎-产业研究:
你们觉得设计师品牌应该用设计师的名字?还是自己起一个名字?其实这是一个设计师应不应该在台前的问题。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都可以吧,看自己在怎么想。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如果叫设计师的名字,更容易让大家认为这是个设计师品牌吧?
Chloe66:
大部分独立设计师品牌,都喜欢用自己名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欧美的确是呢,国内就不一定了。
诗婷-广州-服装工程学生:
有个问题想问 以设计师名字命名的一定是设计师品牌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觉得需要看情况,Micheal Kors算是商业品牌了,开始的定位就是轻奢品牌。
Chloe66:
这样的可能跟欧美模式也有关,设计师先出名一炮打响再做品牌。
小结:
欧美独立设计师先是凭着设计天赋开设自己的品牌,20世纪80-90年代是他们的鼎盛时期,之后随着服装品牌的市场化和集团化,时尚潮流越来越快的革新,他们每年需要设计出的服装系列从2季增加到了8季,甚至是16季。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天才设计师的陨落。群友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国内设计师上面,因此在第三部分会更多的穿插讨论和欧美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的比较,以及他们的销售渠道,也就是买手店的问题。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长按二维码查看详情👀

三、中国独立设计师的现状
讨论如下:
3.1 大家知道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有哪些?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Yifang Wan(万一方)、Ms.Min(刘旻)
Katty-深圳-会展人
uhao(邱昊)、Chen Peng(陈鹏)、YANG LI(李阳)、XIAO Li(李筱)、Andrea Jiapei Li(李佳佩)、Deepmoss(刘小路)、Helen Lee(李鸿雁)、Chictopia(刘清扬)、Sankuanz(上官喆)、Huishan Zhang(张卉山)、Xander Zhou(周翔宇)、Boundless无边(张达)、Uma Wang(王汁)、Ji Cheng(吉承)、Xu Zhi(陈序之)、Angel Chen(陈安琪)、ShuShu/Tong(雷留树 & 蒋雨桐)、Xiao Li(李筱)、Pronounce(李雨山 & 周俊)、Feng Chen Wang(王逢陈)、Staffonly(周师墨 & 温雅)、Zuczug(王一扬)、Ming Ma、YIRANTIAN(郭一然天)、OUDE WAAG、Social-work_studio社会研究所、Samuel Guì Yang。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密扇”算吗?
Chloe66:
一些独立的studio也算上就太多了!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这些基本是在上海时装周发布的品牌,你们知道他们的运营情况么?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一部分入驻买手店。
黄明-广州-6群副群主:
不知道“例外”目前的品牌定位是否改变,“江南布衣”之前就是因为自诩独立设计师品牌陷入抄袭风波。
Nana-巴黎-产业研究:
现在 JNBY已经开始集团化,不断孵化新的品牌。我觉得他们都是有“独立设计师”基因的商业品牌。
SEVEN-上海-designer:
目前很多品牌都有实体店,把线上和线下做比较好的结合。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虽然从刚才那个定义来看,“独立设计师”品牌如果能做起来,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但真正做起来的也不多,因为毕竟是从小众开始的,从小众到大众,必然要经历蜕变。
黄明-广州-6群副群主:
“例外”太低调了,不太喜欢(甚至有点排斥)跟媒体打交道。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其实JNBY也挺低调的,这两年因为上市了稍微好一些。
SEVEN-上海-designer:
我觉得设计师品牌起于小众化,也很容易败于小众化。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嗯,有的就注定做不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觉得“潮牌”也是不应该做太大的。“潮”本来就是“小众”。
3.2 大家知道的中国买手店有哪些?买手店是独立设计师最好的出路么?
Nana-巴黎-产业研究:
现在国内的买手店也挺多的,你们的城市都有哪些买手店呢?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北京“栋梁”,成都“耍衫”。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比如哪家的原创调性比较够?你们觉不觉买手店的价格太贵了?
Chloe66:
买手店的确不便宜。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买手店是挺贵的。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大家愿意买么?因为女性穿衣还是比较喜欢换款式吧。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不知道国内有什么做得比较好的买手店。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国内的独立设计师就靠名气去接合作和投资,还是国外的生态圈完整一点。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而且在质量监控上,统一也是比较难的。
吉丽娜-郑州-学生:
栋梁做得很好。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我去过买手店,觉得销售人员培训欠缺。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栋梁现在已经分化了。因为栋梁有三个创始人,我所知道的,现在分成了北京栋梁和LABELHOOD蕾虎。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ONTIMESHO、“时堂”、MODE SHOWROOM。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是呢,欧洲每个国家的买手店模式也不是太一样。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栋梁应该算设计师集合店吧。
Nana-巴黎-产业研究:
百货也会有独立设计师的区域,像北京老佛爷应该有的。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还有一波国潮的人,现在势头可足了。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设计师集合店=买手店?国潮有那些牌子?
Kelly-广州-时尚女包:
西班牙ECI百货有一些独立设计师品牌。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有专门的买手店卖国潮么?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有。
吉丽娜-郑州-学生:
陈冠希的。
Nana-巴黎-产业研究:
Clot不是国潮的牌子。
小耳朵图图-上海-人事助理:
那个恶魔beaster,算是么?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INNERSECT、YOHO。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这说的是中国品牌么?
吉丽娜-郑州-学生:
李宁现在算吗?
小耳朵图图-上海-人事助理:
感觉很多说着国潮的牌子都在开淘宝店。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国潮就是淘宝店啊,他们现在想开实体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以为你说的是以“中国风”为灵感来源的品牌。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我一个朋友在blank做潮流集合的那种,大家可以搜搜看,他有买手店。去年上海时装周期间也做了一个小型的时装周,收录的都是国内taste比较好的潮牌。:ATTEMPT有人知道吗,我还买过他们一件西装。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就是其实“独立设计师”品牌真的太多了。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ATTEMPT他们家做得挺好的。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ATTEMPT公司在上海。国潮就是潮牌,现在指代的范围挺广的。
小耳朵图图-上海-人事助理:街头风多一些吧,比较酷。
3.3 你会买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么?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Chen Peng在纽约走秀。他去年联合天猫中国日在纽约走秀,在大陆业内有了一些名气;今年联合的pony、李宁、还有哈尔滨,经营状况应该不咋滴(个人猜测)。他能够从伦敦时装学院硕士毕业,积累到现在的名气,得到扶持投资和一些合作,坚持他的羽绒服,未来可期。
Nana-巴黎-产业研究:
那你觉得Chen Peng为什么能持续?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他有特点,不管是羽绒服还是他定义的平均主义,他做的羽绒服确实挺新,在找突破创新。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如果是羽绒服的话,Chen Peng的价格定位是多少呢?波司登是多少?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他们完全不一样吧,一个是独立设计师一个是企业,波司登后面请Chen Peng去他们企业做合作系列倒是非常有可能,波司登今年不也在上海走秀嘛,也在想做改革。Chen Peng的羽绒服5000起底吧,波司登几百到2000左右。
3.4 人们更倾向于买中国的独立设计师还是欧美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呢?为什么?
Nana-巴黎-产业研究:
你们身边的朋友,非时尚产业的,喜欢买设计师品牌么?在国内,大家更愿意买欧美的设计师还是中国的设计师的品牌?
Chloe66:
欧美设计师的不一定适合我们,如果国内设计师原创性调性够对味,我肯定选国内的。
吉丽娜-郑州-学生:
但是身边的人还是买欧美的比较多啊。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是啊,你觉得为什么不适合?
吉丽娜-郑州-学生:
国内的一部分就是中国元素的堆积。有时候视觉冲击是有的,但是时尚感不强,比如密扇。
Chloe66:
我是打个比方,我们国内设计师品牌如果真的做得够好了,有了自己的风格,能做出适合亚洲女性的色彩廓形。大家肯定是选择国内的,购买渠道也方便。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还是得从设计师品牌的风格出发吧。新兴的独立设计师,Charlesjeffery loverboy,和wangfengchen一起从Man出来的。他现在好像是有LVMH的扶持,主张性别平等和个性张扬,这一季的男装在商业和设计上平衡得挺好的;新月教主Marine Serre,应该是前年LVMH大奖的得主,提出了宗教、环境保护服装再造概念,衣服很时尚,也卖挺贵的。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突然想起来好像Banxiaoxue 做的挺好的。现在有实体店,好像最早也是在淘宝卖?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潮牌反而接受度比较高,价格也适中。Banxiaoxue现在全国几十家店,算是在中国做的最大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了吧,在价位比较高的那一梯队。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潮牌比如?Hi Panda?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之前有人拿着ATTEMPT的衣服在国外SUPREME店附近做街坊,好多外国人都很喜欢ATTEMPT。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Hi Panda不算吧,那是企业了,BLANK也是Hi Panda的老板做的。
Nana-巴黎-产业研究:
“ATTEMPT是在继MANUFACTURE之后由11LABORATORY设计单位成立的服饰品牌。ATTEMPT主张创意表现与文化的融合,材料和结构的创新与重组是品牌的设计中心.”http://www.wdywt.cn/pinpai/344是这个网站么?
小虎-广州-服装工程:
是的。淘宝有店。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所以从网站上看来,也是多品牌发展的。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算是做大了的吧。
sumer-上海-买手:
10 cc ,百联的the balancing,Masha Ma的名堂,长乐路的棉花田,reel的assemble,蛮多的。
Roy-嘉兴-针织设计师:
可是年轻人多啊.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名堂好像不是Masha Ma的。但是年轻人也不都穿潮牌啊。如果大家都穿了,就不潮了,就变大众了。
小结:
第三部分聊到了一些当下的欧美设计师和中国本土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状况,还有国内多品牌集合店和买手店的近况,也讨论大家是否愿意购买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还是更倾向于欧美的设计师品牌。
庄主总结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我根据大家的讨论整理总结所得:
今天7群群友们对独立设计师的历史、发展以及近况和群友们进行了讨论,首先回顾了一下欧美服装设计师产生的历史,从老牌高级定制时装屋到60-70年代的高级成衣品牌,也可以说是当时欧美的独立设计师品牌;继而,和大家讨论了一下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发展近况,以及销售渠道,分析了一下商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的差异,了解了当下中国买手店的情况;最后又与欧美设计师品牌做了比较,分析了设计师、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时尚潮流的快速更替,使得颇具才华的欧美设计师纷纷离开品牌的产业现状。时尚产业正在变革,而独立设计师的前景依然不是特别明朗。
总结整理:Nana-巴黎-产业研究
编辑:Fu Di
感谢您的阅读,
期待今后更多的讨论也欢迎大家来分享!
👇【试听】冷芸时尚微课👇
“服装业创业创业者线上课堂”之“如何进行商品定位”
所有文章均为诚意原创。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有所收获,感谢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点赞,转发,关注,打赏。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