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机制是什么?

2022-05-08 10:07 作者:菜鸟博士_杂货铺  | 我要投稿

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机制是什么?

(前沿科学问题)


问题描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耐药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容易引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针对耐药菌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逐年增加,往往出现抗感染治疗失败且病死率较高。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正虚邪盛”,中医治疗多采用“扶正祛邪”治疗法则,多能取得满意疗效。但现有研究尚不能全面揭示中医药抗耐药菌的疗效机制。中医“扶正祛邪”理论中,“扶正”与“祛邪”在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特别是重症感染性疾病时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其疗效优势具体在哪里?微观机制是什么?回答以上问题,无疑对探究“扶正祛邪”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更深层次的疗效机制,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抗菌药物的用药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背景:

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基础病较多、反复住院及抗菌药物暴露较频繁等原因,容易感染耐药致病菌,加之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大,且细菌毒力强,常易发生重症感染。若感染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可发展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预后差,病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运用综合手段,包括抗感染治疗、氧疗、液体管理、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其中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然而,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给抗菌药物的选择带来了诸多限制。同时,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难度大,且投入临床使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速度。糖皮质激素虽然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但同时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真菌等继发感染。因此,现代医学在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还存在诸多缺陷。

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可参照中医学“外感病”“温病”辨证施治,治疗上“扶正祛邪”治则贯穿始终。从“祛邪”角度分析,中医药对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延缓/逆转耐药作用,或中医药联合抗菌药物对耐药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可清除耐药菌感染所致的过度分泌的炎症因子。从“扶正”角度分析,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即扶助“正气”,通过激活人体自身修复机制,减轻临床症状,加快痊愈。通过“扶正”以“祛邪”,通过“祛邪”以利于恢复“正气”。同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作用途径、不易耐药的特点,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在抗感染的同时对靶器官损伤也有保护、修复作用,这是中医学独特的优势。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众多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化研究均证实了中医药在感染领域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耐药菌感染所致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的客观疗效在哪里?中医药的优势在哪里?中医药的作用靶点和疗效机制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最新进展: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多为复合证候,正虚邪实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邪实和正虚孰轻孰重,动态演变,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随之主次各异。但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规模小且证据级别较低,并不能全面揭示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客观疗效及机制。

与现代抗感染药物相比,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具有多作用靶点、不易产生耐药等特点,是研发新型抗感染药物的重要来源。中药抑制耐药菌的机制大致可归结为干扰细菌生化代谢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上增加抗菌药物的活性、延缓/逆转细菌耐药。虽然现有体外研究已经筛选出许多具有直接/协同抑菌作用的中药,但关于干预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具体研究尚浅,不利于开发新型中药抗感染制剂。此外,中药还可影响细菌内毒素、毒力因子等致病、促炎物质的分泌。中药除了直接作用于耐药菌,更重要的是通过干预免疫失衡、炎症反应、氧化、微循环、中性粒细胞吞噬与自噬等途径减轻感染对人体的损害。但目前体内研究多集中在中药的抗炎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对调节失衡免疫状态的研究尚浅,而免疫功能失衡可进展为免疫抑制,是导致感染性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西医在抗菌药物研发和危重症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此领域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因此,建议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机制,需要攻克的科学难题包括但不限于:

从中医药中寻找新的抗感染药物,并揭示中医药确切的疗效机制;

中医“正气虚弱”“邪毒亢盛”的本质及“扶正法”“祛邪法”的微观机制和科学内涵;

中医药调节耐药菌感染机体免疫功能整个环节的作用机制。


重要意义:

目前,细菌耐药愈演愈烈,单凭抗菌药物和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耐药菌引发的一系列难治性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有研究证实,中医“扶正祛邪”治则在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深层次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挖掘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治疗优势,阐明中医正邪理论和扶正祛邪治则的科学内涵,为抗耐药菌中药新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客观依据及可借鉴的方法学内容。同时,中医药“简、便、效、廉”的优势能减少昂贵药物及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分配社会医疗资源,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和长期在感染性疾病救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优势。



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机制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