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分 ——乾行震作 春序正中

2022-03-21 16:25 作者:上海汉未央  | 我要投稿



        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点,平分了春季。它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亦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3月20-22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0°为春分。


        壬寅年春分交节时刻——

        阳历3月20日23:33:1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周髀算经》载,先民以圭表测日影,日影最长点影长1.35丈,日影最短点影长0.16丈。日影最长点,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点,定为夏至。

        冬至,是太阳回归年的起始点。

        夏至,是太阳回归年的转折点。

        春分秋分,则是太阳回归年的平分点,即日影之中。春分秋分,日影长度均为0.755丈。



        地球绕日旋转面,为黄道。黄道面与赤道面共有两个交点,即春分、秋分。一年中绝大多数时候,日光直射点或在赤道以上,或在赤道以下。惟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日光直贯春、秋分点。



        此刻,昼夜等,寒暑均,阴阳平。

        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之春分即南半球之秋分。反之亦然。



        “日出东方”,只是习惯性的笼统概念。实际上,一整个太阳回归年,惟两分日,日出正东。其余时令,日出处循环于东南、东北两隅之间。


        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两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易经来注图解》:“天地有节,則分至启闭,晦朔弦望,四時不差,而岁功成矣。”


        分至启闭:

        分指春秋分,指冬夏至。

        启指立春夏,指立秋冬。

        分与至为四时,加启闭为八节。

        四时八节是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与框架,四时又是八节的祖源与前提。



        春分是华夏先民最早确立的四时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体系中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气。


▲ 尚书 · 尧典


        《尚书·尧典》——

        称夏至为日永,取其昼长夜短之义;

        称冬至为日短,取其昼短夜长之义;

        称春分为日中,称秋分为宵中,取其昼夜均平之义。



春分为卯月之气

消息卦为大壮

乾下震上  五行属木



上为震  下为乾

震为雷  乾为天

两者构成卦象雷天大壮

是为大壮卦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阳气上蒸,地气已暖——是为乾下之象。

        透地而出,升腾于天——是为震上之象。

        此亦有屯、卯之象。

        阳气自子月来逐月递增,此时蓄力聚力,克服阻力而破出,落实了一个屯字。

        卯的本义是剖,剖则开,开则地阳上冒,乃一阳出于地表,落实了一个卯字。

        天地由闭塞而开启,阴阳由隔绝而交通,于是电闪雷鸣,兴云致雨,江山如洗,焕然一新——是为大壮之象。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这便是说——

        仲春之月,日躔于白虎第一宿之奎宿。

        初昏时刻,弧星居南方中天。弧星介于朱雀井、鬼两宿之间,以代鬼宿。

        拂晓时刻,建星居南方中天。建星介于玄武斗、牛两宿之间,以代斗宿。


        《尚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朱雀冲天,鸟星贯天。华夏先王以此星象正仲春之节气。


▲ 北纬30度3月20日19点 弧矢南正


▲ 北纬35度3月末21点 南天星空


        由《尚书·尧典》可知:

        帝尧时代,春分时分,朱雀之中——星宿,位在南正。

        由《礼记·月令》可知:

        因岁差之故,至春秋战国,春分昏正成了朱雀之首——井宿弧矢星。

        《礼记·月令》所载天象至今变化不大。


   

        《孝经纬》曰:“......后十五日,斗指卯,为春分。分者,半也,当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放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



        春分,在阳则太阳黄经0°,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甲乙间(天干)或卯(地支),在卦则古人称为震(后天八卦)或离(先天八卦)的方向。

        《鹖冠子》:“斗杓东指,天下皆春。”

        斗建在卯,柄指正东,标志春天真正到来。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春分在二月,律吕为六吕第二——夹钟。


        《白虎通义·京师》中讲:“二月律谓之夹钟何?夹者,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礼记正义》:“夹锺者,夷则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长七寸三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五。仲春气至,则夹锺之律应。”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

        故夷则隔八,三分益一,复生夹钟。



        《汉书·律历志上》:“夹钟者,言夹助大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



        ▲ 气温回升较快


        春分节气,除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外,我国各地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


        此时严寒已逝,气温回升较快,尤其华北及黄淮平原,日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带同时升达10℃以上一跃而入明媚阳春。


        辽阔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李白桃红,而华南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 南北降雨不均


        此时江南正是桃之夭夭时,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域,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是农作的主要任务。


        ▲ 风雨倒春寒


        风源于气压差下空气由高压向低压之流动。

        春分时节,冷暖气流均活跃,极易创造大风出现的条件——较大的气压差。冷气团南下进程中,其高压属性遭遇暖气流易于擦出气旋。气旋属低压系统,其与后部的冷空气高压之间,存在较大气压差,往往生成更强的大风。

        是以,此阶段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北方多大风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



        ▲ 春耕春种催忙时


        俗话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到惊蛰,再加一九到十九。十九头上是3.12植树节,尾上是3.20春分节。至此,冬基本告终,春释放开来。田间劳作完全忙开了。春分后,南方大部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春耕春种到了关键时期。


        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西北,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的重要农事。春季少雨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



        ▲ 早稻育秧抢时机


        江南和江淮地区早稻育秧工作已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农谚有“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这是提醒人们要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节令抢时插秧,确保苗全苗旺。


        要特别注意抓冷暖交替——

        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

        在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此时,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产。



        ▲ 植树造林正当令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时节,阳气宣发,雨水充足,是植树造林的最好时机。


        清人宋琬《春日田家》诗道:“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时节古人植树的情境跃然纸上。



       《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古之君王,四时八节各有礼制顺天应人,均为国之大典。

        冬至祭天于南郊;

        夏至祭地于北郊;

        春分朝日于东郊;

        秋分夕月于西郊。

        亦有四时迎气之礼,即:

        立春,迎春祀青帝于东郊。

        立夏,迎夏祀赤帝于南郊。

        立秋,迎秋祀白帝于西郊。

        立冬,迎冬祀黑帝于北郊。


       《礼记·祭义》: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日出于东,月生于西。

        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以明清帝都北京而言,日坛坐落于北京城东朝阳门外,又叫朝日坛。此为明、清两代君王于春分当日祭祀大明神(太阳)的礼坛。朝日定在春分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这五种阳干年份,皇帝亲祭,其余年份由官员代祭。


        天地高于日月。是以祭日月的规格次于祭天地。即便如此,仪式亦颇隆重。明代皇帝祭日,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




        春分节气前后比较有名的节日是花朝节,亦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一般于阴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


        花朝节由来已久。春秋时《陶朱公书》即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民间相传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此时阳和景明,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故名。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花朝。 由于我国南方相对北方为暖,节日比北方提早几日也是合理的。


        民间此节有踏青、赏花、扑蝶、拜花神、移花种草等习俗,士人文人也趁节兴吟诗作赋。 


        究其源,花朝节实为春分的分身。因此展现了春分所固有的岁时禀赋:剖开、下种、繁育、生殖。而花意象本身即具备凸出的生殖意蕴。花神崇拜本质上是生殖崇拜、复活崇拜。故人间嫁娶、纳彩、问名等,均以此日为吉。



        春分竖蛋是十分有趣的节俗。春分这天,人们通常选择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在桌上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的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之说。


        为什么要在春分竖蛋呢?

        因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是南北半球昼夜寒暑均分之日,天地阴阳能量场均处平衡态,相对易于竖蛋。


        蛋即卵,亦有生殖属性。竖蛋立住鸡蛋,一如立住小儿命,故有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义。




        《统天万年历》:“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五者,五行属土。戊者,十天干中亦属土。五戊即土土叠加,是为后土。社神,即后土之神,亦即载育生养之神。


        古者,惟天子可祭天。而地神即厚土之神,顺承而生养,卑下而亲民,故民皆得而祭之。民得而祭者,非广义大地,而只能是属地小地。凡聚落都邑,必立社木,起社庙,行春秋社祭。


        社木,虽是木,而社字却分明示土会意。因此社木的宗教实质,并非木崇拜,而是土崇拜。


        社,即是全村信仰纽带的中心,亦自然成了公共聚会的中心。“社会”一词便从此出。久之,社成为基层社会自治的基础单位,即后世之村。故常“村社”连称。


        《周礼》:“二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即二十五家聚为一社,立起本土地性所宜之树,以为社木。这便是象征后土的神主,又得上古建木授时之遗义,后土为地,天时为天,社木合天地时空为一,世世代代禁绝砍伐,故久久参天。


        今仍可见古村口往往有大树,村民敬若神明,即古社木之遗留,守望、护佑着全村的风水。


▲ 魏晋壁画-社木


▲ 村民祭社木


        春秋两社,即是农耕民族与后土之神的人神交流,与阴阳岁序的精神往来。春祈秋报,春社祈求耕作的丰收,秋社报偿后土的护佑。


        花朝节是春分的分身,春社则是春分的另一分身,且远比花朝为古老。三者的衍生谱系是这样的:春分——春社——花朝。

        春分秋分是天,春社秋社是地。

        春社合于春分,秋社合于秋分。

        2022年春社为3月16日,较春分略早。

        2022年秋社为9月22日,早秋分一日。


        古时每逢春社,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民百姓,无不祭祀后土,以求一年丰产丰收祭后,主祭者要把祭肉分予百姓,共沾神明之福,故必有宴飨。有宴飨,则必有乐舞百戏。如此,便成了全民参与、普天同庆。


        官社重礼,民社重乐。民社充满烟火气,成为邻里喧聚的日子,同时开展各种娱乐,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是传统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



        《周礼·地宫·媒氏》: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妇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天问》: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思美人》记楚地风俗,春社期间,楚人携带干粮,到野外嬉游:“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百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上古时代,后土的丰饶意蕴,绝不止于农耕农作丰产丰收,还包括人类自身的丰孕丰殖。春社祈丰,更有通于大地的自然力量,藉地母生养之能加持于人,迎来繁衍生聚的祈子之义。

        基于此种生殖生聚信念,故上古殷周之春社,行桑林之会,男女幽合,不仅不禁,而且鼓励。在婚姻家庭制度确立之前,这实际才是氏族部落交配男女增殖人口的主要途径。


▲ 仲春之月 桑林之会


        殷人始祖契是简狄野外行浴野合而生。

        周人始祖弃是姜媛履巨人迹野合而生。

        夏启是禹与涂山氏之女桑林野合而生。

        孔子是鲁国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 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卢於春社


        乡里民社的欢愉是唐宋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唐诗有诸多诗篇描述春社场景。王驾《社日村居》:“鹅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梅尧臣《春社》:“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鸭;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


▲ 放翁醉归


        南宋陆游是描写春社最多的诗人,留下了“先醉后醒惊老惫”、“社日淋漓酒满衣”、“扶得吾翁烂醉归”、“饮福父老醉,嵬峨相扶持”、“醉归怀余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等名句。他的《赛神曲》生动描绘了春社祭祀社神的场面:“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愿神来享常驩娱,使我嘉谷收连车。神归人散醉相扶,夜深歌舞官道隅。”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阴历二月春分即开始扫墓祭祖,叫作春祭。


        扫墓前先在祠堂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扫墓开始,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乃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



        世界古代民族颇有以春分为岁首者。


        波斯历即以春分为岁首。

        印度各地历法,既有阴阳历,也有太阳历。归纳起来,岁首基本都在3-4月。这些历法大多以春分(3月下旬)或太阳进入白羊宫(4月中旬)来确定新年,以春分所在月为正月(春分前最后一个朔日或春分前最后一个望日为岁首)。


▲ 点燃松枝火把


        伊朗称春分新年为诺鲁孜节(Nowruz)。在古波斯语中意为“新的一天”,在原始印欧语中意为“新的光明”。这是伊朗最重要的节日,其历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


        传说古波斯传奇国王贾姆希德在春分这天打败了恶魔,将人类从漫漫寒冬中解救出来。此后,人们便以春分日为新年的开端。



        诺鲁孜节深深根植于泛伊朗诸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与巴比伦拜星教、密特拉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古代宗教渊源极深,本质上是一种拜火教。与上古中国的苍龙心宿大火星崇拜或有相通。


        诺鲁孜节是琐罗亚斯德教七大节之一。这七节中最重要的便是诺鲁孜节。它是七节中的最后一个,亦是最早一个。诺鲁孜节标志寒冬已去,春回大地,神从地下返回人间,带来温暖光明的日子,使人联想非拉舒克勒底,正义的胜利与永生的来临。诺鲁孜节献给火及其保护神阿莎·瓦希斯塔,因为,火是渗透在一切事物里的生命动力。


▲ 琐罗亚斯德教 · 法拉瓦哈标志 · 飞翼太阳神


        在世界范围内,诺鲁孜节是影响力非常大的节日。从中国新疆到巴尔干半岛,从巴基斯坦到高加索,全世界十多个国家数亿人都在春分日举行诺鲁孜仪式,庆祝新年。


▲ 春分之日  四灵归正


        中国上古固有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秦正建亥,似未有以春分建卯为岁首者。

        但考之四象,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四灵各归正宫,其时恰在春分。

        可见,在四灵体系中,春分乃至关重要的大关节。

        是日,星象周圜,岁序重启,黄经归零,春分为首。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春分时节,五时为春,五脏为肝,五行为木,五味为酸,五气属风,在体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方位为东。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病,奉长者少。”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明确指出肝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黄帝内经》言:“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立春后的春季养生,始于养肝。肝脏的特点是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肝属木,旺于春,肝藏血又主筋,故春季养生要特别注重肝俞、阳陵泉、三阴交、太冲这四个穴位的运用。


        五运六气:

        主气:少阴君火

        客气:太阴湿土

        司天:少阳相火

        中运:木运太过

        主运:太角

        客运:太角



        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捝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治病: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头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殻殻然坚而不痛、瘙痒。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春分对应人体胸11椎



        胸11椎 —— 春分

        对应范畴: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



        ▲ 心态舒展


        春分养生,养护好肝脏,首先就要调养精神,避免愤怒、烦躁不安,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乐观豁达。


        思虑过度,日夜忧愁,都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继而引发或复发肝病,甚至加重,“怒则伤肝”便是此理。




        ▲ 定时睡眠


        春分时节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以收养生的最佳效果。


        生活中要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让生活节奏随时间、空间与四时气候的运行而调整。春分时节,阳气渐壮,此时勿太寒,勿太热:睡好子午觉,顺养阳气。


        春天里,人们常会“春困”,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吸收和运氧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导致体质虚弱,肝病复发。所以此时不要贪睡。


        春分由于空气湿热,气压低,天气多变,常使人情绪波动较快,出现失眠烦燥等神经系统症状,若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春季易复发。


        夜间烦躁而不易入睡时,可以喝些糖水,使体内产生大量血清素,有助睡眠。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应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或参加户外运动。




        ▲ 补虚泻实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食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等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为泻实。


        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饮食保健,才能有效防治诸多非感染性疾病。



        春分之后,很多人会出现气短、乏力、少力懒语、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搏虚弱无力等气虚表现。应用好春分这难得的温补时机,气虚时补肾气、助胃气、养肝气,可化不利为有益。


        中药材可选用补气佳品如花旗参、灵芝、黄茂、鹿茸、红枣、桂圆、构记等。蜂蜜也是最佳的补气之品。



        从立春到清明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处于旺盛期。在此期间的饮食调养,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助于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


        若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阴阳互补之效。




        ▲ 多晒太阳  户外活动


        应利用生机盎然的好时机,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放松身心,顺应阳气的升发。


        天气晴好时,可到树林、河边等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较多之处,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黄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即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黄帝内经》:...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春音为角,属木入肝,角调式乐曲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为木鱼、古箫、竹笛等乐。各类角系乐器演奏的木声,深远悠扬,错落有韵,低而不臃,连绵不断,寓意苍木逢春的浓浓生机。其声波能量入肝胆之经,主理肝脏、胆囊之健康。可达致调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肝胆,主疏泄,兼具助心、合胃之用。





春分 ——乾行震作 春序正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