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刷无名(含大量剧透)

2023-01-27 19:22 作者:Psychosis公举病  | 我要投稿

今天赶了个早场去看了第二遍《无名》,就观影体验来说,比第一次要好。可以打个比方,一刷相当于通读阅读材料,漫无目的,通常顾头不顾尾,所以什么都想抓住,又往往抓不住太多,会比较累。二刷相当于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不会再过多关注时间线的跳跃,而是仅凭镜头场景的联系和故事的串联就能很好地连接起来。框架有了,方向有了,答案是很容易找出来的,所以可以放松心态来享受一场好的电影。 这次观影和第一次不一样,我会更加注重演员的表演,和台词的设计,以下影评会涉及大量剧透,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为了观影感受可以就此打住了。 先讲一下整体吧,很多人说《无名》是类似于《风声》那样极限二保一的剧情,在我看来不是的。梁朝伟所饰演的何主任,从一开始就没有获得他们的信任。所以影片一开始就是何去与张接头。 日本人派他去的时候,他就已经暴露了。电影里有很多细节表现了这一点,比如何在审问犯人的时候,那个日本人一直站在阴影里,在他背后看着他;比如吃饭的时候,日本人对何说,应该习惯日本的饮食;再比如日本人在饭桌上说谨慎的人会小心周全来影射何(这个情节应该是何与张对接过后,大家已经心照不宣了)。何主任的表弟唐部长也说,“我知道很多事情,而我的职责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我知道”。 整部电影所讲的故事是,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中共地下党持续作战,通过卧底破坏日蒋媾和,夺回东三省。 大鹏所饰演的唐部长,是个识时务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可以说是这部电影里“以政治谋生”的最佳代表。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表哥何主任是共产党,但他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所以会选择性地把消息透漏给何主任。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吃饭时,日本人喝多了,透露德国要攻打苏联的消息时,唐会喝止,说他喝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是一个和张很像的人,张认识唐来寻求自保,而唐也利用自己可以收集到的信息来确保自己可以站在胜利的阵营里。“每个人都在寻找退路”,他们俩则恰好是“软弱的”寻找退路的人的代表。日本人对唐说,“骑墙者从来没有好下场”,最后张被何枪毙,唐被秘密处决。 唐也是这个故事的关键,可以说所有的后续发展都是基于他墙头草的属性上展开的。是他的投机给了何施展的空间,之后才有了何与叶演戏,让叶获得日本人信任的机会。 第一次看《无名》的时候,只觉得梁朝伟的演技很好,很有魅力,但到底哪里好,我说不上来,第二次再看才看懂了他的表演。很细腻,很精确。 主要讲讲何与张接头的这一部分吧,他一进门就是一直带着笑的,但张转头去拿资料时,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说明他是紧张的。一开始的谈话,他是轻松的,但当张说到霞飞路的时候,说到“这是陈小姐的枪”的时候,他的表情都有细微的转变。从什么时候给张定性,什么时候起了杀心,在他的表演里都是有迹可循的(我还是尽量保留一点,希望大家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这部电影)。包括后面几场何、唐与日本人吃饭的戏,各自的表演都很精彩。 周迅在这部电影里戏份不多,但依旧很灵动,我之前一直是喜欢她的表演的,但是,是在这部电影里才理解了她演技的灵动。距离日本战败还有三个月,应该算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了,继仓库(应该是个仓库吧)被端之后,码头也暴露了,张想要跑路,对陈说“我之所以坚持到现在,都是为了你”。周迅所演的陈小姐听到这句话,一边的眉毛突然一跳,就好像在说,“你说什么梦话呢?我什么时候给了你这种错觉?”就是这种又诧异又离谱的感觉。张在讲老家那块地的时候,陈小姐其实也有动容,但当张说出认识高层的人的时候,陈就严肃起来了,所以后面掏枪,但可能犹豫了,没有开枪。整个人的行为逻辑,交代得很明白。对平静的生活的向往大家都有,可惜,软弱的人,没能等到朝阳的升起。 黄磊和森博之我就不说了,一个就是软弱,另一个就是我想象中的日本人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分析。 讲一下王一博,我第一遍看的时候,由于要素过多,我没法欣赏到任何人的演技。第二遍看就弥补了第一遍的遗憾。对于王一博的演技,简单评价就是,他现在是一个合格的导演手中的傀儡了。扩展一点,就是说,该有的他都有,但更多的,没有。 这个话讲得粉丝可能心里会不太舒服,但我是诚恳的。我所说的更多的不是动作戏、武打戏,我知道他加了个整理领带的动作,但那不重要。一博是舞者出身,临场反应一向是不用人担心的,他可以设计舞蹈动作,早在几年前的小丑舞台上他就整理过领带,这是他做顺手的事儿,现在只是把应用场景换到电影里。他前两年的采访就透露了他在演戏方面的野心,那么想要更进一步,他必须做出点不那么顺手的事情,比如程耳导演丢给他几本书,几部电影让他看。比如我后面要讲的一些东西。听惯了溢美之辞,也该有人在适当的时候,泼泼冷水。 举个例子,讲一下未婚夫妻之间那场戏吧。方试探,而叶因为不能解释而躲闪的眼神。发现谈不拢时,叶想要离开的颓丧,但可能还是想送她回家,又折回来,说,“我们谈一谈吧”(这里其实该有示弱或者恳求)。方说,“你不如去死了吧”,转身离开,叶一开始是懵的,随即是气愤,想要发泄,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压抑下来,独自消化。这里的反应是对的,准确的,有层次的,采访也说,这场戏磨了两天,说明这是导演要的效果。 但反过来说,这些反应都是导演要,然后他才给出来的。他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吗?未必,事实上我怀疑导演都不会告诉他自己在拍一个什么故事。然而,梁朝伟、周迅他们都是可以很好的驾驭角色的,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发挥,观众们可以在电影中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以王一博这样一个电影新人来说,这是他可望不可及的。 我不是说一博的水平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指出他成长的空间。另外,还是镜子,我之前说三场镜子的戏他演的有问题,现在依旧如此。他换领带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他马上要去与何搏命了,前途未卜,生死难料,虽然是演给日本人看的,但他应该要给出一个反应。我只看到空白。他与未婚妻对峙的时候,两人演得都不够好,对着一个镜子,说的话那么刺激,其实该有很多种可能的,但只是呆板地把话说了,呆板到我觉得方死了之后,叶都没法回想起他们的最后一面,只能想起那些伤人的话。以及最后一场,叶杀掉了日本人之后,他在镜子前洗手,最后看了镜子一眼,就我能想到的他可以释然,终于结束了,或者邪魅一笑,像在车上一样,表示长久的特务生活也把他异化了,符合他亦正亦邪的身份。他可以松一口气,可以解恨,可以嗜血,可以有很多种可能,这是导演留给他的口子,但依旧是空白。和前两次不一样的是,这里我觉得他是想要表达什么的,但没有表现出来。 除了这三个镜子的场景,其他地方他的演技,可以说基本给出了导演要的反应。所以这次粉丝们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他的演技有进步了。这要感谢导演的培养,他虽然用了一个流量演员,但对自己的作品是有要求的,所以对一博的表演也有一定的要求。 张婧仪所演的方小姐和江疏影所演的江小姐都是我印象中的家境良好的上海大小姐的模样,两人在程耳的镜头下都很漂亮。区别在于,方小姐是理想主义的花瓶,而江小姐是一方绸缎。江是脆弱的,被感情伤了心,任务也没完成,还要赔上一条命,但她还会反思自己的任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又有一股韧性在。最终方苍白的死了,连死讯都要看报纸才知道,而江,被何放了一条生路,这才引出日本居上海要员名单这条线。 日蒋媾和,双方进行谈判,其实没带何,但唐把消息透露给了何(这里我没看懂是什么用意),何才策划让陈、张一行人杀了公爵,至此日蒋谈判破裂,自然就不会再有合作。也是从这里开始,日本人彻底不信任何,转而寻求与叶合作。 在这部电影里,其实何与叶也是对照组。一个面面俱到,与人为善,但潜伏失败,失败的原因日本人在电影里也说了,其实就是太过完美,因而让人防备。而叶是独狼,没有家人,朋友爱人也相继死去,还暴躁打人,这反而让日本人敢用他,因为他无枝可依,但有弱点。 何是极其谨慎,注意细节的人,在与张接头,杀了张之后,去吃饭,发现袖子上溅了一个血点,很小,但他也要沾水擦掉。而叶,杀人时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血,毫不顾惜自身,俨然一个合格的刽子手,当然会更好用。 这里导演把血用得很好,何杀人,叶打架,都有沾上血,去清理的情节,但其实都没洗掉。大概是表达,在那个漩涡里,谁都无法清白的脱身而去吧。 讲回正题,日本人与叶合作,叶自然要纳上投名状,也就是何,对应电影里的高潮部分,叶何打架。有人说有偷窥视角,我没看出来,但我在他们打架的间隙听到了开门的声音,总之,不管怎么说,现场肯定是有第三方的人存在的。这部电影的打戏很扎实,拳拳到肉的那种扎实,但有点太扎实了,声音太过饱满,反而会有点失真(一点浅见,我其实不懂电影)。这期间两人也有一些眼神戏,但太快了,我没捕捉到什么情绪。 之后就是叶吊着绷带去见日本人,这里的台词很精妙,简单解读一下,就是日本人准备带叶去满洲,让叶继续给他卖命,但叶看清现实,认为一人之力难以挽回局势。因此日本人在认为满洲必得的情况下,向叶展示了那张扭转时局的地图。所以,叶说,“希望如此”,日本人拿了地图递给他,说“必定如此”。叶看地图的时候眼中的泪意,手放到地图上时,透露出的等的就是这一刻的气息,我看了是有点感动的。但在日本人看来,就仿佛是前程命途尽交你手,请君带挈的意思了,所以日本人在这里也是满意的。 最后是日本战败了,叶与日本人被羁押。叶在卡车上的挑衅,很多人认为是高光时刻,我第一遍看的时候也爽到了,但第二遍再看,我其实不明白这里的用意。比第一遍看时多的信息就是,叶在门关起来的时候,表情的收敛,何被压在地上的时候,表情的欣慰。我认为他们是在确认什么信息,但到底在确认什么,我不知道。 看到有人说,地图都看到了,为什么叶还要跟日本人去满洲,还跟着他被羁押。我的理解是,看到了地图只代表他获得了日本人的信任,战略部署是会调整的,哪怕不调整,他看一遍也未必能记得住,还要妥善地把信息传递出去,所以要跟着去满洲。而一起被羁押,从后面的对白可以看出来,这个日本人是有机会被重新启用的,只要被启用,那么潜伏在他身边就还能获取信息,只是他自己放弃了,所以当他透露出想卸甲归田的信号时,叶才杀了他。 这次观影也捕捉到了一些第一次忽略的细节,比如影片开头王叶吃早饭,谈论八卦时说到的日本人,在家乡只是个普通的农民,踏上异国的土地就可以当着人家父母的面奸杀了人家的两个女儿,并抛尸到井里。这是开端,之后公爵发现水井,喝了水,却是臭的。感觉受到了冒犯,所以,那个小队才在矿上杀人。他们当然知道是找不到答案的,甚至他们可能对答案心知肚明,这才恼羞成怒,把整个矿上的劳动者全都活埋了。看懂这个情节后,我联想到了卢沟桥事变。 比如广州轰炸的时候,原来何真的在那里(我对梁朝伟不熟悉,所以第一次看的时候没认出来)。何审问时,看似例行公事的话术,对外也符合汪伪缔造和平的假象,但是不是也是在说他早就认清了国民党的不作为,这才投向共产党的怀抱呢? 以及那只瘸腿的狗,被赶出去之后,被炸死了。在我看来趋利的狗就像许许多多当时的小市民,和连一个落脚之地都容不下的日本兵都很可恨。当然,一个是恨铁不成钢,一个是国仇家恨。 实在是榨干了,想不起更多了,以上影评,是我仅凭记忆组织而来,不详尽不准确,如果看了觉得哪里不对,那我也不想改了,太累了。

二刷无名(含大量剧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