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漫威不选知名导演来执导电影呢?原因在这!
对于漫威电影来说,并非是不选择一些知名导演来执导自家的电影,实则是根本没有必要,而且很多知名导演来执导漫威电影,其实对于漫威电影宇宙来说也不一定就是个好事情!

作为现如今采用电影宇宙体系的代表型电影系列,可以说漫威的电影在全球市场上都是拥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以至于到了很多时候当漫威电影的档期上线时,其他的一些电影很多都是选择了“避让”,采用延期上映的方式来和漫威电影错开。

这也是因为多数和漫威电影同期上线的作品,很多碍于影院排片量等因素,十有八九都会沦为炮灰,即便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可能也不错。
而这就是漫威电影的“绝食性”上映风格——
用自身电影的质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来获得大量的排片量,压缩同档期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很多时候漫威电影的风格的确是能够吸引大部分影迷的观影动力。

但,有意思的是:
如果你仔细观察,其实你会发现在漫威很多的电影作品中,采用的都不是名声在外的国际大导演,更多的都是采用一些比较“普通”的导演,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之后的《永恒族》导演,漫威采用的就是赵婷。

显然,如果你稍微搜索一下“赵婷导演”的作品,你就会发现,在接手《永恒族》之前,赵婷导演只有2部作品,但是这2部作品的水平却不低——
1、《哥哥教我唱的歌》,让她入围了两个重量级国际电影节; 2、《骑士》,同样让她入围了多个国际电影节,并最终摘得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最佳导演;

所以,本身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漫威在选择自己的电影导演的时候,所谓的“普通”,其实是相对于那些国际大导,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大神、温子仁等,这些所谓的“普通导演”其实自身的实力还是非常高的。

当然,我们同样对于漫威的这种选择,也能够看出来漫威对于自己的电影的另外一种隐性的要求,就是——
掌控力!

显然,熟悉漫威电影或者是多数好莱坞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影迷,影迷应该清楚,在很多大制作的的故事中,电影制作的高层对于电影是需要非常大的掌控力的。
当然,对于漫威来说,这种“掌控力”其实并非指的是电影本身如何去拍,而是这部电影在整个漫威电影宇宙中的位置的安排,以及这部电影中所需要的一些能够联动其他漫威电影的元素的设定。

没错——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过漫威电影的影迷,多数喜欢去钻研漫威电影的原因所在,因为漫威是那种可以提前几年在自己的一部电影中插入一个“剧情彩蛋”,之后在通过几年后的一部电影来反馈这个彩蛋设定的由来的电影公司。

典型的就是:
《复联2》中美队在复仇者聚会中撼动了雷神锤的设定,对应的在后来的《复联4》中的终局之战里面给出了相呼应的剧情设定。

同样的,对于漫威电影中也会利用一些小细节,来暗示之后漫威可能会上线的一些新的角色英雄,比如《银河护卫队2》中的术士亚当的“茧”,就是在暗示着后续的第三部“银护”中术士亚当就可能会上线。

同样的例子,在漫威系列电影中简直不要太多!
而这其实就是漫威高层对于电影的主体干预,当然,这里咱们也要知道的是,漫威不同于隔壁DC和华纳之间的设定,漫威只有在单个电影和整个电影宇宙之间的规划上会有“干预”,但是对于电影本身的拍摄展现的方式,其实漫威倒不是特别的回去干预。

因为漫威采用的是“导演中心制”,对应之下,华纳对于DC的干预,其实不仅仅只是电影整体的规划,甚至对于一些系列作品如何去拍,拍什么也会存在一些干预。

而这也是DC电影宇宙(抛开DC独立电影)现如今依旧还是“半死不活”的主要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漫威来说,采用这些“普通导演”,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方便自己去在整个电影宇宙的规划中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但是试想如果是借助知名导演来拍摄漫威电影的话,其实这种掌控力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毕竟,人家知名导演多数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而很多时候这种想法其实不一定就能够契合漫威电影宇宙整体的规划,这也是漫威很少采用知名导演执导的一个原因之一。

知名导演的风格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电影导演来说,每一部电影的风格是非常受到导演风格的影响的,这意味着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一些电影中看到导演自己异常浓烈的性格元素。

上图为“温子仁”。
而这对于单个独立电影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能够让这部电影区别于与同类型的其他电影,但是对于一个致力于电影宇宙体系的漫威来说,这或许就是一个灾难!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就像前面我们说的,知名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并且多数时候如果碰到一些大牌的导演,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漫威电影宇宙后期规划的要求来拍摄当前的电影,显然,这种潜在的隐患矛盾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制作消耗。

举个例子:
如果漫威让诺兰大神来导演漫威的电影,或许漫威这部电影在剧情和特效上会受到影迷的追捧,但是这部电影很有可能就出现“独立于”漫威电影宇宙体系的尴尬情况。

上图为“克里斯托弗·诺兰”。
同样的问题,在DC宇宙中简直不要太多——
不论是蝙蝠侠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还是此前的《小丑》,如果单论单个作品的质量,那是没话说,但是如果从DC电影宇宙构架的角度来说,这2部作品和DC电影宇宙的关联度就是不及格的。

显然,对于漫威来说,自然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又要顾及整个电影宇宙的规划发展,其实选择相对于这些顶级大导演的“导演”甚至是新生代的导演来说,就要方便的多了。

退一万步说——
漫威在演员的选择和剧本的要求上,前者采用只选合适不选最贵的原则,后者则是选择最顶级的编剧来创作剧本,那么,在演员合适,剧本顶级的情况下,其实只要水平合适的导演,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风格元素,都是能够展现出一部质量和看点都不俗的漫威电影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能够拥有“承上启下”的属性在内,能够在自身打出票房的前提下,辅助之前或者是之后的电影剧情。

这就是漫威电影多数情况下的主体需求所在,而显然,我们不排除会有顶级大导演也能够满足漫威这种需求,但是就总体而言,多数情况下,这些大导演自身浓烈的风格还是会有破坏漫威电影整个体系的潜在几率。
这也是漫威为啥不采用世界顶级大导演来执导自己电影的第二个原因所在。

漫威走的是剧情体系风格,而知名导演则是个人体系风格!
其实不论是漫威还是DC的电影都是有着专属于自己的风格设定,比如漫威很多电影都是采用的“合家欢”风格,而DC电影则是走“暗黑”风格,这也是很多电影粉丝所能够去察觉到的。

而其实这种能够被影迷察觉到的风格设定,放在电影和导演之间也是如此,典型的我们以温子仁为例——
熟悉这位导演的粉丝都清楚,温子仁号称是“恐怖片电影大师”,这是因为出自温子仁之手的电影多数都是自带恐怖元素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电影,而是专属于温子仁自己对于恐怖元素电影的理解的一种风格。

比如:《招魂》、《死寂》、《电锯惊魂》、《安娜贝尔》……

甚至就是此前DC请温子仁执导的《海王》中,整体的风格虽然偏向于漫威的合家欢风格,但是在涉及到电影中的“海沟族”的剧情时,电影的画风就是典型的温子仁式的恐怖元素风格。

这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在一部电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非常nice的,但是就怕整部电影都是充斥着这种强烈的电影导演自身的风格元素。
这一点,其实和漫威走剧情体系风格的规划是相悖的。

因为,对于漫威电影来说,整个的风格不单单是要“相对统一性”,更多的漫威是希望影迷和粉丝能够将自己对这种风格的认同和喜欢,附加在整个漫威电影宇宙体系中,而不是导演身上,毕竟,顶级的导演不可能一辈子都为漫威拍摄电影。

因此,如果导演的风格强烈到盖过电影,那么,可能重现的情况就是粉丝会跟着电影导演“走”,对于漫威电影宇宙的留存度就会降低,这显然是漫威不愿意看到的,漫威更愿意看到的其实是相反的节奏。

对此,同样的道理,其实也能够在漫威电影和演员之间的关系看出来,人气多如钢铁侠这类的角色,其实漫威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将其下线,这也是一种保证影迷注意力始终在电影宇宙体系中,而不是单个可能会随时脱离的“元素”身上的操作。

不过,总体而言——
虽然漫威很少使用顶级大导演,但是另外一方面这种操作也是能够发掘一些有新活力和新想法的导演来加入到漫威电影宇宙中来,让漫威电影宇宙始终保持着一种源源不断的活力属性。

当然,除此之外,漫威虽然导演没有用最好的,但是剧本编剧很多都是顶级的,其中也不乏为“权游”写过剧本的这类编剧!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