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人的一生在世界上,精神寄托在身。

2021-05-25 17:26 作者:平凡小昀  | 我要投稿

    5月22鈤13点07分一位可爱可亲的老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说:他希望我们能安安心心地吃完午饭。过着半个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我,也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我震惊了,我口里嚼着米饭,看着袁老先生留下的成果,我的心里非常沉痛。这不禁引发了我对人的一生在世界上的思考。

     王阳明在弥留之际,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天下,留下了心学。鲁迅弃医从文,从治中国人的身体到治中国人的精神,留下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袁隆平老先生,在临终之前希望我们可以安心的吃完午饭,留下了杂交水稻,让世界上的很多人都吃饱了饭,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片绿色和黄色,让更多人获得了生活下去的动力。

     追本溯源,人的一生要在世界上,世界是空间和物的集合体,是生物精神与物结合的产物,但除了物之外的东西还有吗?不还是物吗?换个角度说,任何物都不具备毁灭另一个物

的能力,也就是说,物是永恒的,从而世界是永恒的。生物在这个世界上的法则是,物变而精神不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身体死后,变成了各种形式的物,精神亦是物之上,精神原有的物改变,如果其他的物不能承载,那便会消失。从开始,我们由别的物演化过来,到我们又衍生出了精神,并且又承载了别的物的精神,再到物又演化为别的物,精神离开了我们之后,也便是一生吧,而这一切也离不开物,也便是人的一生在世界上。

     袁隆平老先生的灵柩,在他曾经热爱的研究院上转了三圈,人们自发地买了菊花,前来为他送行。臧克家曾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群众之后的人,会被人民群众抬得很高,我不禁在思考。人的精神和物质以世界为载体发展,世界的发展是不断持续的,而不断持续必定是由物来推动的。人属于生物,生物是精神和物质的集合体,生物具有感知物的能力,知道哪些有利于本体,哪些不利于本体,从而产生了利益。若是这样,我明白了伟大从何而来。看来,他做到了很多人都没有做到的,也便是人的一生在世界上,便要遵守这个世界上的法则。世界是公平的,它不会给一个物太多也不会给一个物太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突出于其他物的能力,也便是决定了,我们是永远有终点的,所以在无奈之下,我们作为人提出了一生,并且在世界上。

    今年才选考生物的我,翻开了教材,看见了辛勤工作的袁老先生,我才明白,人的一生在世界上,不可践踏世界的天平,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能力,去发现它的更多。而我们所作的便是埋头耕耘,从中磨练自我,陶冶自我情操。从而由感性到知性,再由知性到理性。这也便是拨开迷雾,通往真相的路。我的一生在世界上,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成为一个大人物。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价值。世界仍然存在,我的生命也终有结束的一天。那么我便希望,我的一生在世界上也要很有意义,不枉费我生而为人。

    世界不会创造无用之物,人的一生在世界上,绝非无用,而凭借我们的“绝非无用”的资本,我们可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袁老先生,他不仅用杂交水稻养活了我们中国人,他用心钻研杂交水稻的精神更是养活了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在此,对袁老先生送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也立誓:“将奉献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将耕耘作为修养自我身心的唯一途径。将自我价值以最大化奉献给社会,将自我修养完备化献给天下”。

    愿还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我们,都能穿过无尽的黑暗,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光明天地,实现自己一生在世界上的价值。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不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袁隆平

思考:人的一生在世界上,精神寄托在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