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版银英动画考古——帝国军标准战舰

2019-11-09 10:28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本系列专栏乃为怀旧之用,也可以作为对旧版《银河英雄传说》动画感兴趣但介于篇幅庞大而一时无法全部观看的朋友粗略了解旧版动画的切入点。

审美观是一种很难统一的东西,但不论如何,旧版动画那些颇有朴实厚重之风的舰船和其它武器装备的设定在今天也应该能找到喜欢它们的人吧?



在舰队会战中,标准战舰是无可争议的舰队核心,这一点对于同盟军和帝国军而言皆是如此。总体而言,标准战舰是一种着重于中远距离炮战的舰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完全缺乏近距离战斗的能力:不论是同盟军还是帝国军都普遍地在标准战舰上配备有一定数量的舰载机,舰载机配合舰上配备的副炮等武器使得标准战舰同样能够较为灵活地应对近距离的战斗。

帝国军当前的标准战舰定型于宇宙历750年,帝国历441年,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在新一代标准战舰问世之前,它仍然是帝国军的中坚力量,而且也不是全然地没有经过改进。据专家估计,在一名上将的麾下,标准战舰的数量应该在两千艘左右,少将麾下的标准战舰数量则约为200至250艘。

与同盟军战舰专精于舰队作战不同,帝国军的舰船在设计之时非常强调多功能性(不一定全然是出于军事目的的需要),因此若单从舰船的主炮数量来看,体量比同盟军标准战舰大上一圈的帝国军标准战舰却仅仅在舰首部配有6门主炮好像是差点意思。但若是将其他武器和舰载机一并考虑在内的话,在舰队战中帝国军标准战舰的战斗力未必就逊色一筹,全看指挥官如何发挥而已。在六门主炮的下方有两处开口,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某种实弹类武器的炮口,但也有说法称它们实际上只是舰船指向前方的减速推进器喷口而已。

除去六门主炮外,帝国军标准战舰在舰船侧面的副炮数量也达22门之多,在舰体后部两侧发动机短舱上亦配备有武器发射口,在实战中观察的结果证明这些发射口对应的装备部分为光束武器,部分则为某种实弹武器。在舰体中段和后部设置有战舰的导弹发射装置,一次齐射的数量相当惊人。此外,在战舰的底部还设置有投掷式的重型航弹投放舱口,但是这种武器究竟是为了什么情况而预备的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在防护能力方面,帝国军标准战舰除去配备有强力的护盾发生装置之外,在装甲设计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根据同盟军在亚姆立札会战后的录像记录来看,帝国军标准战舰的装甲可分为七至八层,由单晶金属层和泡沫陶瓷层交叠而成。据民间专家估计,帝国军标准战舰的装甲厚度在舰桥、发动机舱等关键部位可达5000mm厚,在舰船侧面等次要区域则降低为500mm至1000mm厚度。

因为需要进出大气层的缘故,标准战舰在舰体下方两侧各自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可使舰船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通过加热空气再喷出来获得动力。舰船本身的通讯天线也被设计成隐藏式(即舰首上下两处脊状凸起结构)而不是像同盟军的战舰天线那样直接向外戳出。除此之外,舰船的推进器也采用了分置式的布局,舰体左右两侧和下方各有一个喷口。比起同盟军单一喷口的布局来说,分置式的推进器布局增加了舰体的宽度,故被弹的概率相对更高些,但反过来说在中弹后帝国军标准战舰动力系统的亢余度也强过同盟军的标准战舰。

在舰体下部凸出部中设置有舰船的王尔古雷机库,平时载机整个收纳于舰体内部,机库的舱门也完全关闭,只有在需要出动的时候才会藉由导轨将王尔古雷战斗艇送出舱外,因此单就出动效率而言,这样的设计并不如同盟军的半开式机库来的方便。关于该级战舰的载机数量还有着不小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种战舰可以搭载48架王尔古雷战斗艇(这已经是个很不可思议的数字了),而在最夸张的说法中,它的载机数居然高达66架之多。但不论确实数字如何,帝国军标准战舰的载机能力远胜于同盟军同类战舰这一点倒是可以确信无疑的。

除去王尔古雷战斗艇机库外,舰船的交通艇(兼做逃生艇)空港也同样设置在舰船的下方突出部。

帝国军标准战舰长677米,宽179米,高228米,舰员726人。

主要武器:

舰首中子光束炮6门;

舷侧(单侧)副炮22门;

至少40单元的导弹发射装置;

舰载机:王尔古雷战斗艇48架*。

*有待查证

标准战舰的护盾
不论怎么看这个都很像是炮口
标准战舰的导弹发射装置
一般认为,帝国标准战舰的导弹发射器数量多于同盟军同类战舰
导弹齐射
某种与导弹不同的实弹类武器
投放重型航弹
看起来倒像是反潜作战一般
释放王尔古雷战斗艇
释放救生艇
简体下方左右两侧突出的结构为大气层内飞行时使用的进气口



因为具备进出大气层能力的缘故,帝国军标准战舰时不时地就能够和帝国臣民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数百米长的艨艟巨舰以极具压迫力的姿态悬停在帝国臣民的头顶,投射下的阴影甚至足以覆盖整个村庄——毫无疑问,这样的战舰就是帝国强权的最好宣示。得益于其悬停能力,标准战舰在临时着陆时对于停靠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在稍微平整的地面乃至于水面上降落都不是问题。这种能力在军事上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一艘帝国战舰可以在着陆后通过舰船下方的坡道快速地释放大量陆战部队,在抢时间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直接打开舰体下方的舱门将空降兵直接丢向地面。

停驻于地表的帝国军标准战舰
正在水面上降落的帝国军标准战舰
正在从舰体下方舱口中放出空降部队的帝国军标准战舰
战舰停泊在地面时的主进出通道
战舰下方设置的起重机



因标准战舰性能优越且改造潜力较高之故,标准战舰通常是帝国将官旗舰的不二选择,起自准将截至上将都有用标准战舰作为旗舰的案例。在这诸多的旗舰型标准战舰中,并不是每一艘都有幸能在后世的战史研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当然,莱因哈特·冯·缪杰尔的旗舰“唐·怀瑟”是无此忧虑的:

“唐·怀瑟(Tannhäuser)”的名字源自于地球时代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知名作《唐怀瑟与瓦特堡歌唱大赛》,在莱因哈特获得自己的专属旗舰“伯伦希尔”之前,正是这艘战舰伴随着他一路从准将擢升至中将的地位。

这艘战舰在莱因哈特手下的首战是凡佛里特星域会战,其时莱因哈特·冯·缪杰尔仅为一名配属在老将格林美尔斯豪简中将旗下的准将,所属舰队不过二百余而已。但很快莱因哈特就因为在地面战中捕获同盟军中将辛古列亚·雪列布雷杰的功绩而被升为少将,于是在“唐·怀瑟”指挥下的战舰一举翻了十番。

降落于液体金属表面的“唐·怀瑟”

在第六次伊谢尔伦攻防战中,“唐·怀瑟”带领着莱因哈特分舰队尽情地尝试了各种理论上可行的舰队战术,给同盟军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其率部侧击同盟军何兰多少将率领的导弹舰群之举更是将伊谢尔伦要塞从外壁被攻破的直接危机中解脱了出来。在整场战役期间,莱因哈特分舰队虽然在杨威利提议的埋伏下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整体而言生还率是相当高的。

在本次战役的末期,莱因哈特更是主动请缨让自己的分舰队担任诱饵的角色以引开同盟军舰队主力为“雷神之锤”要塞炮清出射界,此计谋不出意料地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于是战役再度以同盟军的败北而告终。此战过后,莱因哈特再度叙功,完成了从准将到中将的二级连跳。

宇宙历795年,帝国历486年,本舰作为“庆贺皇帝登基三十周年之讨伐舰队”的一员在迪亚马特星域与同盟军遭遇。此役中,同盟军方面的新任第十一舰队司令官何兰多中将以超常规的舰队运动一度将帝国军的前卫部队搅得天翻地覆。但就如同在上一次战役中一样,莱因哈特舰队对于何兰多舰队的动向心知肚明,而且早就想出了应对之法。结果,这一次何兰多没有再能逃过莱因哈特舰队的炮火,同盟军第十一舰队也在莱因哈特舰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因此战的功绩,莱因哈特不久之后又被提拔为上将,此后“伯伦希尔”便成为了他的新旗舰,至于“唐·怀瑟”此后的去向则无人知晓。

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中的“唐·怀瑟”



奥斯特法仑:

“奥斯特法仑(Ostfalen)”的名字出自地球时期德国的地名,它是格林美尔斯豪简中将的旗舰。这名老人乃是佛利德里希四世的侍从武官出身,在战斗方面虽然有不小的热情,但天赋就着实令人难以恭维了。然而,这名常常被人视作无能者的老人在人情世故方面却自有着及其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就和佛利德里希四世本人一样,都有着看破不说破的习惯。

这艘战舰的战史实在没有太多可以落笔之处,总而言之,它参加了凡佛里特星域会战就是了。



诺林根:

“诺林根(Nördlingen)”的名字源自地球时代德国巴伐利亚州一个小镇的镇名,它是帝国军老将军维伯利尔· 尤西姆· 冯· 梅尔卡兹的旗舰。和普遍被外人认为衰老而无用的格林美尔斯豪简中将不同,梅尔卡兹堪称老而弥坚的军人代表。在帝国军中有不少人认为,若非此人性格过于迂执,光凭其用兵的手腕元帅之位对他而言大概也不在话下。

从外表上看,“诺林根”是一艘强化了火力的标准战舰,它的主炮比普通标准战舰足足多出来四门,这使得它的舰首部及其膨大。相应地为了补偿主炮增多带来的增重问题,“诺林根”舰尾部的主推进器尺寸也相应地放大了不少。这两个改进之处使得战舰的侧面投影大大增加,但梅尔卡兹并不像是一个会被敌军轻易抓到侧面的将领。

目前有记录的这艘战舰参加的唯一一场著名战役是亚斯提会战,此战中本舰连同梅尔卡兹舰队被划拨到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一级上将的麾下,并随同他一同横扫了三支同盟军舰队。



达姆斯塔特:

“达姆斯塔特(Darmstadt)”的名字源自于地球时代的德国城市,它是亚达贝尔特·法伦海特在亚斯提星域会战期间的旗舰。在其时配属于莱因哈特麾下的五支舰队中,只有法伦海特舰队和梅尔卡兹舰队真正地在战斗中建立了可观的功勋。



奥古斯堡:

“奥古斯堡(Augsburg)”的名字源自地球时代德国城市,它是精熟于理论却没有什么应用能力的胥塔典提督的旗舰。本舰的主体部分和普通的标准战舰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两侧却和门阀大贵族的“柏林”还有“奥斯多马克”一样煞有介事地加上了两艘盾舰,这就着实令人生厌了。在亚斯提会战中,这艘战舰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相应地也没有什么出格的愚行。

“奥古斯堡”长677米(盾舰长691米),宽179米(盾舰宽62米),高228米(盾舰高109米)。



瓦茨曼:

“瓦茨曼(Watzmann)”的名字源自地球时代德国的一座山峰,它是佛格提督的旗舰,此君无甚才能,能当上将军纯粹是靠熬资历凑数。虽然说此君在亚斯提会战中没什么表现,但就结果来看蹭到了一场大胜的功劳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海典亥姆:

“海典亥姆(Heidenheim)”的名字源自于地球时代德国的城市,它是艾尔拉赫少将的旗舰。艾尔拉赫此人无甚本领,抢功之心却是颇为火热。在同盟军已经抓住帝国军后背的时候,此君居然不听莱因哈特向前加速的军令而下令战舰原地掉头反击,结果刚刚调转一半他的旗舰“海典亥姆”就被同盟军的数道炮火贯穿而爆炸沉没,艾尔拉赫少将于是一举获得了二阶特晋的殊荣,也借此成为了莱因哈特手下第一个战死的将官。



莫尔霍特&格伦德尔:

“莫尔霍特(Morholt)”和“格伦德尔(Grendel)”是帝国双壁罗严塔尔和米达麦亚在中期军旅生涯时所用的旗舰,前者的名字源自于被托利斯坦杀死的王子,后者则源自于史诗《贝奥武夫》中的怪物。

这两艘战舰的履历在双壁时期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参与了第六次伊谢尔伦攻防战,此后又都被派驻到胜任上将的莱因哈特麾下,参加了列古尼查上空遭遇战和随后爆发的第四次提亚马特会战。

列古尼查大气层中的“格伦德尔”
全体右转之前的“莫尔霍特”



除去帝国双壁之外,后来官拜宪兵总监的乌尔里希·克斯拉在“三千万大远征”期间的旗舰也是标准战舰,但舰名未知。在同盟军到来前夕,克斯拉舰队主要在负责坚壁清野的准备工作。在亚姆立札会战之后,克斯拉的旗舰更换为“弗尔塞提”。



艾恩道夫少将旗舰:

宇宙历798年,帝国历489年,艾恩道夫少将率领的舰队在伊谢尔伦走廊中与杨舰队训练中的新兵舰队相遇。在交战之初,艾恩道夫舰队顾忌杨舰队的声名一度不敢放手出击,但因双方兵力悬殊之故依旧令同盟军陷入苦战。此后因杨舰队全军出动前来接应之故,艾恩道夫舰队撤出了战斗。



朗根贝格:

“朗根贝格(Langenberg)”的名字源自于地球时代德国的镇名,它是派特里肯少将的旗舰。在“要塞对要塞”战役中,本舰所属舰队在坎普上将的指挥下突入同盟侧伊谢尔伦走廊意图消灭同盟方面派往伊谢尔伦要塞的援军,但这一筹划最终因遭受同盟军的前后夹击而失败。在战斗中本舰被击沉,派特里肯少将战死。



宋巴尔特少将的旗舰:

在“诸神黄昏”作战中,宋巴尔特少将自告奋勇担任后勤物资的押运任务,结果行至半途就心生懈怠,被抓住机会的同盟军将物资和护航舰队一扫而空。事后,宋巴尔特少将被勒令自尽。



贺蒙沙:

“贺蒙沙(Heremoss)”的名字是帝国对北欧神话中赫尔莫德(Hermóðr)的误译,它是卡尔纳普提督的旗舰。此君有一句名言流传于世:在巴米利恩会战中,卡尔纳普舰队和众多莱因哈特的直属舰队一道被同盟军的陷阱套住陷入围攻之中。其时卡尔纳普向莱因哈特本部发报求援,却只得到“无多余兵力可派遣,望尽军人本人战死”的答复,盛怒之下,卡尔纳普大骂到:

“让我死那我就死好了,早一步进瓦尔哈拉,让你这个后来的当杂役!”*

*他确实在说完这句话不久之后就战死了。



辛杜尔:

“辛杜尔(सिन्दूर)”的舰名源自于地球时代印度女性点在额头上的红点,它是布劳斯契提督的旗舰。“辛杜尔”所属的舰队是巴米利恩会战*期间莱因哈特麾下的诸多直属舰队之一,在战役旗舰本舰队遭遇重创,但战舰“辛杜尔”幸存。此后这艘战舰又在伊谢尔伦回廊战役中率部率先突破伊谢尔伦军设下的雷场冲进回廊之中。

*有趣的是,涂抹“辛杜尔(सिन्दूर)”时所用的颜料就叫“巴米利恩(Vermilion)”。

“全军转向!”



狄奥多里克:

“狄奥多里克(Θευδέριχος)”的名字源自狄奥多里克大帝,它是杜奈杰中将的旗舰。杜奈杰此人到不能说完全没有才能,不到三十便官拜中将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此人有一个凡是好争先的毛病,而且在争先之时甚少顾及实际的局面。结果,在巴米利恩会战的前期,因为此君贸然下令让舰队前进的缘故,帝国军的多层防御阵差点被他搅乱,而同盟军则抓住机会给阵列混乱的帝国军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就因为这个莽撞之举,杜奈杰虽然最终在巴米利恩会战后幸存,但此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维格里斯:

“维格里斯(Vigrissr)”的名字源自帝国方面对北欧神话中“诸神黄昏”发生的战场维格利德(Vígríðr)的误译,它是克留曼提督的旗舰。在巴米利恩会战中,本舰所属舰队遭同盟军包围,在战斗中“维格里斯”中弹导致舰桥内部结构受损,克留曼中将被倒塌的廊柱砸中身亡。



赫尔洛特:

“赫尔洛特(Heorot)”的名字源自于史诗《贝奥武夫》中的蜜酒大厅,它是拜尔耶蓝提督的曾用旗舰。本舰及其所属舰队在米达麦亚的指挥下参与了兰提马力欧星域会战。在拜尔耶蓝升任上将后,他的旗舰更换为“纽伦堡”,“赫尔洛特”最终去向则未有详细记录。



不过,也有那种不管怎么升官都混不到一条新旗舰的人就是了:

直到被“雷神之锤”一炮化作灰烬时,伊谢尔伦要塞守备舰队的司令官塞克特上将都一直只是使用一艘标准战舰作为自己的旗舰而已。

塞克特上将的旗舰



除舰队旗舰外,尚有数艘标准战舰因各种缘故得以在战史中留下舰名:

华伦斯坦:

“华伦斯坦(Wallenstein)”的名字出自著名军事家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在亚斯提星域会战中,它被同盟军第二舰队旗舰“帕特罗克洛斯”的主炮齐射击沉。


克恩顿:

“克恩顿(Kärnten)”的名字出自地球时代奥地利最南部的州名,它是继被击沉的“华伦斯坦”之后紧跟着和“帕特罗克洛斯”交战的帝国战舰。


诺伊施塔特:

“诺伊施塔特(Neustadt)”的名字源自地球时代德国的镇名,本舰是巴米利恩会战期间缪拉上将在旗舰“伦贝克”被击沉之后移步的第一艘战舰,在缪拉将指挥部移至本舰之后没过多久本舰也中弹沉没。


奥芬堡:

“奥芬堡(Offenburg)”的名字源自地球时代德国的城市名,它是缪拉一行人继“诺伊施塔特”号被击沉之后移步的第二艘战舰,但还不是最后一艘。



帝国军745年型标准战舰:

无详细信息。



帝国军640年型标准战舰:

无详细信息。

达贡星域会战中的帝国军战舰



内容出处见链接,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https://gineipaedia.com/wiki/Imperial_battleship_(788_UC_era)

https://asahiwa.jp/g/c/r_kosmische_schlachtschiff.html

旧版银英动画考古——帝国军标准战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