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实践哲学原理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矛盾概念的运动及其符号形式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矛盾概念的运动及其符号形式
我们在上一章认识到我们人类作为认识主体,通过形成概念的符号认识能认识的存在是辩证运动的矛盾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概念形成的符号认识,将认识对象形成为语言文字符号的概念。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一章将矛盾存在的辩证运动作为认识对象,通过形成概念的符号认识将之形成为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
我们认识矛盾概念的辨证运动的符号认识前,先直观人类对于概念的辩证运动的符号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概念的辩证运动的符号认识是随着人类哲学发展的存在论,认识论和符号学的发展而随之发展。
我们的哲学家们在哲学发展的存在论时期对概念的辩证运动就有认识。存在论时期,古代中国出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运动学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出现了爱菲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本质是火的流变的辩证法思想。
存在论时期,我们的哲学家对存在的事物的变化的直观中产生了辩证运动概念。这是哲学辩证逻辑最初的形成。此时的辩证逻辑是从天时从白天到黑夜的循环变化,从火的燃烧到熄灭的变化形成的认识。这些存在的事物的变化被当时存在论时期的哲学家感知并用语言认识成了早期的辩证法概念。我们在存在论时期的辩证逻辑被称之为朴素辩证法。
到了近代,人类的哲学发展进入认识论时期。在认识论时期,哲学从主体认识出发对我们已形成的不同概念来认识概念的辩证运动。概念辩证运动在现实中生成了我们的很多想象力的创造。
比如说“独角兽”这种想象的生物,我们用“角”和“马”和“飞”的概念生成了现实中没有的新的概念生物“独角兽”。人类并没有让现实的马长出角并且飞起来,故“独角兽”这一概念没有真的成为现实的存在,还是停留在概念或者符号中。
同时概念的辩证运动也带来科学工程发展,人类将新概念化成为了现实的存在,比如说“蒸汽机”产生。我们对蒸汽产生了动力形成了概念认识,同时我们产生了对工业生产运输需要动力的概念,用蒸汽产生动力的概念结合工业生产运输的动力需求的概念就创造出了蒸汽机的概念。人类用现实的蒸汽推动现实的工业和运输机器,蒸汽机从符号概念产生成为了现实的存在,不仅仅停留在符号和概念中了。
我们可以认识到概念的辩证运动可以形成了停留在概念的产物,也可以指向了概念之外的现实产物。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形成现实所指的概念形成了我们的工程学知识,没有形成现实所指的概念构成了理念或者文学形象。
认识论时期,哲学家对认识形成的概念的辨证运动的认识发生在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概念的辩证运动不断带来科学和工程突破并形成现实的社会背景下。
对认识论意义的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认识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性的二律背反。再通过费希特的知识学-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位德国哲学家引领的哲学史上的德国观念论运动进行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德国观念论的这三位哲学家的工作,最终由黑格尔完成对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
在这里,首先是康德哲学体系从知性的二律背反建立了概念的理性与知性的区别。费希特知识论则以“绝对自我”为核心概念阐述了概念的矛盾运动。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以超越“绝对自我”的“绝对者”为核心概念阐述概念的矛盾运动。黑格尔最后超越现实存在,建立了以纯粹的概念“绝对精神”概念的辨证运动为起点的黑格尔哲学体系。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完成了对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认识,所以黑格尔也被认为终结了形而上学。
黑格尔之后是哲学的感性主体哲学及符号学时期,这一时期人类哲学进入了两条路径的发展。
首先是认识概念边界外的感性的现实存在的非理性哲学。这条路由两条分岔:一个分岔是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以人类社会群体存在为进路,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这个分岔最后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说完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辩证运动的认识。
这条路的另一个分岔以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的以人类个体存在为认识进路,带来了人类哲学的意志哲学和生存论。这个分岔以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完成了个体存在的辩证运动的认识。
其次对概念与概念外的存在的关系为认识进路。这条路也有两条分岔,在索绪尔的哲学带来的符号学转向开启后开始分岔:一条是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晚期维特根斯坦的概念直接形成的命题与概念外认识对象的关系的进路,这一运动在晚期维特根斯坦最终试图完成主体概念与概念之外存在的辩证运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就是从认识主体形成符号和概念与概念所指的关系暨语言游戏出发试图完成认识主体的概念(暨人的概念)与概念外现实的辩证运动的认识。
另一分岔是列维.斯特劳斯,托马斯.库恩的结构主义-德里达,德勒兹的解构主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的分岔,这一分岔是对人类概念直接形成的不同的命题辩证运动形成的认识主体的知识与概念外现实的关系进行认识。这一分岔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完成了对认识主体的概念知识辩证运动的认识。晚年的伽达默尔试图从认识主体知识视域融合的诠释学角度(暨人的概念知识的辩证运动,注意区别于黑格尔的纯粹概念的辩证运动)转向认识主体的知识与知识之外的现实的辩证运动的实践哲学。
这里对于以上这些哲学家的对于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认识发展具体的工作贡献的介绍,我将会在实践哲学体系第二部分的存在哲学的理性哲学里表述。
我们这一章从认识主体形成语言文字符号的概念角度认识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在下文中会用到以上这些哲学家们工作成果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概念。
我们认识了人类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认识的发展。我们可以直观到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形成的三种辩证运动概念。
第一种认识主体与认识主体之外未形成概念的认识对象辩证运动形成了认识主体新的概念。存在论时期我们形成的矛盾辩证运动的概念是第一种。
第二认识主体已形成的概念中矛盾概念辩证运动形成的新的概念。认识论时期形成的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概念是第二种。
第三认识主体与认识主体之外的非概念的存在辩证运动形成新的概念之外的存在,这种新的存在再被认识主体形成新的概念。符号学时期我们形成的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概念是第三种。
我们在这里进一步认识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我们是通过概念形成的认识对认识对象形成了用语言文字符号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是确定形成概念能指的认识主体对不确定形成概念能指的概念所指的认识对象形成了概念的能指。
概念的能指是认识确定形成的语言文字的图形与声音,概念的所指不是认识确定形成的语言文字的图形与声音。暨概念的能指在认识中不是概念的所指,概念的能指是认识主体对概念的所指的否定。
认识主体概念的能指不是认识主体的概念,认识主体概念能指指向的概念所指的认识对象也不是认识主体的概念。认识主体的概念是认识主体概念的能指指向概念所指的认识对象形成的。认识主体的概念可以被认识为由概念之外的认识主体用概念的能指否定概念之外的认识对象形成的。我们在这里将认识主体的概念之外的存在命名为物质。
我们可以认识到是作为物质的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辩证运动形成了认识主体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概念形成的认识对物质的辩证运动形成为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我们在这里将之命名为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这一命名也是沿袭已有的命名。这是比较恰当的命名。在这里不必做更改或者重新命名来导致无谓的混乱。
我们进一步认识唯物辩证法暨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接下来我在这里构建一个符号形式对唯物辩证法进行认识。
唯物辩证法符号形式
设定的符号:
概念:a 概念的否定概念:¬a 展开(否定)符:╲ 剩余符:╱ 统一符:凵
新的概念:A 新概念的否定:¬A
说明: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做符号呈现要构建概念及概念的否定。既我们所设置a和¬a这一对初始的矛盾概念。
我们进一步对这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发展构建发展符号。分别有:展开(否定)符:╲, 剩余符:╱, 统一符:凵。
这三个符号是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发展中出现的。对于这三个符号的形成和发展在下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中会做进一步说明。
最后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会形成新的矛盾概念,故对新的矛盾概念设置符号新的概念:A ,新概念的否定:¬A。
新概念的形成也会在下文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说明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符号形式
第一步开始:a╲¬a
(正)
第一步完成:a ,╱¬a
说明: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运动符号形式的开始是概念a去否定概念a的否定概念¬a。我们将这一步表示为a╲¬a。a与¬a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矛盾律,既a=a,a≠¬a。a对¬a是不同的,¬a与a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a与¬a有边界。
矛盾概念边界互相之间表现的差别已经有了一个公认的命名既质。矛盾概念边界以内则称为量。我们将边界也称之为限,暨a与¬a互相限定。边界存在即为有限,边界不存在既为无限。
在唯物辩证法的第一步中,概念a是¬a的否定概念。a╲¬a表现为a否定¬a,既a否定掉¬a相对于a的差别既¬a的质。在这里我们将a否定¬a的称作否定性展开,中间的否定符也可以命名为展开符。
黑格尔将矛盾概念互相之间表现的否定性命名规定性。这种否定规定性是对质的否定,并不是对存在的否定。如果a否定¬a存在的话,矛盾的概念只存在a,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也不能继续进行。我们构建的是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符号形式。我们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认识要求是a对¬a的否定不否定¬a的存在,而是否定¬a的质。
我们继续认识a对¬a的否定是质的否定。a对¬a的否定不能否定¬a的存在,暨a不能对¬a无限否定,会存在¬a的剩余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这时剩余部分的¬a不再被a否定。这个否定的过程是a对¬a的规定性在¬a中展开。黑格尔将称其为a的质在¬a中的达到了否定的尺度。达到否定尺度的a对于a的边界中的量说是也达到了量的扩张的极限。这个过程也被成为概念运动中的量变。
这一步达到否定尺度的a的质不再量变,达到尺度的质对应扩张到极限的量。这个量被称之为定量。我们在这里定义一个“完成”的概念命名。“完成”既某个概念量变发展到了自身的尺度。
以上我们对于概念运动中的质,量,尺度及定量的概念的认识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完成的。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第一步完成后,我们将¬a 中剩余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称之为标记为¬a的剩余标记为╱¬a。
a对¬a的否定的完成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一步的完成。完成之后形成完成自身否定性或者说质的尺度的a及¬a中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形成的概念╱¬a。我们对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一步有一个公认的命名暨正。
第二步开始:╱¬a╲a
(反)
第二步完成:╱¬a,╱a
说明:
接下来我们继续认识唯物辩证法暨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第二步。第一步正完成后形成了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概念a及概念¬a中不能被a否定的部分形成的概念╱¬a。
我们认识到在上一步中a对¬a否定已经达到了自身的尺度,a对╱¬a没有否定。既概念╱¬a不表现出之前¬a对a的差别。但是a和╱¬a的否定关系不能停止,否则辩证运动就会不存在。
我们再去认识a和╱¬a,概念╱¬a是概念¬a中的剩余,╱¬a属于¬a,╱¬a不是a。概念a不否定概念╱¬a。概念╱¬a对a是一种不同于a和¬a之间的否定性的否定性。
这样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二步╱¬a╲a得以展开,暨概念╱¬a去否定概念a。这一步的否定╱¬a也不是彻底否定a存在,而是╱¬a相对于a的否定性在a的边界中完成否定的尺度。
这一步完成后,概念╱¬a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尺度。概念a的边界中剩余了概念╱¬a不能否定的a部分称为a的剩余标记为╱a。
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第二步的完成,形成了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a及不能被╱¬a否定的a的剩余形成的概念╱a。唯物辩证法的第二步被命名为反。
第三步开始:╱¬a凵╱a
(合)
第三步完成 :A ¬A
说明:
以上是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符号形式。在辩证运动的第二步完成后,形成了在a中完成自身否定性尺度的╱¬a和不能被╱¬a否定的a的剩余╱a。
我们知道a不能否定╱¬a,╱a属于a。所以╱a也不能否定╱¬a。而╱¬a在a中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尺度,也不能去否定╱a。在这里剩余的概念不再互相否定,但是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依然不会停止。
我们认识到╱¬a是在概念a中完成了自身的否定性,这是在概念a的边界内完成的。我们认识到进入a的边界的╱¬a会与a的剩余╱a不再互相否定,双方都在概念a的边界内。
然后我们要认识到╱¬a对a的否定并不是╱¬a完全进入a的边界内。因为这样的话╱¬a就不存在了。而我们已经认识到矛盾概念的运动是在完成否定性的尺度,而不是否定存在。所以会存在未进入a的边界的╱¬a的部分。
在a边界内的╱¬a和╱a由于不再互相否定,对边界外╱¬a来说,a边界内的╱¬a和╱a在a边界内达成了统一。这也就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开始╱¬a凵╱a。
统一形成后的边界内的形成了既有¬a的部分╱¬a的成分又有a的部分╱a的新的概念。我们在这里标记为A。
新概念A既含有a的成分,故不是¬a。又含有╱¬a的成分,故不是a。而未进入a的边界的╱¬a属于概念¬a。所以未进入a的边界的╱¬a跟新概念A是不同的概念,这里将其标记为¬A。这也是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的完成。
我们可以认识第三步完成后形成新概念A和¬A之间会产生不同于a和¬a之间新的否定性。既矛盾概念A是一种新的质。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最终形成了质变。
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第三步也有公认的命名暨合。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运动合题的完成产生了质变形成新的矛盾概念A和¬A。
第三步完成后形成新概念的A与¬A会继续进行新的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至此我们认识了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在正反合的辩证运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对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的认识,也实现了对矛盾存在量变质变的辩证发展的“无限”的认识。“无限”这一概念是康德哲学体系中知性必须依靠又无法认识的概念。“无限”也是产生知性判断二律背反的原因。而这一认识的困难在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中得到了消解。
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也完成了对康德哲学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形成判断质,量,关系和模态的十二范畴的包含。而这一符号形式的认识也是延续德国观念论,现象学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存在主义运动及符号学运动的人类哲学运动的发展完成的。
综上,我们通过构建唯物辩证法辩证运动的符号形式,完成了对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我们已经定义完成是概念的发展到了能发展的限度就被命名为完成。在我们认识到的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中,概念否定性在这样的辩证运动中都达到了自身否定性的尺度。所以说我们完成了对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这种完成也是我们对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的完成。
最后,我们可以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即是对概念外的存在辩证运动形成概念的认识,同时也是对概念外的存在辩证运动的认识,最后也是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是人类主体通过概念形成能认识存在的合题的完成。
补充和总结
完成了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我再补充一点内容。在经典形式逻辑知识中,除了有同一律和矛盾律,还有一个定律叫排中律。排中律的要求对于确定的a和¬a不是¬a就是a。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a。
这个定律咋一看好像是符合形式逻辑的合理的认识。但是我们直观我们的认识活动。我们在认识中确定存在的概念是“我思”。既“我思”是认识中确定存在的概念,不是认识中不确定存在的概念。在这里我们设a是确定的概念,而¬a是不确定的概念。暨a与¬a是一个确定,一个不确定。而排中律要求前提是排中律中的概念a和¬a都是确定的。
再者我们从实践哲学原理中也可以看出,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会生产新的概念。排中律要求没有新的概念。否则对排中律的¬¬a就不一定是a,有可能是新的存在大写A。所以说排中律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符合认识的定律。
在实践哲学原理中,我们对于唯物辩证法符号形式的形成暨矛盾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基于的是认识主体形成概念的能指和所指的区分。对概念能指和所指的区分的认识也是我们完成了对形成概念的认识中形式逻辑同一律和矛盾律的确定性的认识。
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形成的符号概念中,我们确定的形成了“是”声音和图形的语言文字符号的概念能指。而我们形成的声音和图形的概念的能指“不是”概念所指的认识对象。完成对概念能指和所指的区分的认识。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形成概念的认识活动是矛盾存在的辩证运动暨唯物辩证法。
我们认识到我们对认识对象形成概念的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我们用唯物辩证法进一步认识我们的认识过程。我们现象直观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对象被认识主体感知形成了语言文字的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主体是形成概念能指的存在,认识对象不是形成概念能指的存在。暨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是矛盾的存在。这一对矛盾存在辩证运动是认识主体用概念能指指向认识对象形成了对认识对象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产生了质变,成为了形成认识对象概念的认识主体。而概念形成的认识在认识活动中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否定性。以上即为我们对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形成概念的认识活动的辩证运动的认识。
实践哲学原理从认识主体概念形成的认识出发揭示的是认识主体“能”用概念形成的认识对认识对象完成的认识。
我们的符号认识的发展从存在论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到认识论的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再到黑格尔概念辩证运动的认识。再经历后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对感性人类全体辩证运动的认识及海德格尔对个体人类“存在”的认识。再到符号学对概念所指和能指的区分认识进一步完成了认识主体概念形成的认识活动的辩证运动的认识。我们最终通过实践哲学原理完成了我们“能”通过概念形成对矛盾存在辩证运动的认识。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概念的“质”,“量”和“度”的概念和矛盾概念辨证运动的符号形式形成了对康德哲学“判断的量”,“判断的质”,“判断的关系”“判断的模态”的知性认识的包含。
唯物辩证法通过突破认识主体符号认识的符号边界外的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区分的认识完成了对黑格尔“绝对精神”概念辩证法的包含。
唯物辩证法对认识主体的符号认识的完成也是对感性主体的哲学暨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群体感性认识的哲学和海德格尔人类个体感性认识的哲学的符号认识的完成。也是对符号学运动人类的符号哲学认识的完成。故实践哲学原理是人类作为认识主体通过符号如何形成对认识对象认识的合题和完成。
综上,通过实践哲学原理这一部分,我们从认识主体用符号形成对认识对象的概念认识开始,进一步发展认识到形成的概念的能指和所指的区分。通过这一区分我们完成了对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概念形成的认识活动是矛盾存在的辩证运动的认识。最后通过对矛盾存在的辩证运动形成为矛盾概念的辩证运动,我们完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符号形式暨实践哲学原理(也可以命名为实践逻辑学)的认识。
实践哲学原理这一部分体现的是对认识主体概念形成的认识活动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既否定性的认识。我们将实践哲学原理部分认识为整个实践哲学体系的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