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抗抑郁药,被妈妈换成维生素:暴露中国式家庭最痛一面

女儿抗抑郁药,被妈妈换成维生素:暴露中国式家庭最痛一面
统计:


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常,并及时关注和引导,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病情的走向,
我们能理解父母一时难以接受这么多的压力,但不要忽略了,最痛苦的 始终是那个被病痛折磨的,又不被至亲理解和支持的孩子
(病的不一定是孩子,也可能是父母,甚至整个家庭)父母问题,孩子吃药
生病孩子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内耗对抗式家庭,具体而言:

为什么家庭有问题,病的是孩子?
很多父母还是心理意义上的“儿童”,缺乏理解他人、控制情绪、建立关系以及维持内在稳定的能力。
在没有形成独立自我,不具备与另一个人建立稳固关系的能力之前,就不如婚姻,而当无法处理婚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时候,孩子便成了转移矛盾的“最佳目标”
所以无论家庭关系多么恶劣,孩子们都会试图牺牲自己,如,让自己 生病帮助修复裂痕,无意成为家庭的“心理咨询师”
同时不少青少年抑郁,也有出于父母的过高期待,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这夹杂着:

过去、现在、未来,交汇形成了父母的“心理创伤”,为了克服创伤,就转换成了对孩子的高期待。
父母应该学会:直面自己的创伤,尝试自我成长,努力保持心理健康,才是对孩子、对家庭最大的支持和治愈,需要理解和改变。
能起实质性作用的:是家庭能给孩子创造一种健康成长的“心理土壤”(家不是一个实现功利性目标的单元,是一个相互支持的情感港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b411D7kL/?vd_source=4c42fd4f6db8ba0d793929ee21d9f1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