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中生有:武志红的《心理学家分析杀妻者性格,小心身边的杀人犯》的错误引用

2020-08-22 23:15 作者:喵好肥  | 我要投稿

2020-07-23武志红入住B站。

2020-08-01武志红在B站发布了《心理学家分析杀妻者性格,小心身边的杀人犯【武志红】》

2020-08-06晚上,我留意到这个视频。

这里面有一些问卷作为关键引用资料,是错误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2020-08-22,1个月过去了,这个视频还在传播。


视频里面介绍的三个测试精神变态(psychopath)的问题,立马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1. 你是连环杀人犯,你总是在透明的玻璃电梯中用利器连刺数下受害者然后迅速离开,为什么呢?


-一般人的回答:为了快点逃离犯罪现场,为了避免被别人看见 等等。


-psychopath的答案:为了在外面观看受害者痛苦死去的模样。


 

2. 你的仇人正在悬崖边为了不掉下去而抓住一根树枝拼命努力,你要怎样让它掉下去?

 

-一般人的回答:用脚踩,用火烧,吐口水 等等。


-psychopath的答案:会一根一根地掰开他的手指。

 

3. 深夜你因为睡不着而来到阳台边上欣赏外面的风景,这时候你看见下面有一个男人正用刀刺死一个女人,为了报警而拿起手机的你忽然间和那个男人对视了,那个男人边盯着你边抬起手指向你指了几下,他是何意呢?

 

一般人的回答:报警你就死定了,你过来 等等。


psychopath的答案:他正在数你住在几楼。


讲完这些之后,他开始对号入座。

他恭喜那些不能回答到犯罪心理点上的人是正常的。

然后,他又分析回答“对”这些问题的人,是如何有“精神变态”的。

看完这些,我顺势看完了剩下的视频。

他分析了最近的几起恶性谋杀事件。

整篇看起来非常有道理,分析听起来也很清晰。

 

不仅是我感兴趣,视频下面的评论,清一色几乎都是围绕这个量表展开。


 

如果有这么好的测评工具,有趣有实用,为什么不告诉更多人呢?


遗憾的是翻了几遍视频,视频也没有提到相应的资料出处。

 

查了资料。结果浏览了上百个“psychopath”、“psychopath test”、“反社会”、“犯罪心理”等文献题目或摘要时,仍没有找到以上问题有关的量表。

找到最多的是PCL-R量表,这个也是业界公认的量表。

PCL-R是专业心理学测试,由Robert Hair博士制定,测试罪犯的心理特征。

符合下面的条目越多越多精神变态、反社会倾向越高:

 

1.认为口才好算是魅力

2.整天夸耀自己的价值和成果

3.谎话不离嘴

4.极度轻蔑欺和极端讨厌欺骗

5.就算犯了罪也不会感到良心的自责

6.就算看到感人的场面也感觉不到是不是感人

7.对完事感到冷淡并且不太愿意认同别人的话

8.责任感缺乏或者没有

9.日常生活中需要很多的精神刺激并经常感到无聊

10.像寄生虫一样靠别人生活

11.缺少制止做坏事的自制力

12.进过少管所或者婴幼儿时期做过不少残忍的事情

13.定下缺乏现实性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它

14.完事冲动

15.无责任

16.少时因做坏事被警署逮捕过

17.经常爽约

18.不管场合做出性行为举动

19.谈恋爱次数很多,但每次都非常短暂

20.天生具有犯罪才能或想把自己的才能利用才犯罪上面 


这才是心理学量表的一般画风。

朴实无华,且枯燥。

不会有那么多悬疑的部分,量表的问题直接,客观性高。

不会有那么多种主观回答的可能性。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量表的可评价程度和可靠程度。

但即使这样,在检索量表时还有一篇英文核心期刊的文章指出PCL-R的不足:

”由PCL-R进行的精神评估也不能轻易地推断反社会人格障碍。约15%的罪犯难以测定。“

即使罪犯的这个量表得分较高,也不能轻易判断他们具有反社会或者精神变态。

更不用说那些难以通过量表评测的罪犯。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建议你使用这个看起来有些枯燥的PCL-R量表,而不是那三个问题。


有次在中科院心理学所长傅小兰(中国微表情专家)的一次报告上提到:

即使是专业的精神病专家、警察,他们通过微表情测谎的能力也跟普通大学生无异,甚至都是随机水平(=瞎猜)。

心理学发展至今,现阶段她还是个孩子,发展时间很短。

但人们对心理学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解释生活的大部分问题。

像极了别人让学软件的你修电脑,别人让学医的你看疑难杂症的样子...

实际上现阶段心理学对生活的解释力非常弱,完全比不上物理化学等传统学科的影响力。


即使这样,也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探究和追寻真相。

更不能人云亦云,信口开河。

有些大V虽然专业出身,仍随意引用毫无出处的资料,为了渲染情绪、吸引眼球。

无论是无意之举,还是把关不严,这都是忽视诚信、不讲严谨的行为。

大V如此,在网上大概浏览一下,论坛贴吧甚至有许多混用量表名称的。

我已经留言并尝试联系。如果是我的检索不当,我会删除这篇文章。

如果是确实是存在错误引用。细思观众对这个量表的兴趣和锚定,会因为对权威的盲从导致产生更大的误会。


 

比如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生,看完视频,问男朋友,”你的仇人正在悬崖边为了不掉下去而抓住一根树枝拼命努力,你要怎样让它掉下去?”

男朋友回答:“会一根一根地掰开他的手指。”

然后女生会作何感想?

事实这个男友真的是个潜在的罪犯嘛?

也许他只是从电影学到的这个片段。

即使他们能继续走下去,女生是否会从此心存芥蒂?

也许他们平安过了一生,但这个女生是否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回答。

我相信即使小小的细节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很久。

武志红确实帮到了一些入门的心理学爱好者。

但是引用的一些资料并不严谨,甚至会误导人。

无中生有、不讲诚信,就与传播心理学的目的违背了。


无中生有:武志红的《心理学家分析杀妻者性格,小心身边的杀人犯》的错误引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