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孩子教育的一封信》(转载)
xxx:你好!
前天和你聊孩子的教育,谈到对作业出错不用太紧张,平时不用盯得太紧,以及避免孩子在压力之下出现厌学。后来我想想不对,你本来对教孩子有自己的计划,我插了一句嘴,和你原来的做法又有冲突,所以可能会让你觉得进退两难了。
所以,我想把自己剩下的话,全部讲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你好好斟酌一下,和自己培养孩子的理念进行比较,然后得出新的一套计划。这样就不会困惑了。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供你参考。在我看来,孩子教育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1、抓大放小。
孩子现在懂得很少,学什么都是新鲜的。选择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很重要。先学的,就是大;后学的,就是目前的小。
这就像一家新汽车厂,刚开始生产汽车,什么都不熟练。这时候,一定要先集中精力,做底盘和发动机。底盘做好了,车子就跑得安全;发动机做好了,车子就有劲。这就是大。
在这个阶段,车子外观美丑、座椅舒适度,内饰的档次,都是小,不能花太多精力去较真。因为一个厂的精力是有限的。
等到底盘发动机都做好了,然后再回头来提升外观座椅等等。这样一来,生产的车子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场上立稳脚跟。这样做事,效率最快,效果最稳。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做,那结果可想而知。一开始在外观内饰上花的精力太大,样子是好看,可是车子开出去很容易抛锚,那产品是卖不出去的。厂子也好不了。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现在孩子就像一个新的汽车厂,先把哪种素质的教育放在前面,是非常关键的方向问题,如果次序弄错了,越努力越糟糕。
具体来说,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汽车的底盘,教材就是《弟子规》,包括了113件事的规矩。弟子规不是光读,是要一件件在生活中落实。全部做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尽量去做到。如果弟子规能落实大部分,那么一个稳固的底盘就已经完成了。有了好的底盘,车子能跑好路和烂路;孩子有了清晰的行为标准,以后就能适应好人和坏人。长大了,孩子既不会伤害别人,也能提前判断出别人的伤害,并知道怎么应对。
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是汽车的发动机。展开来讲,身体健康要靠有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的饮食,不过于劳累的运动和消耗;心理健康要靠家庭的温暖和读好书。
身体的健康,你已经有很多经验,我不多说了,只说“视力和牙齿”,这两件事是孩子容易疏忽的,需要大人重点监督。影响视力的因素,一是坐姿不直,离书本太近,二是手机电视看太多。影响牙齿的因素,一是甜食吃得太多,二是刷牙不认真,因而无效果。孩子的视力到15岁左右定型,牙齿到13岁左右长满28颗(另外4颗智齿20来岁长),在这之前,大人一定不能松懈。十年努力,换来七八十年的安逸,很划算的。过了这个年纪,再努力也无法挽回了。
心理的健康,取决于孩子的心情是否放松、喜悦、上进。如果大人给的压力太大,孩子就不能放松,所以要容忍孩子的小缺点。比如有一点粗心,是不要紧的,年纪大了自然就好了。一个孩子年纪轻轻,就滴水不漏,那就容易养成苛刻的个性。喜悦就是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她拥有一些权利,另外就是经常让她感受到大人的爱。上进就是多看好书。什么是好书呢?就是一辈子能真正做出事情的人写的书。比如名人自传。每个真正做事并有成就的人,都在某个领域拥有特别的智慧,并且都是不怕困难的。孩子每天读他们的书,不但接触实用的智慧,而且很自然就学会了勇敢和开朗。有些孩子读《简爱》之类的小说,实在是不合适的。里面的情爱只会让孩子早熟,细腻的文字描写只会助长孩子虚浮夸张的文风。仔细想来,中国的古人很聪明,让孩子读司马光砸缸,读历史故事,这是非常合适的。
孩子的身体很健康,就像发动机的铸铁件很棒;孩子的心理很健康,就像发动机的活塞环松紧合适,润滑良好。这样的发动机就又有劲又耐用,这样的孩子就又阳光又踏实。
说完了大,什么是小呢?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在某个小技能上的成绩。比如语数英成绩、钢琴、舞蹈、书法等单项技能。为什么说这个是小呢?现在大家不都是把重点放在这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但得本,何愁末?”一个人的行为规矩,身心健康,就好比树干和树根;这些单项技能,就好比树枝和树叶。树枝和树叶当然不能没有,但对于一棵小树,是没有能力托起很多树叶和树枝的;一棵小树一定要有一根主干,如果有三个主干一起长,那是长不高的。很快就分叉倒掉了。一个孩子同时要她语数英好,钢琴好,舞蹈好,那就是一棵小树有很多主干。结果可想而知。欲速则不达。
所以孩子的这些单项技能,就像一辆汽车的外观、座椅和内饰。在一个新汽车厂成立初期,因为精力有限,不能太较真,能过得去,有个中等水平就行了。等到汽车底盘发动机都做好了,再回过头来一样一样地完善,并不会耽误事。为什么不会耽误?因为这些问题跟发动机比起来难度小多了,很快就能解决。同样的,孩子要学习单项技能,跟培养行为规范和维护身心健康比起来,难度也小多了!
那么孩子的单项技能,什么时候全力去做呢?又怎么下手去做呢?这就是第二点。
2、天赋成就特长。
自古以来,生活得比较从容的人,都是有很明显的一技之长;而这些技能大多来自于天赋和兴趣。这两者又是有关联的,因为兴趣往往很自然就指向了天赋。说天赋太玄,讲不清。其实只说兴趣就够了。这提醒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兴趣。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去提醒孩子,或者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深入学习。这对孩子将来的帮助,会非常大。
在现实中,有一些例子值得警惕。比如某某小时候成绩很好,长大了却很一般;或者钢琴学了10年后,花费很大却不了了之。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孩子,不管有没有天赋,学了钢琴都能弹几首曲子的,在小时候就显得很像一个特长,等到成年才发现,根本理解不了高深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在成年钢琴师的圈子里,显得非常平庸,可是已经晚了。进退两难。可是如果真的有钢琴的天赋,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最多只是手法技巧上还需要磨练,那是指日可待的。
有的孩子在学校成绩很优秀,可是长大了却很一般。这是因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算计,数学只是数字的算计,英语只是一个转换的工具。在学校里语文不错,只是学会了听说读写;可是现实中先要知道该读哪些文字?又该对谁表达?先表达几分?这些是学校教不了的。在学校数学不错,懂得计算两艘船何时相遇;可是现实中要先拥有两条船。懂得怎么计算利润,可是在现实中要先琢磨一下今年的利润有点高,是否应该留一点到明年?而这些是学校里教不了的。在学校里英语不错,可是到现实中,如果没有独特的见解,是没有外国人会留意你说了什么的。一个人在英语环境中人为人处事的能力,也不是英语课上能教的。
而以上所有这些学校里教不了的,都在第一点里讲到了。就是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勇敢、智慧。所以说,任何一项单项技能,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品德基础上;就像汽车的外观再漂亮,发动机不行,也是没用的。
如果大人能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就能和孩子一起规划出独特的人生。这就像造汽车一样,有的汽车厂在研究外观时,发现了风阻最小的奥秘,于是就专心做跑车,成为自己的特长;有的发现了内饰最豪华的奥秘,于是专门做豪华车;有的发现车子还能装上铲子,于是专门做挖掘机。于是每个人的单项技能就真正落到实用上,开花结果了。
3、男女的差别。
现在都说男女平等,所以把女孩子当“女汉子”养,觉得不能比男孩子差。这对女孩子不是好事。
在这个世界上,男女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也是无法回避的。比如女人要生孩子,所以在事业上就一定会吃亏,如果一定不愿吃亏,就会拖成年纪很大才结婚,并产生种种问题;又比如男人就要上战场流血牺牲,或者在海上遭遇沉船时,就要让女人先撤离。所以男女各有各的长处和分工,如果女人偏要和男人一样,那么就是在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竞争,这到底是聪明还是傻呢?
男人和女人,就像两块不同的材料,上天赋予了不同的使命。这就像一座房子,男人就是柱子墙壁瓦片,女人就是桌子椅子瓷砖,少了哪样都不行,谁也代替不了谁。如果女人也要做柱子,那么这座房子里就没有了桌子,东西就乱七八糟;如果男人做不好柱子,这座房子就会倒塌。
所以要把男女有别的概念,告诉自己的女儿。不但要让她知道自己的长处和责任,更要告诉她,将来一定要找一个能当柱子的男人,找到的是不是一根柱子,跟自己的学问多少比起来,一样重要。所以俗话说:女怕嫁错郎。仔细想一想,就算在今天,这句话也是很对的。古语说,女子有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相夫教子”。相夫,就是给丈夫当宰相;教子,就是培养孩子的品德。
本来想说几句解释一下,没想到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看来自己确实是年纪大了。呵呵。就此打住。不管对不对,请你斟酌。
致礼
yyy20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