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偷到皇帝,好像我上我也行?【五代十国前蜀史专题】01王建篇:开局破局

序:
因为小说取材,阅读整理五代史,其中版图引用自谭图和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第十二版》
ps小贴士:
原创作者只要不商用,过量啊,篡改,就可以在创作中引用,无需特地申请授权。(以后自己有需求可以用的上)
附:五代十国的版图变化

到

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三国的影子,五代十国略冷门,但是很有趣,如果对三国有兴趣,也会对五代感兴趣。
五代十国讲清楚很难,因为唐末政权碎成了一地,是不断兼并演变成为五代十国的,五代十国之外还有许多小势力。
up专注于前蜀这一个政权
正文
先从晚唐历史大背景开始讲起
1:黄巢起义下的蜀中形势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大唐开始步入下坡路

课外延伸: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 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唐末农民起义:
874年王仙芝已经起义,途中为875年,农民起义军已成大势!
课外延伸:地图中的王仙芝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早年贩卖私盐,混迹江湖。起兵于长垣,吸收黄巢和庞勋部众,采用流动作战的方针,使反唐斗争迅猛发展,

黄巢直捣长安
课外延伸:黄巢,唐末起义军领袖,于攻陷长安后称帝,大齐开国皇帝,除去武功,个人也极富文采。代表作有: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以唐僖宗为首的唐朝朝廷流亡蜀中,蜀中形势发生了巨变

知识点:三川是指大唐蜀地剑南道的东川节度,西川节度和山南西道节度
课外延伸:节度使,官名。唐初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田令孜,宦官掌权,唐僖宗12岁即位,爱好游戏,田令孜和唐僖宗关系好,唐僖宗就把大权给了田令孜,田令孜也因此为非作歹,蒙蔽君王,大权在握。

田令孜提出阴为幸蜀之计,并提供了三川节度使候选名单,分别是陈敬瑄,杨师立,牛勖,罗元杲四名亲信

最后选择用打球争3三川的方法来争夺节度使的任命,昏君啊!传统艺能!

880年3月,陈敬瑄为西川节度使,4月,杨师立为东川节度使,牛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罗元杲你这也不行啊,打球都不会!)

同年十二月,黄巢攻破长安,唐僖宗因此逃亡蜀地。

881年正月,唐僖宗到达成都,激化了地区矛盾。
同时,南诏四次侵犯两川,田令孜和陈敬瑄贪污受贿,因此爆发了阡能起义和韩秀升起义。883年才平定。
同时唐僖宗对田令孜和陈敬瑄是信赖有加,二人权宠日盛,却引发了杨师立的不满。同时陈敬瑄也对觊觎杨师立的东川许久。二人的关系是越发紧张。

884年2月,矛盾彻底激化,杨师立起兵讨伐陈敬瑄。
田令孜和陈敬瑄遂让唐僖宗削去杨师立官爵,让高仁厚带兵讨伐杨师立。
此处有两个记载,一说带两万兵,一说五千,up主认为五千一说可能有些过少。
高仁厚讨伐成功,升为东川节度使。

高仁厚本来为陈敬瑄部将,但是陈敬瑄不会做人,两人又发生矛盾,886年绝交,高仁厚意图进趋成都,讨伐陈敬瑄。却也被陈敬瑄反杀。陈敬瑄也大权在握,逐渐起了异心。
2、从小偷到低级军官
正式开始说起今天的主角王建,五代十国许多诸侯多为白手起家,王建就是其一。
王建字光图,出生于公元847年,前蜀开国皇帝。籍贯有两说,一说许州舞阳人,一说陈州项城人。但这里up主表示,因为王建一起起家的几个哥们都是毫无争议的许州人,所以王建许州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王建的父亲是卖饼的,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目不识书,可以说王建的开局难度仅次于朱元璋的了。穿越者可以参考www
王建最开始先是成为小混混,然后混成了大混混,在此期间得到了“机略权勇,出于流辈”的称号,黑道上的业务越来越大,然后他就和兄弟们做大,成为了大黑帮的大头目

江湖人称,贼王八!兄弟们也称八哥。

但是被抓到了,判了死刑,被关在许昌监狱。监狱管事孟彦晖被王建说服,放走了王建
可见王建此时的江湖地位已经不低。

逃出生天后,王建将工作重心转为贩卖私盐,跑到了均州房州一代。却因本性难移,也没有放弃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

因此来到了第二转折点,遇到武当山僧人处弘,劝说他从军建功立业。(所以武当山的僧人???)
所以王建参加忠武军,而且因为自己江湖地位不低,所以还带了些小弟,所以参军后待遇也不低。
忠武节度使原名陈许节度使,也就是离王建最近的部队了。

874年,王建28岁,先后参与了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的围剿。在杜审权手下作战勇猛,靠战功升任校尉。

876年,杜审权身死,王建此时作为中层小军官,即将迎来新的考验。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