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书目
三月,天暖和得让人想眯起眼睛,似乎深夜依旧能感受到白日里的和煦在肩膀的逗留。这两周给了自己一个缓冲的阅读空间,毕竟太久没有认真去吸收阅读原版书,感觉到了很多运用上的下滑。 基本是快速阅读,也数次停下来认真思索,稍微做了些笔记。按照时间稍稍记录一下,多是从个人感受出发。
1.Pollyanna(已读完)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还是多年前刚接触书虫,一本简单温暖的童书。所以在微信读书上看到的时候就加入了书架。 阅读体验感一般,如果喜欢儿童文学,并不是特别推荐这一本。这本书相比较英国同类的书籍,会太过夸张和过火,也是个人觉得美国儿童文学的一个特质(个人不大喜欢的地方,包括小妇人)。 这本书难度不是很大,共32章,前10章可以说非常有趣,后面的章节突然就有些无聊,尤其是作者重复性的词汇,以及都能猜到的转折包括一直复述的快乐法则,或者阿q乐观法,让整本书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另外有些词汇很生僻,下人之间的对话不标准的口音是一个阅读的障碍。 因为这个故事也产生了心理学中的“波丽安娜效应”,但总体感受不算坏,毕竟一个乐观的态度,即使极度失真,在疲惫状态下阅读这样一个故事还是让人嘴角带笑的。 总体无功无过吧,不过阅读过程中激发了想看狄更斯的欲望,公版书,更建议自己搜索一下换个阅读app,微信读书的英文书体验感相对差一些。 用时8小时左右,电子书读得眼疼。
截图仅推书所用,侵删
2.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已读完)
特别火的一本畅销书,也是这一段时间读的得最累的一本书,态度起伏变化比较大的一本书。个人可能更喜欢《洞见》。 这本书提出的概念以及重复性话语比较让人不适应,但又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一种形式,当然往前走一步的话,又有些过于情绪的渲染,加上一些太过笃定的词汇又会让人极其不适。多少有些不断强化洗脑的嫌疑。 整体是向上的一本书,英文比中文更简单一些,因为没有太多晦涩的东西,比如being就是being ego就是ego,presence就是presence,就是那几个词,但放在中文版中什么本体,小我,临在等等让人发晕。之所以不太喜欢是因为原版中有些作者个人意识形态的私货,读多了国外社科发现他们都有这个毛病,总要抨击或者含沙射影,另外有些内容涉及宗教甚至有些神神叨叨,包括对于女性生理期的认识以及对待一些事情上的态度个人认为不是很客观甚至消沉,有点类似佛学的入门。 但是这本书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并且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一点必须承认。当然随意的个人读后感要写出作者一再论述的观点会很苍白。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关注当下,不要让过去影射在现在,因为过去就是过去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已经发生的事情不断产生痛苦。要敢于扔掉,将那些破破烂烂的负担脱离开思维热衷熟悉而安全的旧模式,要承认事实,现状就是这个样子,接受它才能去改变它,而未来过多的设想没什么意义,因为还没有发生。你要从here到there只能聚焦now和here。 另外对于伴侣关系也可延伸至家庭关系的讨论也很有借鉴意义,书中提到的尊重现实,但不要过度在意现实是很喜欢的哲学态度。 去年就想翻一翻的书,用了近十天的功夫读完了,属于个人不是很喜欢但认真阅读的书,这一类书更希望辩证去读,尤其是过于唯心主义icon的书,有帮助但不要被带偏。 最后附上结尾时看到的比较触动的两段话。
Focus not on the 100 things that you will or may have to do at some future time but on the one thing that you can do now. This doesn't mean you should not do any planning. It may well be that planning is the one thing you can do now. But make sure you don't start to run “mental movies,” project yourself into the future, and so lose the Now.
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列计划但一定专注现在。
The mind, conditioned as it is by the past, always seeks to recreate what it knows and is familiar with. Even if it is painful, at least it is familiar. The mind always adheres to the known. The unknown is dangerous because it has no control over it.
思维或者说大脑的运行总习惯它已经熟知的模式,即使这种熟悉的环境是带有负面的污染性质的(文中的情景例子是家暴),但熟悉带来安全。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问一问,安全的就一定真的安稳吗? 这本书依旧是电子书阅读,读起来舒适度不高。不过这本书个人感情上感受一般,不会入手纸质版,属于读过就读过了。阅读过程中一度想看《原则2》,但《原则2》厚厚500页还打算放一放,有精力了再说。 整体半推荐吧,想看了可以看一看,不想看了也可以不看,更推荐前半本,后半部分以及结尾有些拖沓絮叨甚至消极。 截屏只做书目推荐,侵删。
3.1984(已读完)
年前就在读的书,读了两个月。读完有一种沉重荒谬又有些真实的感觉。总体感受一个非常震撼的故事,我很喜欢,或者说很喜欢这个故事,而不是它所影射的各种所谓深刻的立意。 如同这本书受到过多的盛誉它同时召来很多批评,只是想说如果仅仅一个虚构的故事就将人理智冷静的辩证思维带偏是很可怕的事。中间一度跟读了中文电子版,看到一些书友的评论有些让人嘬牙花子,作者乔治奥威尔笔下的极权说白了适用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你让我举例我能从前苏联到美国到德国到法国到波兰,但不想过多引起讨论(因为更喜欢让这本书在心中保留一个纯粹的故事性,就不过度展开),单一拿来硬往自己身上套而偏信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是甜的只让人觉得可笑。尤其多关注最近的时政新闻,会有一种对照的讽刺感。 关于这本书不想过多评价,我个人非常认同与其非要套1984,不如说我们的社会更像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 我个人对反乌托邦一类的书籍兴趣不大,多是体验一个一元的世界下的故事。读多了西方书籍才更深刻意识到他们很喜欢设立政治正确,以及极其对立的恐惧,或者说就是喜欢玩意识形态这一类游戏。世界在变,不变的依旧是他们的老一套。 对于乔治奥威尔以前只读了《动物农场》,说实话很不喜欢,但我没想到会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作者的笔力将人代入他的世界,身临其境,如同与主人公温斯顿一起经历着光影线条,清亮或压抑的声响,凝滞或动感的色泽,起伏跌宕的心绪。这个故事最终闭环到小酒馆的歌谣上,回归到他即将经历曾见证的悲剧,除了沉默和悲壮以及一声叹息我无法再表露其他的情绪。 宇航出版社这个版本在阅读中的确很有帮助,一些词汇文化点也减少了阅读的困难,就是字体太小了,这本书也是夹杂着电子书断断续续读了下来。英文略有一些难度,后续附录新话部分很有意思,如果不喜欢附录不读也没有大碍,整体推荐,但更建议不要带着偏见去看。
书籍拍摄仅供推书所用,侵删。 这几本书阅读过程有些赶,一度有点吃不消。下面是正在读的三本书,稍微提一下。
4.Moon Over Manifest
非常喜欢的一本童书,2011年纽伯瑞金奖作品。一般介绍书籍不大愿意带上得奖这种信息,会对书籍本身的评判带上一定的权衡味道,但这本书的确很好看。当然所有的阅读体验还是从豹豹个人角度出发,可以参考,但更多还是从自身的感受来衡量。中文版《阿比琳的夏天》。 目前只读了1/3,故事讲了一个小姑娘被父亲送回他曾经所在的小镇度过一个夏天的故事,具体发生了什么就不剧透了。幽默风趣又带有一抹历史的厚重感是整体的评价,时间设在一战与二战交替的间隙,从一个孩子的眼光和感受说出当时的物资贫乏,禁酒令,大萧条。故事是两条线,小主人公所在的1936年以及她的父辈1917-1918年的事情,鉴于书只读了一部分,所以能讲的不多。 故事的设计结构非常精巧,从一个占卜者的嘴中讲过往,加上小孩子生动活泼的吐槽,极其愉悦的体验。 中文版和英文版都很好看,尤其是中文版翻译出了英文中的一些隐藏的味道。 比如:
“You will come here to do a few odd jobs.”
Any job for her would be odd, I thought.
“你得来给我干几件小毛活儿。”
给她干什么活都能叫人心里发毛。
odd jobs指零活,odd本身是指古怪的,上下对应。 又比如来到新学校,孩子们讲述火车撞死人的事故,本是令人觉得悲惨而沉重的事故,却让人忍俊不禁。偷个懒,只贴一下中文。
“...那人在堪萨斯市被火车给撞了,都撞死了,还被火车头一路给拖到曼尼菲斯特站来了。没人敢把他从火车上扒拉下来。他买的是往返票,于是大家又让他挂在火车上拖回堪萨斯市了。”
另外书中出现了一些俚语需要时不时查一下,比如
“That chili’s kicking in. I gotta see a man about a dog first.”(辣椒太带劲了,我要去下厕所)
“see a man about a dog”是英式英语中不太正式的一个表达,它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是:You might say you have to see a man about a dog when you do not want to say what you are really doing, especially when going to the toile,对应中文意思即“出去一下”(尤指上厕所的隐讳说法),摘自网络查询。 更具体的就不过多介绍了,但这本书有些零散,可能有些人会不大适应,有时间的话可以一看的书。
截图仅推书所用,侵删
5.Wabi Sabi:Japanese Wisdom for a Perfectly Imperfect Life
标题很长,其实是一本很好读很轻松的日本美学文,属于轻阅读一类。尤其是读完了The Power of Now和Why Buddhism is True之后,对于这本书很容易理解,很想称赞一下这本书的文笔,很优美很安静,或者说这种优美没有太多深邃,属于清新的露珠划过晨光下的叶片滚入锦鲤游过的池塘的感觉。 Wabi Sabi是两个词,前者指不依托外物,不留恋物质,后者指时光飞逝。合在一起为侘寂(cha四声),一种物哀之美,但又在这种残缺的不完美中体悟当下的真与存在。有些禅意的味道,一种血雨腥风的生活中的寂静与刹那永恒。 书的断章很适合时不时翻阅,每一章分为不同的小节,随时读随时放下。中文版《活成令人羡慕的样子》,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 纸质版其实一直想入手,但今年立了flag,不结束一些手头的旧书籍不准备买新书,所以依旧是电子版。但纸质版很舒适,排版也宜人。这本书个人更推荐拿在手里翻阅。
书目截屏仅推书所用,侵删
6.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远离尘嚣》这本书就不介绍了,在以往的视频中也提到过,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也是目前读得最艰难的一本,大量生词+晦涩的宗教隐喻,但里面关于自然的描写个人太喜欢了,是今年上半年计划慢慢读的一本。 刚开篇,截一段特别喜欢的描写。 To persons standing alone on a hill during a clear midnight such as this, the roll of the world eastward is almost a palpable movement. The sensation may be caused by the panoramic glide of the stars past earthly objects, which is perceptible in a few minutes of stillness, or by the better outlook upon space that a hill affords, or by the wind, or by the solitude; but whatever be its origin the impression of riding along is vivid and abiding. The poetry of motion is a phrase much in use, and to enjoy the epic form of that gratif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 on a hill at a small hour of the night, and, having first expanded with a sense of difference from the mass of civilized mankind, who are dreamwrapt and disregardful of all such proceedings at this time, long and quietly watch your stately progress through the stars. After such a nocturnal reconnoitre it is hard to get back to earth, and to believe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such majestic speeding is derived from a tiny human frame. 在这样一个晴空万里的午夜,一个人如果孤独地站在小山上,几乎就会察觉到地球在向东旋转。这种感觉可能是由于整个星空正在地球上方移动而产生的——只要静静地站几分钟就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站在山顶易于远眺太空的缘故;不然就是由于寒风,由于孤寂了。但不管原因是什么,这种乘着地球飞翔的感觉却是真实而历久不逝的。人们常常谈到运动的诗意,但要充分享受这种壮丽的诗意,就得在夜深人静时,趁芸芸大众已沉入梦境,已将这一切置之度外,而你又有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屹立于山顶,安静而久久地观察你那宏伟的星空飞翔。在进行了这样一次夜间探求之后,你的心灵是很难回到尘世的,也很难相信人的渺小躯壳竟会产生出对这种宏伟运动的意识了。 如果你在旷野中仰望深空漂流的云带与璀璨的星辰,一定会对这段描写感同身受,深陷其中。
不大推荐这个版本,字体太小太密。 总体就这么多,没想到杂七杂八写了这么长。之后会将时间调整过来,让给更重要的事情,但有时候人生路上有书陪伴,真的是一件温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