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不谜语,不路人
昨日的《选择》,今日的《底线》,明日的《失眠》。当我看到的那一刻,仿佛就是被窥视了生活一般,感觉有些想笑。我用五千多字记录我和学生两个小时的交流,关于选择的交流,关于做人底线的交流,而失眠,则为我创造了无数思考这些问题的时间,三者仿佛就贯穿了我人生的每一刻。我所思考的,大多不是梦想,超越,而是我认同什么样的人格,什么样的人生。不求与众不同,却往往与众不同。
相比于华丽的词藻,我认为语言最重要的,是去尝试让我理解一种思想,思想是我们自己的,语言知识传递思想的工具,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你到底在想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语言本身已经难以承载脑海中复杂交错的思绪,人又为什么尝试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呢?一篇文章,如果能让少数人考出它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就逊色了不少。我们学习阅读理解,是因为语言所能传达的极其有限;我们写文章,是想尽可能地把我们思绪的千分之一,交于其他人感受并理解。把话写的天花乱坠,让知识青年大呼过瘾,让没文化者直挠脑袋。自己感叹知音难寻,独孤求败。这样强调自我,强调个性的行为,我无法接受,不去搞特立独行,也是我的底线。
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扯上底线了?看重成绩,看重功名,看重亲情,看重友谊。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视的东西,别人无法理解,因为那是别人。1000个读者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他们读的文字都是一样的,但是思想不同,境遇不同。更何况是人一辈子的底线呢?我们是阅读理解的解答者,没人要培养我们成为出题者。如果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无法传达,一方面是你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只能说你的目的不在于此。不在于传达思想,而单单在于自我标榜,大可不必。当然,这无关法律,无关道德。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但并不代表要触及红线。能把传播思想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就是我的底线,也是原则。
上篇专栏我也说到了,见义勇为,行力所能及只是,这也是我的底线。我可以成绩不优秀,可以贪玩,你可以说我在给自己找借口。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我也能够伸以援手,那么应当为之。生活中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很多,我们总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去忽视。我们愿意安心为自己学习,却不愿抽出哪怕一点时间,帮帮别人。你可能帮助过,但那也只限于过去式。世界上有几个人没做过好事,没帮助过别人呢?并不是做好人容易,而是做坏人容易,做好人难。人一辈子一旦做了坏事,那他的人生就会留下污点。类比之,之首偶尔良心发现心情好,去帮别人一把,也仅仅是一个亮点罢了。人生是不是功利性的,那是由自己决定的。一再对犯人进行思想教育,他不接受,也只能是失败。
我们在社会上,app里,生活中,填过许许多多问卷。一旦人数达到参考级别,就会发现,又去帮助别人意愿的,只占了一半。你说怕帮助别人反而被敲诈,那么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被敲诈过,又有多少人,只是愿意去相信,自己会遭受这种不公呢?更不用说这只是一个问卷,靠脑补的正义凛然感动地球的人大有人在,人类最不缺的就是自我麻痹之人。我们愿意为自己而活,而不愿意为别人而活,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在意着别人中才活着。这种选择性的无视或者懒惰,我们称之为极度自私。为什么有极度二字?因为自私是人类的本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视心情为人,则无法再将本性当做借口。
当一个社会谴责违法行为,那么说明这种行为还在萌芽;如果一个社会不停宣扬自由善良,那么他就真的欠缺善良。没有人会告诉你别忘了睡觉,因为你绝不可能忘记。可能有些跑偏,因为说的是底线,不是在说人性(哈哈)。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要将自己当作路人,当你看到听到的时候,你就已经参与其中。不把自己当做路人,不害怕麻烦,这也是我认为的底线。我没有再说自我牺牲,没有在强迫别人舍小利而取大义。人的一生中,又能有多少让你牺牲自己来做的好事呢?如果连最基本的自私也失去了,那同样不能称之守住底线。
思考是一个过程,明确自己的意图,并不是出生就有的角色特性。但是他是会在我人生当中,慢慢形成的原则,是我为人的意义所在。传达思想不谜语,为人处世不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