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感受不到《倚天屠龙记》中的“男子情义”?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金庸明确写道:“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挚爱。”

然而很多第一次接触《倚天屠龙记》及其改编作品的朋友却没有感受到《倚天屠龙记》中的“男子情义”,以至于《倚天屠龙记》的很多讨论(撕逼)都集中“张无忌到底喜欢谁”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1961至1962年,金庸在《明报》上连载了《倚天屠龙记》。金庸在连载《倚天屠龙记》时正处在事业有成、儿女满堂的幸福之中,因此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的情感重点依然是传统的男女之情。

1972年,金庸决定封笔并开始对连载版小说进行修改。但是在1976年,正在修改《倚天屠龙记》的金庸先生突遭丧子之痛。丧子之痛让金庸真正感受了男子间的情义,也影响了之后对小说的修改。

正因如此,金庸在修改《倚天屠龙记》之时加入了很多对“男子情义”的刻画描写,形成了如今的三联版和新修版《倚天屠龙记》。金庸那篇《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也是写于突遭丧子之痛的1977年。

然而修改终究不是重写,三联版和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保持了连载版以男女之情为主的故事框架,对男子情义的刻画并不是主要内容。张无忌与四女感情纠葛的篇幅明显要多于“男子情义”的篇幅。

另外,很多人接触的《倚天屠龙记》都是影视剧。而至今所有的《倚天屠龙记》影视剧没有一版把重点放在“男子情义”上,全是男女之情。有些版本更是为了言情而大幅削弱武当七侠和谢逊的戏份。

由于《倚天屠龙记》以男女之情为主的故事框架和各种改编影视剧的影响,很多第一次接触《倚天屠龙记》的朋友自然感受不到书中的“男子情义”。而金庸的后记则属于有感而发,不是对小说的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