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M3/R3的斯莫格兔笼选择指南
前言

作为一名海外记者兼影视从业者,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相机有着深厚的交情,基本处于每天都要抚摸它的状态。出门大包小包,别人都是带着旅行用品,而我却带着成箱的摄影器材。谈到器材,咱们今天来聊聊相机上的配件——兔笼,这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你提升相机的扩展性,也能让甲方开心,我们将装有全套兔笼设备的相机称之为“甲方快乐套装”,原因很简单,在一些拍摄中,它能给你的甲方有一种非常专业的感觉,且能够让甲方觉得有面子。
而我在第一次选择合适自己的斯莫格兔笼以及相关配件时,我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好几百件产品中,我该如何清楚的明白哪一件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安装A部件时是否需要B部件的加持、每一个部件都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我带着疑问跟客服沟通交流,每一次的沟通我都要花费至少10分钟左右才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我相信还有很多的影视从业者以及爱好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故我将针对此问题并结合我的经验来写一篇攻略。
核心主体——兔笼

兔笼是承载起整个附加产品的核心,它与相机连接,以提升相机的扩展性,便于用户在产品上安装其他五花八门的摄影附件,如闪光灯、常亮灯、麦克风、无线图传、跟焦器、手柄、HDMI线夹、升降底座、导管、镜头支架、录机、监视器、魔术怪手、上提手等。

兔笼主体方面,有两种选择,一是A7不选配原厂电池手柄的版本,二是A7选配原厂电池手柄的版本,我习惯使用SONY原厂的电池手柄,因此这两个版本的兔笼我都有选择。不带手柄版本是最常见的兔笼,基本我见过使用兔笼的用户都是使用上图这种版本的兔笼,这种兔笼机动性强,也便于收纳,占用体积小,基本不太改变A7的形态,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稳定器上使用。但若想连接更粗大的镜头,它就必须搭配升降底座和镜头支架以及导管来支持镜头。

而兼容原厂电池手柄的方形兔笼则体积更大,好处也很明显,在不用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就可以满足一整天的拍摄(绝大多数项目),这样就能避免频繁拆卸电池而引起的物品丢失。我曾在婚礼现场因更换电池而丢失过一块原厂电池,从那之后我都在使用电池手柄进行拍摄,目的就是降低换电池的频率,以减少丢失电池的风险。
在这一版本兔笼与大型镜头的连接中,我们就不再需要升降底座,可直接通过一个转接支架连接导管和镜头支架,这样一来能降低不少附件选配成本。
拯救索尼持握手感——手柄

在手柄的选择中,我在选配初期有纠结过,我到底是该选择左手手柄还是右手手柄,还是应该同时选择。

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我最开始选择的是左手柄。它能提升A7M3/A7R3的左手持握体验,但是我在装上它之后,我发现相机整体平衡会出现问题,经常会因为左边太重而倾倒,右手边却空空如也,总担心相机被磕碰。

最后又咬咬牙,选了这个带电控系统的右手手柄,它使用Type-C接口,木头造型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持握感很舒服。但要想把它装在兔笼上,就必须选择右下角的转接。否则,当你收到手柄的时候一定会不知所措。别问为什么,因为这是过来人的痛苦…………

将左右两边的手柄装在兔笼上,我相信大家还会关心一个问题——手握手柄该如何操作相机的拨轮呢?这个问题我当天就问过自己,于是自己实验了一番。如果你手大,那么这个问题PASS,如果手短小的话,努努力也是可以正常操作的。

电控手柄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你可以更快速地按下录制按钮,而不是用蹩脚的姿势去用拇指或者食指去按压那块儿处于取景器下方的红色按钮。
方便携带——上提手

关于上提手,我最开始选择的是上面那一个型号,由于我经常需要使用在相机热靴上外接一些灯光设备或者引闪器,这个需要螺丝来安装的上提手就显得有些妨碍我的日常使用了。

每次需要再连接热靴设备的时候,我还需要花费好几分钟来拆除螺丝取下上提手,再对螺丝进行收纳,以免丢失。

后来实在受不了这安装和拆卸的麻烦,我就换了个新款的电控上提手,没错,又是带电的配件。

它的安装需要搭配滑条使用,因为是快拆结构。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快速的根据不同拍摄题材拆卸这个电控上提手,安装其他配件在相机的热靴口上。

滑条的高度适中,不会影响各个型号的引闪器以及闪光灯安装。滑条两侧都具有放滚按钮,这样就算是上手柄松动,滑条也可以保证相机与上手柄不脱落,降低风险。

之前还总是抱怨冷靴小云台总是不能够稳固的卡在上手柄上,这次的电控手柄增加了这一安全锁扣,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之前很多次的拍摄都因为监视器太重,而冷靴小云台却不能牢牢锁紧,最终云台连同监视器摔落在地。而这次的冷靴锁就可以说是很灵巧了,完美解决我之前遇到的问题。

同样,它同我选择的右手手柄一样,都支持电控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我提着它拍摄一些低角度视频时,能兼顾录制和悬提功能。
对比老旧的上提手型号,这一版本的电控上提手基本完美解决我拍摄所遇到的问题。外观也更加精致。
大型镜头的好伴侣——升降底座、导管、镜头支架


上图分别为携带电池盒手柄版兔笼、不携带电池盒版本兔笼。

在给A7系列搭配一些大型镜头时,我们总会担惊受怕,害怕A7的卡口或者镜头的卡口断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给兔笼额外添加一套升降底座或者转接底座以连接导管和镜头支架。

不带电池手柄版的兔笼需要添加这个升降底座才可以与导管连接,装上后A7和不带手柄版的兔笼也不再有着较高的便携性与机动性,也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我使用它的频率并不高。

反倒是这枚与带电池手柄版本相匹配的转接底座更受我青睐,它有着更小的体积,相机也能提供更久的续航,整体的收纳也对背包空间要求较低。

而在导管的选择上,碳纤维和铝合金版本我都有尝试,质量上的差异也不会因为使用有着明显改善,毕竟整个相机已经很重了,这几十克的差异也不是问题。通过导管,用户可以连接镜头支架或者是V口供电的底座。当然,还有更多的丰富搭配供用户自由搭配。

镜头支架的选择,我没有太多涉猎,总之要根据自己的镜头组做出相匹配的长度选择,不然就会造成兔笼整体头重脚轻的局面。
其他配件——魔术怪手、HDMI线夹

怪手我一直当做监视器的支架使用,有时候一些奇怪的拍摄角度,我需要监视器监看,而怪手就可以帮助我在奇怪的拍摄角度中寻找舒服的监看角度。

使用到现在唯独对它与监视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不太满意,使用久了,监视器总是会松动,后面我会去探索其他的DIY连接方式。

HDMI线夹就不用我多说了,应该是大家最喜欢的小配件了,多少人都在拍摄现场折断了HDMI线,不是我们不小心,而是我们当时没选这枚小小的线夹,后来选了线夹基本就没有折断线材的事情发生了。
写在最后

这样一套下来,是不是瞬间觉得霸气多了,想象一下,你拿着它去拍摄,甲方是不是嘴角上扬,心里乐开了花呢?

如果你是影视从业者、摄影摄像爱好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选择最合适的兔笼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