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伟大的葬礼 ——《麒麟之翼》再读读后感

2023-02-22 05:08 作者:本征卤化氢  | 我要投稿

     我第一次见到《麒麟之翼》的实体书,是在友人J家里。J的父亲是东野圭吾爱好者,家里有很多东野的作品。我现在还能记起来有几本,如 谁杀了她 布鲁斯特的心脏 还有这本 麒麟之翼。那版实体书的装帧令我印象深刻:通体红色的封面与底面,金黄色的造像,以及尾页简练到令人心里发寒的故事大纲和加贺恭一郎的大名。当时我虽然没有翻开阅读,却莫名感受到来自此书的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包括标题《麒麟之翼》,就在我的印象中深锚,至今未能消散。回想起来,已有近十年。

      至于何时首次阅读此书,大抵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而当我重新翻开此书时不禁哑然,我已经基本上忘记了故事剧情,无论是社会派的部分,还是真相与凶手。今夜重读此书,我意识到我将故事的记忆尘封起来是理所应当的。故记录读后感,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回想起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四点的那一段小时光。

     加贺恭一郎的探案是明线,毋庸置疑。而书里有一条暗线更是穿起全文。加贺的父亲准备办两周年忌日。死者青柳开追悼会。八岛开追悼会。发现千纸鹤的线索。加贺的父亲办忌日。吉永母亲的博客。这一系列的葬礼就是麒麟之翼。麒麟的造像是日本桥的桥头造像,即日本诸路的起点。对死者的追悼就是日本的起点。临死之人临终前都在想什么?对于面对死者的生者在追悼会上又会想什么?所谓的沉沦和面对不过是一种虚幻,一种互舔伤口。只是试图去填补死亡这个巨大虚无的无效的互舔伤口。活着的人可以看到明早的太阳,但是总有一天活着的人看不到明早的太阳。死亡的最大虚无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必然性。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其在某一天会全数失去。

      正如麒麟之翼是日本路的起点,对死亡的感受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我参加过数次追悼会,包括参加至亲的追悼会。追悼会的意义并非在于勉励生者,相反的,追悼会更像是某种宗教仪式,某种上古祭祀。只有在追悼会上,死者和生者才能够同处一室,这反而是追求某种更加本源的行为的表达。因为人是没有意义的,宇宙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并非消极的表述,而这种消极的背面的扩张主义在当代社会也早已司空见惯。因为死人和活人本无不同,生死只是人后天所加的表述,通过追溯本源的仪式,人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普世奖赏呢?且看。

伟大的葬礼 ——《麒麟之翼》再读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