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北京大学外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及复习方案
学生分析:
学生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为跨专业考试,需从最基础铺垫架构。在上课前已经开始自主复习专业课。目前已经读完《西方文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正在阅读《欧洲文学史》。学习上主动性较高,个人规划能力较强,希望在课程上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标,可以自觉依靠自身完成大部分专业课识记工作。考生24年年底考试,时间较为充裕,尽量在课余时间安排知识点识记、名著阅读、读书笔记、专业课笔记整理、真题答案搜集与整理等任务。
课程目标:
对北大外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两门专业课进行讲解。其中对于专业一的学习,要达到对文学理论基本脉络和重点知识的清晰把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对于专业二的学习,要抓紧一切时间增广阅读量。由于考生色跨专业考试,需要尽可能提早实施复习计划,完成至少三轮的总复习与真题的冲刺模拟:1. 基础教材打底,帮助考生厘清重难点,引导考生整理出自己的第一轮笔记,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知识框架;2.看深入版教材填补笔记,积累真题名词解释与简答答案;3.看国别类教材查漏补缺,进一步补充笔记,同时积累真题论述题答案(由于课时限制,二三轮复习以考生自主复习为主,定时向教师汇报进度、提交笔记与整理的真题答案);4.大量密集型真题模拟,形成稳定的答题思路与程式。
考研形势分析:
此专业前几年由于空招现象的出现,报考的考生水平进一步提升,原本录取名额就极少,现在竞争更加激烈。分数线一直处于高位,录取均采用差额复试,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涉猎更加全面、深入,侧重考察考生在极广的知识储备积累前提下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研真题分析:
本学校(北京大学)两门专业课“文学理论”、“世界文学史”的真题,题型一致,且知识点交叉重合较多。可两门以相同模式与进度平行互补复习。真题都是由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分值主要是简答题与论述大题为主,评卷均为主观评分。题量较大,范围偏而广又紧跟时事,出题方式灵活。需要考生快速判断出题老师意图,在能想起的知识点中组织答案,并在不同题型之间合理分配时间才能顺利答完。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极高。
课程主要内容:
1.【文学理论】
本单位(北京大学世界文学所)的文学理论考试,官方参考书目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及《中国历代文论选》。西方文论的授课上,根据个人和往届考上前辈的经验,选用框架清晰、更适合跨考生的孟庆枢《西方文论》为授课及打底教材。预计将26章分为15h讲解,课上主要带领学生根据清晰的教材结构在脑海中建立西方文论清晰的时间轴与总体框架,并通过抽查、提问等环节考查学生课后复习情况。学生课后进一步整理笔记,第一阶段复习知识点以背诵为主,通过语料的积累初步入门本专业本门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考试较少涉及的东方文论主要从真题和个人整理的笔记出发,花5h课时引导学生建立对东方文论的基本框架;而剩余10h课时根据历年考研真题和各老师的出题习惯针对性地巩固重点知识,在基础完备的情况下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并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了解当代国际文学界研究热点,并讲解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
2. 【世界文学史】
本单位(北京大学世界文学所)的世界文学史考试,官方参考书目为《欧洲文学史》、《东方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再结合个人和往届考上前辈的经验,选用《欧洲文学史》与《东方文学史》为授课及打底教材。为使学生在两门专业课的时间线上保持清晰一致的印象,且在理论与文学史之间相互补充、增进,世界文学史的整体规划与文学理论保持一致。预计将《欧洲文学史》四卷本分为讲解,课上主要带领学生根据清晰的教材结构在脑海中建立欧洲文学史清晰的时间轴与总体框架,并通过抽查、提问等环节考查学生课后复习情况。学生课后进一步整理笔记,第一阶段复习知识点以背诵为主,通过语料的积累初步入门本专业本门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考试较少涉及的东方文学史主要以《东方文学史》为主,《拉美文学史》等教材为辅,再结合真题与个人整理的笔记,引导学生建立对东方文论的基本框架;根据历年考研真题和各老师的出题习惯针对性地巩固重点知识,在基础完备的情况下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并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了解当代国际文学界研究热点,并讲解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
必看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
孟庆枢《西方文论》
【世界文学史】:
李赋宁《欧洲文学史》
季羡林《东方文学史》
赵振江《拉丁美洲文学史》
选读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世界文学史】:
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
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