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学习能使人的经验与技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形成一种文化。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但人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承,使人类的整体得到了发展与延续。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不断深化,信息浩瀚繁杂,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人一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初生婴儿知道如何更好地吸吮母奶,这便是最初的学习,当然这只是为了生存。当我们慢慢长大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时,就要接受基础教育,学习知识。培根说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知识是我们祖先经过无数代的努力,观察自然探索世界总结的普遍经验与规律,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文字未发明的蛮荒时代,人类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知识只掌握在首领、祭司等少数人手里,是文字的发明、信息数据的发展,才使得知识成了一种廉价的资源,仿佛唾手可得,所以人们常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应该珍惜时代给我们的馈赠。
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有涯而知无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景都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自然是神秘的造物,只要你能投入兴趣,专注一个领域,万界万物都有无尽的奥秘。同时,事物又是相互联系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找出其共性、通性与特性,这样就能找到每个人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独特入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通过这切入口和观察点,我们可以加深自己与整个自然和社会的关联,更好地体验生活、融入世间。
如何更细致、专注、系统地学习?
一、学习的首先是要投入兴趣。人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有探索的欲望,才能投入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去学并取得一定成就。世间不可能有绝对的真理,我们只能离真理更接近一步,我们现在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其实过些时候可能或不适用了。学习时,我们要当做自己一无所知,不要被过去的观念所束缚(佛学也称为认知障),不会觉得这个我早就知道了或者只有我自己认为的才是正确的,其他人的都是错误的。同时,人要保持一定的探索心、好奇心、同理心,你就能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提高到学习的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还要有持续的专注力。要心无杂念,专心致志,人的大脑只能同时做一种事情,如果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老想着别的事情,结果每一件都会做不好。学习是一种发现、研究、融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相当的注意力和持久的热忱。业精于勤荒于嬉,要勤奋以学、长年不懈、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一事无成。人太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而正因为难,才少有人做到,那些有恒心、有大毅力的人在古今中外史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从脑科学上来说,当你内心真正去追求,有强烈的渴望,持续的专注,这时候大脑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将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脑神经关联性强,才能取得良好效率。
三、学习学习,要有学还要有习,在习的过程才能体验学的真意。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闭门造车只会让人认识越来越狭隘,思维越来越僵化。学以致用,格物致志,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只有你亲自去实践,亲身去体验,学习才能更深刻,才能发现平时看不见盲点、误区,才能看清事物表面之下真正的本质。通过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实践,不断努力,才能百炼成钢。
四、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量变引起质变,学习有递增效益的,很多时候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当你一步步慢慢去做,会突然发现原来看起来漫长的过程最后也不过是那么几步,因为当你在一个领域入门了,很多原理知识其实都是类似的,自然而然就通了、悟了。同时,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知道什么是一你才知道什么是二,当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你会觉得每个知识点都像天书一样,但当我们平时一点一滴把相关的知识积累起来,就会相互关联、相互联系,某一天起你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就像建房子一样,你慢慢把地基打好之后,上面的建筑建设起来就很容易了。
五、学与思也是学习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全套东西照搬别人的那不是学习,那是复制,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东西。人并不是机器,每个人都是特定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体系,或者说把人比喻成电脑的话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独特算法,我们需要海量的数据去训练它、完善它,让它自我迭代、趋于完美。所以,要主动地去学,主动地去思考,参考借鉴别人的思路,多想想别人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优劣点,这样自己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东西。但人只是天天胡思乱想,单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不去思考这背后的原理也是不行的,就会陷入虚妄的困境。学与思要相互结合,互相借鉴,才能使问题清晰明朗,更好地掌握。
六、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找出其共性,发现其中的普遍适用性,找出其特殊规律,方便我们运用时能够简单快捷地解决问题。演绎则正好相反,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一步一步推导,综合各方面的条件,达到全面细致。当然归纳与演绎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同一个方面不能简单地说可以用归纳法或演绎法,经常需要看情况,综合地去考虑与运用。世事瞬息万变,没有绝对的一种模式或套路让我们去遵循,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冷静理智地找出一种最适合的方式。
七、学习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种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要学的并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就像科学与艺术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是逻辑的产物,推崇理性,而艺术则需要感性,需要对众多纷杂的事物总结归纳,提炼出一种美感。每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有其独到之处,这是由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经历所决定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积极学习吸收转换成自己的。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不能去体验各种生活与环境,而要想全面、细致地了解一个问题,就需要不同的视角,这就要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了。不能因为你高学历、高文凭,别人是农民,你就看不起别人,你就觉得你知道别人所知道的全部,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越细致、越深入、越广博,你就会越有可能陷入自己的思维陷阱和认识障碍。大海宽广因为海纳百川,学习也是一样,不但要向其他人学习,还要向自然界学习,河流山川、动物植物、风雨雷电等等都能给我们无数灵感。
只有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出生到死亡,要终身学习。有时命运是一种残酷,因为我们不能选择,我们一出生自身的天赋、家庭的情况,社会的变迁、个人的际遇等已经命中注定,如果你屈服于命运,随波逐流,那么你可以不用学习,因为你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如果你不甘心相状,想要做出改变,想要赋于人生一种更积极意义,那就从现在起认真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