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洗脑了!没几个音乐大师能做到“出名要趁早”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如果我们仔细盘点一下历史上各位大作曲家开始学音乐和尝试创作的时间,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叹:天才果然非同凡响。
莫扎特三岁开始学音乐,四岁会乐器演奏,五岁开始自己作曲。
贝多芬四岁学钢琴和提琴,八岁开始音乐表演,13岁成为宫廷乐队的古钢琴独奏家,并改编了德雷斯勒的进行曲为《钢琴变奏曲》,这成为他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作品。

舒伯特11岁进入音乐学院学习,13岁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G大调狂想曲》。
肖邦六岁开始学音乐,7岁学会作曲,8岁开始登台演奏。
20世纪的作曲家也不甘示弱。
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从小跟母亲学习弹钢琴,5岁半开始作曲,13岁考取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时,已写了四部歌剧、两部奏鸣曲和很多钢琴曲。
肖斯塔科维奇11岁开始创作,并且当时的他已经可以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音乐中。
……
这些作曲家基本上都是从小学音乐,很早开始创作,多数也进入了专业音乐学院学习。
这样惊艳的履历,我们难以望其项背,只能感叹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巨大壁垒。但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天才音乐家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没错,上面所提到的成名模式,并非所有音乐大师的必经之路——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作曲家,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历尽了曲折。
他们有的成年后才在音乐上“开窍”;有的干脆学了其他专业;有的根本上不起学,音乐只能靠自学。而最终支撑他们跨过各种阻碍有所成就的,靠的就是那一份从未变过的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
比如,柏辽兹小时候学过长笛和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尽管喜欢音乐,一直没有机会进行系统学习,更别说进行音乐创作了。18岁时,甚至被父亲逼着去到巴黎医科学校学医。

但对音乐的喜爱促使柏辽兹内心发生反叛。进入医科学校的第二年,他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尝试歌剧创作;后来,他彻底放弃了医学,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27岁时,柏辽兹的第一部代表作《幻想交响曲》诞生。
柴可夫斯基虽然小时候接触过钢琴学习,但9岁起,就被送进了法律学校,一直到19岁,他都在学习法律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到司法部工作。

那么,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又是如何诞生的?
事实上,虽然学习了十年的法律,作曲家却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小时候接触过钢琴之后,他一直对音乐念念不忘。
14岁时,脑海里还一直设想着以诗人奥尔霍夫斯基的作品为脚本创作一部歌剧;15岁,柴可夫斯基追随当时著名的钢琴老师鲁道夫·昆丁格继续学习钢琴。
在司法部工作后,柴可夫斯基依然在业余时间研究音乐。22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进行专业学习,第二年,毅然从司法部辞职,决心全身心投入音乐事业。25岁毕业时,他所创作的清唱剧作品《欢乐颂》终于在结业典礼上演。
与柴可夫斯基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同样在小时候学过钢琴,也阴差阳错进入到法律专业。同样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的同时,他开始跟随里姆斯基学习作曲。1909年,斯特拉文斯基27岁,终于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从这年起,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名字享誉世界。
比起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柏辽兹们从20多岁才开始进行音乐创作虽然有些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同样广泛流传,成为经典。
当然,以上三位音乐家,尽管道路曲折,最终都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下,进入到音乐学院进行了专业学习。
历史上还有些音乐家,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没能进入到音乐学院经受系统的学习,单单靠着满腔的热爱自学音乐,同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大师级人物。
19世纪的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出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庄。父亲是小饭馆的老板,而他的音乐启蒙,完全来自教堂音乐和大街上流浪艺人的歌唱。

19岁时,因为过人的音乐天赋,威尔第被一位当地商人资助,报考米兰音乐学院。可惜的是,他不幸落榜,错过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最后机会。
但他并没有放弃热爱的音乐,开始以自学的方式学习。一边大量抄写前辈大师的作品来学习作曲技术和思维,一边模仿着尝试写歌剧。他甚至将唐尼采蒂的所有歌剧从头到尾背了下来。
1936年,23岁的威尔第终于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歌剧的创作,三年后,他靠着自己创作的《奥贝托》拿到了米兰斯卡拉剧院的工作合同,正式成为一名专职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他的《弄臣》《游吟武士》《茶花女》早已成为歌剧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也是典型的自学成名。
勋伯格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这座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他却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条件接受任何的音乐教育。
但这并没有阻止作曲家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决心。他自学乐器,参加业余乐队;疯狂找机会去听音乐会和歌剧,并尝试着自己作曲。
16岁时,勋伯格的父亲去世。为了补贴家用,他不得不去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就在这时,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这是勋伯格人生中经历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

23岁,在经过如饥似渴地自我学习和无数次的创作尝试后,勋伯格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后来的日子里,这位二十世纪的重要作曲家,不仅留下了大批经典的音乐作品,也留下了大量文字著述,阐述自己的音乐思想。
是的,并非所有的音乐大师都像莫扎特一样,有着极早爆发的天赋、优渥的学习条件、顺利的学习过程。和如今很多喜欢音乐的朋友一样,部分音乐家在这条路上也会遇到重重阻碍:比如走弯路、没有条件接受音乐教育、失败时的自我怀疑。
这时候,他们就是靠着对音乐深沉的热爱和执着,和不管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都不会放弃的决心,战胜了挫折,实现了梦想。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音乐或想学习音乐,却正在遭受很多阻力,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份足够厚重的“热爱”,毕竟这才是一股纯粹而强大的力量。
以热爱为前提来对待音乐,或是其他,才有可能抵达彼岸。
————
号外!!!
由Yusi团队精心打造的
全国首档音乐合家欢节目《音乐小厨砸》
终于上线了!
第一期,Yusi和小厨砸一起
带大家品鉴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
音画练习曲《小红帽》
小红帽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
但当这个故事变成音乐
听起来会是什么样?
一起通过第一期节目感受一下吧:

也欢迎大家到B站、小红书、抖音、西瓜视频搜索“音乐小厨砸”观看节目;或者在喜马拉雅搜索主播“源未文化”,收听“音乐小厨砸”音频专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