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到500米反潜能力,是未来50年绝对制海权的关键

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但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强调,有了航母,特别是有了2艘以上大型航母的海军,就“已经穿上鞋的海军”。过去一直研究怎么打超级大国的航母。而等自家也有五六艘大型航母之后,也就成了被别人天天研究“打航母”的对象了。虽然周边国家反航母能力都有限。但是超级大国军力在西太的存在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超级大国在最近10年内也研发出ASBM反航母弹道导弹系统的概率不高。而且其空基和海基反舰能力也一直不算特别强。现有的反舰导弹都是相对比较容易拦截的型号。但是超级大国却有一个巨大的长处,这就是水下的攻击战力一直比较强大。在纸面上还拥有55艘以上的比较先进的攻击核潜艇。虽然超级大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有逐步深度老化的问题,

海狼级都已经服役25年以上了;但凡事都怕直接比较。超级大国的水下攻击实力虽然正在退化,到2023年以后的海军预算只能维持40艘不到的攻击核潜艇。但就算超级大国可用的攻击核潜艇总数下降到35艘,但是在如今的全球强国中,甚至在10年之内仍然是属于第一流的存在。也是未来几十年内,对新兴海军的航母编队最大的威胁因素。若不能彻底解决深海反潜问题,特别是反击先进攻击核潜艇这个短板,那么大量装备航母不但不会成为战略力量倍增器,反倒会成为对方的高价值靶子和战时的负担!不过超级大国海军的这三四十艘攻击核潜艇,都长期迷信重型鱼雷的近距离反舰能力,而不太重视潜射先进反舰导弹的发展,这样就可以把对超级大国攻击核潜艇的探测和打击范围,限制在有限的半径和深度之内。

目前重型鱼雷的最远攻击距离不超过30公里,实际作战距离很少超过10公里。而对水面舰艇的鱼雷发射深度则基本在50米之内。现在新兴海军装备的大量新建造的水面驱护舰,包括数量极多的056和056A系列,对200米深度之内的对手潜艇可以轻易的发现和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真正的技术难点,在于200米以下到500米深度的深水探测和打击能力。这个深度中间,在300米左右就是水下跃变层,对手的攻击核潜艇躲在跃变层之下,被发现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好在现在的鱼雷发射深度都有限制,几乎没有潜艇敢在250米深度以下发射鱼雷。而且核潜艇要攻击水面的大舰,也必须上浮到距离水面最少50米以内的深度,但是上浮到浅水以后就会变得容易被探测和打击。因此核潜艇在200米以下主要还是隐蔽而不能轻易的发动攻击。这就为新兴海军反潜技术的提高争取到了15到20年左右的时间窗口。

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就必须加大对水下作战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投入。这个过程当然已经开始了很长的时间。比如现在新造的所有驱护舰都有过去看来非常高端的拖曳声呐阵。可以直接把反潜最大深度从过去的不到200米提升到400米以下。而055系列也有全球驱护舰中最大的低频主动声呐。而且专业反潜机的装备数量越来越多。反潜型直20的大量上舰,可以把反潜半径直接推到海狼级的鱼雷最远攻击距离之外。当然终极反潜手段,还是用更先进的攻击核潜艇来对付对手的攻击核潜艇。095的数量和作战能力双双大幅度提升才是关键。